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瓦尔河谷·单车纪行】

(2011-04-20 23:52:46)
标签:

卢瓦尔河谷

香堡

榭龙舍

blois

amboise

cher

历史

分类: 感话情话

    悠长的春假已然逝去一大半了,真是不舍啊,难舍啊。如此好的天气,在法国也只有四五月间梧桐翻飞柳絮缤纷的时候才有。

    醉卧于法兰西腹地的卢瓦河谷,耳畔飘过腔调最为清澈的法音,和路边血统最为纯正的高卢居民寒暄,聆听卢瓦河上这世间最无争的燕鸥的啁啾声声,骑着单车或沿河而下拾掇掩映在林木中的中世纪城堡,或倚直通天际的高速公路奢侈地享用无际的油菜花田与列兵式般的葡萄藤架——天下美景之奇伟,此间心境之怡然,何能出其右者?

    这里是距离巴黎两百余公里的卢瓦河谷,就在以卢瓦河(Loire)为主干、谢尔河(Cher)等支流为侧翼的狭长谷地之中,花木茂盛,林泉叮咚,时常有野生的珍稀动物出没,更有众多奇异的花草引人叹奇。然而,这些都还不是卢瓦河的精髓所在——在这山川起伏,溪河穿梭,林木掩映的河谷之地,隐藏着大大小小两千余座欧式城堡,绵延近三百公里,横亘整个法兰西腹地。巴尔扎克在这里完成了《人间喜剧》,达芬奇携带着他的旷世名作《蒙娜丽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闻名遐迩的香堡(Chambord)、榭龙舍(Chenonceau)亦是出于此间。

    然而,上天往往如此不公,往往损不足而补有余,卢瓦河之形胜尚不止于此——卢瓦河贯穿的区域,被法国人称作“中央大区”,他们说这是“温柔的法兰西”的心脏位置;河谷列阵于喧闹的巴黎身后如游龙般扫过,东接奥尔良(Orlean),轻抚布洛瓦(Blois)、安波瓦(Amboise)、图尔(Tours)、安茹(Anjou),西抵昂日(Angers),常度假的欧洲人称此为“法兰西大花园”;这里是高卢王庭的发源地、王公侯伯的分封地、天赐物宝的狩猎地、失意政客的避难地,起于宗教的百年战争(1337-1453)的战火在这里熄灭,文艺复兴的萌芽自南向北在此处扎根。

    欧洲走出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黑暗,卢瓦河的自由与任性被法兰西人民重新解读,这里的城堡不再仅仅是王族们防御的工事,一代代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宗教学者开始偏爱于此或驻足或长居,整个法兰西民族开始接受新的理念——强盛的标志不再是武力,而是思想与文化,是优雅的气度与财富,是舒适的生活和自我欣赏的小炫耀与大豪迈。而作为卢瓦河谷代表建筑的城堡,被她们的历代主人们精雕细琢,率先融入了文艺复兴之光,碉楼城墙或搁置或拆除,亭榭花园在卢瓦河两岸如雨后春笋,大厅长廊镶嵌其中尽显匠心,达芬奇、马尔科亚诺等意大利空间设计大师将个人的建筑灵感发挥到了极致,一出手便是传世名作。

    除去这大大小小两千余座城堡,除去率先在法兰西燃起的文艺复兴之星火,除去高卢人最为认同的心灵栖息地与最纯正的带着王室口音的法语,卢瓦河谷还是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原产地之一。众多隶属于城堡的农庄与独立经营的酒庄被法国政府认定为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lée),尽管世界各地自诩为“法国葡萄酒”的各式佳酿琳琅满目,但对于一个挑剔的饕客来说只有贴了AOC标签的法国葡萄酒才值得享用。评选极其严格的AOC标准,意味着从葡萄原料到酿制工序都在正宗的原产地完成,并且更是限量生产、口感独一无二的原汁原味。之所谓独一无二,便是评酒师在尝过一滴之后,便能断定此佳酿出自哪家农庄的哪片葡萄田,即若山腰处的葡萄与河谷处的葡萄酿出的滋味便不同,只是你我不能体会个中妙处罢了。若论AOC酒的品质,自拿破仑将葡萄酒工序编制成法典之后便童叟无欺,绝不会添加什么膏什么粉,全世界人民都相信视葡萄酒如命的法国人从未想过掺假。

    卢瓦尔河谷之奇妙,实在是难以在一篇短文中尽述,泛泛而谈,实为聊以自飨,以备日后怀旧。之于为何这篇文章我要用《单车纪行》的标题,全是因为我此次在卢瓦尔河谷的行程大部分都是和同伴们单车遐游,炘炘未同往,自布洛瓦(Blois)至图尔(Tours),三天以来或沿河岸颠簸而行,仿若置于原始丛林一般;或与同伴独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自行车道,于路旁轻嗅如挂瀑般的紫藤萝、如浩海般的油菜花田与彰显卓越气质的AOC葡萄酒庄,料想欧洲花园式的乡村风景与美国中部的率性粗犷的郊外荒野,自是极不相同。车轮每转一辙每经一地,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当地居民的友善与谦和,他们的笑是纯净而无争的笑,他们相对于巴黎也许算是乡下,但他们的心境也许更加恬淡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卢瓦河谷两旁的众多城堡虽然现在大多已成旅游景点,但其中却有极大一部分仍是私有。在法国,国家公有的博物馆、图书馆、王室行宫等景点对学生都是免费的,譬如我此次游览的香堡(Chambord),还有以前在巴黎历经的卢浮宫、凡尔赛宫、蓬皮杜国家图书馆等等。但是河谷两岸的城堡大多有其历史沿革,直至今日可能仍是王室后裔或金融财团的私有领地,他们开放了自己的城堡作为旅游景点,会收取5至10欧元的门票,也是可以理解的。法国政府对于这些家族私有的奇葩,每年不仅要拨款助其进行建筑工艺的维护与旅游设施的完善,还不能强行敕令城堡主人放弃门票收入,更不可能从门票收入中分一杯羹。

    为什么法国政府喜欢干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想,有着纯正文化信仰的法国人,认为一座城堡就是一本珍藏的历史书,只不过这本书是别人的家事,如果要让法国的孩子们、学者们都了解这些家族的旧事,难道不应该对这些家族、对历史、对文化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吗?我想,所谓的强行征缴、明文敕令、收归公有,他们也是从来都没想过这些捷径的。

    于是,在Blois城堡的万国大厅,在达芬奇设计的Chambord的DNA旋转楼梯旁,在Amboise的达芬奇墓碑不远处,在Chenonceau曾在一战中救过两千多伤员的横跨Cher河的长廊里,我们居然发现了一拨拨十岁左右的孩子们,正围坐在他们的老师身旁,听老师或是打扮成中世纪卫士的讲解员给他们讲历史故事。我先还以为这些老师和孩子是春假出来集体旅行,后来才得知他们正在上历史课与文艺课;我先还以为是偶尔碰见一拨出来“补课”的孩子,没想到处处城堡皆是如此,法国的孩子们都在“补课”,只是他们补的课却是我们所谓的“副科”。走过这一遭,我才明白,最悲哀的教育是每节课都在四墙环峙的冰冷教室里混沌,最痛苦的教育原是参与其中的个体们都在煎熬的战争,回首我们走过的前十八年,大多数同伴的成绩毕竟不佳,老师日夜操劳,家长忧虑揪心,学生渐失心智,我们的家庭不仅用高昂的支出换取了“三个不满意”,到头来整体教育水平还是与世界诸强渐行渐远。

    自卢瓦尔河谷回到巴黎,激动不已,我想是时候要开始研究一下法国的历史了,从研究这些城堡的历史开始吧,我只不过想赶上那些小朋友的步伐。文化是不会因地域广博或狭仄而减色,历史却是会因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而滔滔地书写,留给后人或膜拜或扼腕或咒骂。

 

             http://s10/bmiddle/49d527f0ga15bb0740559&690

                                       公路旁的油菜花田

             http://s1/bmiddle/49d527f0ga15c780a1c60&690

                                      AOC原产地的葡萄藤架

 

             http://s9/bmiddle/49d527f0ga15c8f39c168&690

                 Chenonceau - 榭龙舍,横跨卢瓦河(La Loire)支流谢尔河(Le Cher)

             http://s9/bmiddle/49d527f0ga15c277079e4&690

                                      Chambord - 香堡远景


             http://s3/bmiddle/49d527f0ga15bc7789b72&690

                      Chambord - 香堡的DNA旋转楼梯旁,正在上艺术课的法国孩子

 

             http://s14/bmiddle/49d527f0ga15c3dc92a3d&690

                          Chambord - 香堡另一处,正在上历史课的法国孩子

             http://s1/bmiddle/49d527f0ga15c9d3fe9f0&690
                                    永不独行在法国的乡间公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