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秀峰画展》印象记

(2012-06-24 02:04:3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李秀峰,是我的老乡,素未谋面,了解也不多,只知道她是一位很有成绩的女画家,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泊头出的画家不少,著名的也颇有几位,如梁崎、李涵、庄树鸿、耿凤阁等,都在省内外,甚至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据我所知,他们这些年来都与老家有着不少的联系。而相对说来,李秀峰联系的就少一些。最近。我的朋友张兄文仲筹办李秀峰画展,忙得不亦乐乎,酒席间也几次对我提起,但我一直未往心里去,只是对画展的名称提过一次建议。画展定名为《西部放歌——著名女画家李秀峰画展》。我觉得既然是在老家搞画展,就应该突出家乡这个主题,比如叫个什么省亲展之类的,一方面显示画家本身未忘故乡根本,又给老家的乡亲们一种亲切感。说实话,除了文化圈那几个人和附庸风雅的政客、企业家,老百姓有几个是真正对所谓的艺术感兴趣的?那怕你有再大的名头。但文仲兄说,画展名称是李秀峰本人定的,我也就不再吭声。文仲兄古道热肠,对李秀峰敬重有加,在热心筹备画展的同时,还在极力张罗作品的出售。我心里觉得有几分不以为然:画展就是画展,就像古代的衣锦还乡,怎么竟到家门口做起买卖来了?卖画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时机不对。

    6月19日画展开幕那天,我本未打算去的,总觉得自己是无名之辈,何必要去凑那个热闹?偏偏遇上那天停电,在家无事可做;又听得不远处画展会场传来阵阵锣鼓响,于是,临时动心就去了,其实就几分钟的路程。到了那里,果然就像小品里宋丹丹所形容的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文体大楼上挂满了统一定制的署着声名赫赫的单位的祝贺彩带;名列其中的也有几个本地企业,显然那是赞助单位,拿了钱的。组织方还拉来了老年秧歌队与少年武术队助兴。有位朋友对此不以为然,说搞这一套特俗。我说,也不能那样说。衣锦还乡嘛,可以理解;再说官方也有兴趣,支持。典礼开始了,主席台上,是北京与石家庄等地请来的一些文化界的头面人物以及当地的官员。反正是例行的那一套程式,祝贺呀,致谢呀,捐赠呀什么的。引起我兴趣的倒是受赠单位为李秀峰佩戴绶带仪式,它使我一下子想起了《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给杨子荣佩戴绶带的情景。想到这里,连我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起来:这想法未免有点过于刻薄与阴损,显得自己也不够厚道。

    接下来就是参观画展。那天,参观的人还真是不少。等我排着队刚刚进入展室,还未看几幅画,市电视台的一位女记者就找到我要采访,被我婉言拒绝了;可是,刚刚看完一个画室,转到另一间的时候,一进门,一只话筒就直接杵到我的眼前:是另一拨媒体的记者。一位小姑娘上来就问我的感受。我一看这是鸭子被硬赶上架了,只好硬着头皮讲了几句,无非就是说李秀峰的画既有西部高原的宏阔与豪放,又有女画家特有的细腻与温婉,二者结合得非常好之类的好话。

    打发完记者,我这才认真的看起画来。这一看才知道自己是先入为主,被那些虚幻的表象所蒙蔽了。李秀峰的作品确实不错。我对电视台记者说的那些话,一点也没有溢美之词。从她的作品里可以明显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影响;从作品的风格里,还可以读到黄胄的味道。在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西部高原的古朴与宏阔,色彩的凝重与静穆,宗教的神秘与庄严,当然还有少女的活泼与明快,天籁的温馨与纯净,特别是那些女孩子的眼睛简直是摄人心魄。有着这么纯净的目光的眼睛,这世界就显得可爱了许多。画家为自己这些作品定名为《西部放歌》,但是,我却分明感受到故乡对她的影响。华北平原的辽阔,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冀中女子的细腻与温婉,乃至泊头铸造的冷峻与锐利,鸭梨的甜蜜与温馨,都可以在她的作品里一一找到对应因素。虽不能说是故乡培养了她,但起码她是在故乡的土地上起步的;而李秀峰,也没有辜负这片土地。

    拂去俗世喧嚣的浮尘,我看见了一个真切的李秀峰。看来,一开始我是误解她了。作为一名她并不认识的乡亲,我有理由祝福她越走越好。

                                 2012.6.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