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钩沉(25)
在中国,关于磨的说法很多,比如“有钱能使鬼推磨”、“把你往客位拽,你偏往磨棚钻”等等,这说明磨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北方,在发明面粉机之前,石磨是日常生活中绝对不能少的工具。北方人习惯吃面食,要将粮食磨成面粉,离了石磨哪成?
石磨的结构很简单:垒一个砖台子,放上直径很大的磨盘,在上面有上下两个磨扇。磨扇中间有个磨脐儿,起着轴承的作用;磨的上扇,有两个磨眼儿,便于粮食往下流;上扇两边有磨耳,用来拴磨棍。推动磨棍,磨扇就转动起来,流进磨扇中间的粮食被磨碎,又流到磨盘上,用箩一箩,就有了面粉。当然,粮食要磨多遍,才能将粮食彻底粉碎。磨面是件很费功夫的活儿,同时,也很费力气。我小的时候,已经合作化了,磨面都是用生产队里的牲口拉磨。可是,全队人家多,牲口少,各家要按照排好的顺序,轮流用牲口。队里早已规定好了用牲口的时间,既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到时候不把牲口送回去是要扣工分的。壮牲口一般都去干重活了,留给人们磨面的,一般都是老弱不堪的。我记得,我们常用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小毛驴。拉磨的时候,还要给它戴上捂眼儿,以防止它偷吃磨盘上的面。一般不吆喝它是不会动的,冲它屁股抽一下子,它把四条腿一支,不肯动弹;再抽一下,它才猛地一下往前冲去,因为磨太重,它一下子弹回来,又立在那儿不动了。所以,不敢再抽它,只好耐心的吆喝它,它才慢慢地拉着磨向前走。
就是这样,一个月也轮不到一次,没有办法,就只能用人来推磨了。父亲调侃说:“人家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咱是无钱只能人推磨了。”因为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干活儿,所以推磨一般都是晚上进行的。反正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吃过晚饭,母亲要把磨面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然后就吆喝我们:“推磨了!”大人们干了一天活本来就够累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跑了一天,腿都酸了,所以,都盼着早点儿睡觉。一说推磨,个个都蔫头耷脑的,提不起精神来。可是经不住母亲的一再召唤,只好睡意朦胧的向磨棚走去。直到抱着磨棍转圈儿的时候,两眼还没有完全睁开,步伐自然也不会快。有时候姐妹们逗我,见我睡意朦胧的,就故意猛然推得飞快,我根本没有提防,一下子就闪了个趔趄,她们就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候,曾经当过教师的父亲就来个战时动员,或者给我们讲故事,或者带头唱歌,并且,哄着我们要当英雄:“谁使得劲儿大,谁就是雷锋;谁使得劲儿小,谁就是周扒皮。”周扒皮是当时最红火的动画片《半夜鸡叫》里的大坏蛋。当然谁都想当英雄,不想当坏蛋,所以,都抖擞起精神,将磨推得呜呜转。有的时候母亲也搞一点儿物质刺激,给我们内容抓一把红枣或花生。见了吃的,我们比见了什么都亲,就一边吃一边推起磨来。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平时就连姐妹们也都惯着我,所以,一见了活儿就耍滑,非要争着去箩面,因为箩面要比推磨轻省得多。姐妹们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与我一般见识,她们就自己推起磨来。
转眼三四十年过去了,石磨早已成了历史遗迹。机器把人们从磨棚里解放出来,那些磨扇有的垒了墙,有的垫了猪圈。闲暇的时候,现在的人们没有事了,可以聊聊天,看看电视什么的,再也不用苦着脸子去抱磨棍了。这也说明时代毕竟是进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