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料场风云

(2012-03-25 01:44: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里钩沉

 

                                    ——故里钩沉(88

用《料场风云》这个题目,仿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似的,确实有点故弄玄虚。这个料场,并不是林冲发配的那个草料场,既没有什么风雪山神庙,也没有什么火烧草料场,更没有谋杀啊复仇啊什么的;我说的这个料场,不过是修桥工地上一个储放物料的场地;所谓“风云”,也不过有点人事上的恩恩怨怨而已。

1978年,受生产队指派,我参加了公社组织的水利建设民工连,不是在这里建桥梁,就是在那里修涵洞,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的,整天累个半死。五四青年节那天,突然吉星高照、鸿运降临,民工连连部的头头派我与工友曹树田、刘树普、张凤才到一个新的工地去看守物料。料场就在玉皇庙的村西,那是个废置的麦场,靠北面是三间破屋子。我们四人就住在这三间破屋子里。一开始,我们都很兴奋,因为起码可以不用起早贪黑的受苦力了,顶多就是帮着运料的大车、拖拉机卸卸车,规整规整场地。在我看来,从累的要死要活的搬石运料,到这里悠闲地看守物料,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每天轮流值班,工作态度可认真啦!确实,料场挨着村子,一不小心就让人偷点什么去,所以,我们连晚上都要分班值日。值班的时候,谁也不敢疏忽,瞪着个大眼一直干守着三四个小时,才等到别人来换班。而且,仿佛要在这里长期过日子似的,我还从家里捎来了铝锅,大家都捎来粮油,就起火做饭了;另外,为了打发时间,我们还凑钱买了副象棋,我又将家里的收音机拿来,每天除了值班,就是下棋、听戏匣子,早忘了从前起早摸黑的苦日子,真有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了。

但太平日子总有点不太平,我们四个人当中,三天两头的不是那个被连部叫回去,又换一个人回来,就是这个被再来人换回去干活。说实话,谁都怕被叫回去干活,不知哪会儿这倒霉运就降临到自己头上,个个心里都忐忑不安。虽说一直还没有轮到自己身上,我心里仍然是不安不牢的。每当连部来人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不知哪句话惹得领导不高兴,立马就给你个下马威,让你卷铺盖滚蛋。为了讨得他的欢心,我特意买了几毛钱的糖块儿,装在兜子里,隔一会儿就送上一块。那人高兴了,说:“哎呀,你今天老是请客呀!”我不但没听出话里揶揄的味道,反而认为他被我的诚意打动了,心里暗暗地有几分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半月以后,修桥的物料已全部备好,修桥的民工也都进场了。民工进场的第二天,我去找连队负责人于振奎去说一件什么事。说完事正要走,于振奎突然叫住了我,说:“你上午睡觉,下午跟大伙儿一起干活去吧!”我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单单叫我自己一个人去干活?他说没什么,就是看料的人太多了。我不以为然,因为前天他还说要我们认真看料,不能松懈,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于振奎又说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我也不好赖在那儿,只得心情郁闷的出来,跟着大家一齐去干活了。

对于这次“被黜事件”,说实话,我心里一直很不甘心,可是,又找不出“被黜”的具体原因,总觉得是自己平时不善于与领导沟通,以至于领导不知听了谁的一句坏话就把我给废啦。经过反复思考,我开始了精心的运作,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新回到看料的工作岗位。我先是去找了于振奎身边的人员,尤其是那几位副头头,想让他们在于振奎的耳边吹吹风。为此,我又买了四毛钱的糖块,见人就分一块,并作诚恳状,虚心征求他们对我的意见,就连那些班长们我也不敢掉以轻心,尽量讨他们的好;另一方面,在劳动中,我也拼命干活,以争取取得大家的好印象。只有两天,就有了一定的效果。一看形势不错,我就赶紧趁热打铁,又直接找了于振奎,一方面向他承认自己过去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又向他诉说了自己的委屈与冤枉,并请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予以指导。一看我这虔诚的样子,并且有投靠的意思,于振奎高兴了,一直阴着的脸有了几丝暖意,答应与其他领导商量一下。这下我心里有了底,就高兴地回去静等好消息。

在这期间,工地上出了一个“偷锨事件”。有一位姓王的民工,是玉皇庙本村人。五月二十九号那天,他偷了工地上的一张铁锨,被发现后,连队对他进行了处理。到第二天,王的姐姐来到工地大吵大闹,破口大骂,说是对她弟弟的处理不公,并且说是因为有人偷了她弟弟的铁锨,她弟弟才偷别人的铁锨。实际经过是:28号晚上收工时,王将自己的铁锨忘在了料场,看料的刘树普拾了起来,但第二天刘树普就回家了。王问谁见到了他的铁锨,别人都说不知道。他觉得心里不平衡,就将别人的一张偷偷的带了回去。刘树普回来以后将铁锨还给了他。现在,王的姐姐骂拾铁锨的人,当然是无理取闹。于振奎大怒,中午,在工地上主持召开了批判大会,批判王与他的姐姐。在会上,王的姐姐作了自我检查,几个干部与民工代表做了批判发言。我虽然没有发言,但于振奎的讲话稿却是我写的。这样一来,于振奎对我的印象就更好了,第二天就通知我,让我不要干活了,重新回去看料。这样,我终于达到了我的目的。

到六月一日,修桥工程竣工,我的料场生涯也就结束了。从五月四日进场,到六月一日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为了这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的清闲生活,我放下了自尊,用尽了心思,使劲了手段,虽说不上卑鄙,也没有伤害别人,但那份猥琐,那份谄媚,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脸上发烧。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却未必是最后一次做这种丢人显眼的事情。之所以我用了《料场风云》作这篇小文的题目,就是为了用“风云”来形容我当时内心的那种矛盾,那种纠结。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2012-3-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饱吹饿唱
后一篇:纸扎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