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部分精彩,仅供缅怀
文 和运超
编导:刘仕裕
演员:梁朝伟、陈玉莲、刘青云、黄日华、吴启华、曾华倩
陈秀珠、欧阳震华、欧瑞伟、廖启智、刘丹、刘兆铭、吴岱融、郭政鸿
集数:58集

记得当年上学的时候,曾在我家附近的街边录像厅看过《大运河》,当时晚上做完作业后有空就跑去,只给喝茶的钱,断断续续看过一部分,不过,当年录影带效果很不清晰,但对虬髯客的大胡子和杨广嚣张的模样还是记忆深刻。时隔近二十年后才真正想起来完整看一遍这部1987年的TVB经典剧集。
长达58集的《大运河》,今天看来依然星光熠熠,但当年播出时,反映并是多好,而且这58集据说是删减了2集的,真正的原本是足足60集滴。还有坊间传闻作为一部当时投资最大的台庆戏,本来是想集合无线五虎来演出虬髯客、李世民、杨广、李密和李靖五大主要角色,可惜由于档期原因,最后只有梁朝伟和黄日华出现,而且连梁朝伟都是强行上马的。据说演完反响不错的《倚天屠龙记》后,无线本来是该给伟仔放个假的,因为当时知道很难凑齐五虎之后,也就不打算再让伟仔参与了,可是要从其他演员中挑出能够担任一号的,符合虬髯客感觉的,结果半天也木有。某一天编导无意当中看到《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在山里当野人练习九阳神功那一段戏,眼前一亮,这不活脱脱一个乞丐版的虬髯客嘛!所以还是强拉伟仔出来演了,而且这部戏很多外景还是到西安、华山和东莞拍的。在重要角色上,虽然没有其他几虎上阵,但有刘青云、吴启华等人的登场,好歹也算完成任务。
现在回顾这部戏,虬髯客“风尘三侠”的故事也是拍过好几版了,加上隋唐英雄的传奇演绎就更多了,这样一个充满历史烽烟的经典戏路,对于香港影视来说,自然是不容错失的好题材。但是如果从处理题材和整体制作来评价这个《大运河》,其实确实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是对于港剧,我们都知道不能用严谨和精良去苛求滴,所以只能从演员来衡量,大多数演员都发挥不错,所以实际上,这部戏也就是部分精彩。
都知道梁朝伟是罕见的可塑性超强的演员。以当时年轻的形象看,虬髯客这个草莽豪杰未必合适英俊潇洒的伟仔。乍一看,大家都不敢想一把大胡子贴在脸上的梁朝伟能够是传说中的虬髯客吗?记得当年看也是因为知道这剧是梁朝伟演的,没有怎么细看虬髯客,就感觉那造型确实不怎么好看。后来见很多人都评价这部戏也许要算梁朝伟在电视剧时代最糟糕的一次演出,可能就是冲着没能发挥他俊朗的外形魅力吧。但是,如今再看《大运河》,终于发现可能不是这么回事,梁朝伟的实力根本不单单在外形上,而更在他一双充满杀伤力的眼睛。即使贴着大胡子,他的眼神都能完全刻画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虬髯客这个角色,在这些情绪上都相当自然,率性,梁朝伟没有把虬髯客演成简单的豪杰,而是有情义更有智谋的英雄!梁朝伟很恰当的通过眼神让虬髯客尽量显得英气勃勃,同时这个英雄更有丰富的感情,他把这些情绪都通过眼神传递出来了。例如前面对李湘儿和长孙无垢的嬉笑自如,对李世民、程咬金、李靖等豪杰的潇洒,对宣华夫人的敬爱,对杨阿五的种种爱恨交加……
剧中女一号是陈玉莲饰演的兰陵公主杨阿五,这个人物清冷、孤傲、聪明、刚毅。陈玉莲是当时古典美女的代言人,83年和刘德华合作的《神雕侠侣》也是号称一代经典,可我一直不觉得陈玉莲演的小龙女多符合想象中的感觉,这个剧也是看过两遍,当年看过一次,后来多年后租碟又看过一次。一直以来,都没想明白让我不大满意陈玉莲演小龙女的原因在哪里,如今看了《大运河》终于想大致明白了,陈玉莲可能更胜任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角色。小龙女尽管搭档姐弟恋是合乎实际情形,但小龙女从头到尾性子太静,虽然陈玉莲有一点那种高傲与世隔绝的气质,但她的个人魅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这跟看定妆照被装扮小龙女的外表迷惑是不一样的,这说法来自刘德华本人,他在1995年的自传《一个美梦不回头》中回忆拍戏情形这么说的。而在《大运河》中,即使其他女演员都算作很失败,但陈玉莲扮演的兰陵公主绝对是相当出色的,剧中这个杨阿五性格复杂,刚柔并济,从高贵的公主到落魄的江湖儿女,从对立到谅解,从家庭幸福到孤身一人,这种大起大落比较多面的人物才能真正体现陈玉莲出色的表演功力,甚至后半部分梁朝伟扮演的虬髯客因为陷入重重谜团不再那么潇洒以后,都有些被兰陵公主这个人物压下去的感觉。她在扮演兰陵公主时候才把那种高傲的贵气、淡淡的冷漠,深藏的柔情,聪慧和坚强等等都充分汇聚在一起,这个人物太丰富了,观众完全可以被陈玉莲的表演折服。
第二男主角要算反派人物隋炀帝,由吴启华饰演,这是吴启华出道不久难得的一个勇挑重担的角色,当时他才23岁。虽然开始那会儿接连演反派,但《大运河》中的这个反派戏份很重,前面还要故作正经,当然这样的戏路在TVB多年来是已经套路化,吴启华的演绎也越来越老练,这个隋炀帝几乎也撑起了整个剧的半边天。当然最精彩的就是弑父杀兄的部分,吴启华表演上的张力很精彩,既有凶狠又有装作伪善的也有内心的慌张和不安,十分挑战演技。甚至最后的颓废到被宇文化及干掉,吴启华真是演出了不同的层次。
刘青云扮演李世民没有以上人物那样出彩,在沉稳多智谋一面和对长孙无垢的感情戏部分还是很有特点的。李世民的戏份主要在后半部分,尤其最后和虬髯客的既对立又充满欣赏的复杂味道,例如最后他以为虬髯客被害的时候,把压抑许久的情感爆发出来,但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刘青云还是很显功力。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自然是黄日华扮演的李密,看完该剧会知道李密也是一个反派,但是在剧中四分之三的部分,都一定不会想到李密是一个反派。黄日华一脸正气的表演完全会欺骗观众。据说演出《大运河》的时候,黄日华并不受TVB待见,因为自从《射雕》以后,几部戏黄日华都没能再接再厉,因此,《大运河》是勉为其难给他一个戏份较重的配角演,而且是一个反派角色,只不过很多时候表演上是他拿手的正面形象。当然,演技精湛的黄日华把李密这个人物把握的是成功的,就像习惯上说的一句名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黄日华绝对是一流的好演员,李密上了瓦岗寨以后,诡异的事情接连不断,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搞鬼的是他,他的表演欺骗了所有人,不到最后根本不能知道真相,在布局和演出上,这段情节都是过人的。而其中关键人物——李密,戏份虽然不是很多,但效果完全出乎意料,黄日华那种正面的形象和阴险的计谋,完全是和隋炀帝相呼应的精彩反派。
剧中的其他女人,当然首先是李密的妹妹李湘儿,这个人物出现很早,前面主要都围绕情感在演戏,是一个想争取张三郎的女人,可惜不是兰陵公主的对手。当然主要是她无法同兰陵公主的气质和才智相比,她只是一个以善良柔顺博取同情的妹妹形象,这个“柔顺”的特质很要紧,也就说明为什么她会在暗中被李密摆布成为帮凶。很多坏事是李密主谋,但做事的却是她。
还有就是红拂女和宣华夫人。宣华夫人的戏集中在前半部分,陈秀珠作为当年花旦之一,演出过不少重要的剧。这个宣华夫人其实也是配角中一个很要紧的人物,陷入宫廷争斗,想摆脱却摆脱不了。在逃亡的路上和李靖有了感情,最终只能牺牲自己。这么一个极为柔弱但又要刚强一面的女人同相反的红拂女形成对比,红拂女是极为刚强豪迈的女人,但内在又依然保持有柔情,最终她面对兰陵公主还承认,宣华夫人是她一生中甘拜下风的女人。
其实,其他女人中真正可爱的是曾华倩扮演的长孙无垢,也许前面无垢对张三郎的情谊看起来很无厘头了,但无垢天真本色的性格和我们以为作为淑女典范的长孙皇后完全颠覆,今天看来应该是很雷人的设计。可是曾华倩靓丽可爱的表演越看越让人喜欢她塑造的长孙无垢,在剧中最难忘地一个是杨阿五另一个就是这个长孙无垢,其实也是充满江湖儿女的风采。无垢也是经历了成长的角色,前面是有些少女心态,仰慕张三郎,有许多让人莞尔的趣事,后面她渐渐成熟,开始帮助杨阿五和张三郎,也接受了李世民对她的情意。无垢的形象是相当有魅力的,尤其最后为了李世民而前去求张三郎救援长安,把无垢的成长和深情充分发掘出来,和前面的形象有了明显的不同,令人印象深刻。
在风尘三侠中,李靖和红拂女的戏份也是相当重的,但是这一对璧人却不算十分出色,只能说被其他人掩盖了。因为,不能说欧瑞伟不算一个好演员,但是李靖和红拂女两个人物贯穿在漫长的剧情中,有一些地方显得比较刻意。例如李靖和宣华夫人的三角关系,后面为了追查瓦岗寨奸细,李靖好长时间与李密勾结,误会张三郎和红拂女的暧昧奸情。因此,原本应当是两个重要人物的,反而因为一些俗套,真正成了配角。
其他程咬金、秦琼等人看起来从头演到尾,实际上也是没有什么作为。当然更不要说造作的单雄信、王伯当这些人了,基本就是酒囊饭袋。还有吴岱融演的李建成,除了最后与李世民作对有一些戏份之外,几乎就看不到什么影子。而郭政鸿演出的李元霸还算戏份较多的龙套。这是郭政鸿的第一部戏,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郭政鸿几乎也算是TVB的中坚分子了。说一句题外话吧,李元霸是李渊儿子中的老四,实际上是指李渊正妻窦氏的儿子中老四,和老三李元吉差不多,李渊其他大把的儿子也都是元字辈,例如滕王李元婴,就是后来初唐四才子之一王勃受邀请写出大名鼎鼎《滕王阁序》的这个滕王。但实际上这个老四叫李玄霸,元是清代避讳改过来的,因为康熙皇帝名叫玄烨。而李元霸的名字十分响亮源自于清代的《说唐》系列小说。另外,剧中戏份不多的翟让还有一些书生气,当然欧阳震华也是一个好演员,把这个改造的翟让演的比较忠厚,后面对张三郎的翻脸也是合乎逻辑。而老演员中刘丹扮演的杨素也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反而刘兆铭扮演的李渊较为套路。
整体上,《大运河》是比较长,有些部分很罗嗦,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有真实历史的关系,但绝对不能当作历史参考滴。好比剧中进出塞就好像窜门一样,来往西域和突厥好比香港到深圳一般,看起来真的很荒诞了。我们知道港剧对历史部分的不能较真,也就人物表演可圈可点。作为一部80年代的老剧,如今看来也是为了重温一下当年的情怀罢了。
2011年4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