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场进退浑自如

(2007-03-25 06:09:17)
分类: 读《魏书》记
                                        ---读魏书记 (13)
   混迹于官场,最令人头疼的是应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比如对待上司,不恭则有穿小鞋遭报复之虞,过恭则难免舔腚溜须之讥;对待下级,过傲会说你瞧不起人,过谦又会被人看不起.尽管平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竞竞,诚惶诚恐,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半步路,仍然很难把握住这其中的分寸.如何做到既不处处做谦恭状而损失自已的人格尊严,又能让自已不发违心之论,不做违心之事,不卑不亢,而又能见容于方方面面,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难则难矣,但有人却硬是做到了,如北魏名臣崔玄伯.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他少有隽才,人称“冀州神童”.曾被拜为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管征东记室。他出总庶事,入为宾友,各种繁杂事务被他处理得无不妥贴.人们都称他有王佐之才。后来北魏太祖征伐叛乱,驻扎于常山,听说崔玄伯有奇才,就命人找来。二人见面交谈,顿时龙颜大悦,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与张兖"对总机要,草创制度".当时正是北魏朝开国初期,太祖召集有关人士商议国号问题.崔玄伯提议称"魏",太祖从之。从此,大魏就成了正式的国号.崔玄伯后迁吏部尚书,主持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深得太祖信任.
   尽管崔玄伯权重一时,他却都能从容面对.他立身雅正,卓尔不群;虚心好学,强闻博记.既使在兵荒马乱的战时,依然励志笃学;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从不以财产为意,以致于家徒四壁,甚至有时家人还要饿肚子;老母年过七十,却仍是粗茶淡饭;他出入无车乘,早晚步行上下班.有人讥讽他过于节俭,他却认为既使这样也已经很奢侈了.太祖曾派人密察这些情况,听了汇报,对崔玄伯就更加敬重,并予以馈赐.太祖晚年,性情变得乖张起来,喜怒无常,臣下们动辄获罪,吓得纷纷躲避.在同僚们生活在惊惧之中的时候,崔玄伯仍然"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但他从未受过太祖的斥责,甚至还封官加爵,真是恩宠有加.太祖驾崩,太宗即位,他仍然受到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到了崔玄伯病重期间,太宗多次遣人吊慰 ,甚至一夜数次往返.他死后,太宗特诏赠司空,谥"文贞公".
   纵观崔玄伯一生,既能保持自已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又能受到上至万岁爷,下至属下的普遍敬重,可谓置身宦场,进退自如,这不能不使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我,心底油然而生敬佩之感.其实,仔细想想,他之所以能在官场如鱼得水,所恃无非有三:一曰有真本事,二曰具平常心,三曰进退有节.
   所谓有真本事,是指才干加勤勉.能干事还得想干事,这事才能干得好,才能让领导赏识,让属下服气;所谓平常心,就是淡薄名利.无欲则刚.不想得到什么,就不怕失去什么,也就能挺起胸膛,直起腰板,活的堂堂正正;所谓进退有节,就是言所当言,行所当行,不贪天之功,不诿过于人;行止有度,做事有分寸.唯有走得正,行得端,才能消怨止恨,杜谗息谤。总之,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以上三点,在任何人面前,你都能从容面对,泰然处之,做起事来也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能够理直气壮地活着.
   做为现代人,我们能否从崔玄伯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