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凡达》:一颗不那么勇敢的心

(2010-01-24 12:08:30)
标签:

和运超

评论

原创

电影

好莱坞

阿凡达

詹姆斯·卡梅隆

娱乐

分类: 天国王朝(影视、音乐)

《阿凡达》:一颗不那么勇敢的心

 

                   文  和运超

 

《阿凡达》:一颗不那么勇敢的心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演员:萨姆·沃辛顿、西格妮·韦弗
    类型:科幻片
    片长:165分钟

  
     闭关修炼了14年的烧钱专业户终于在2009年出手了,这一次,“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带来的《阿凡达》可以说依然不同凡响,依靠那艘大船和这个蓝面人的电影,但也依然展示出是个过于重视技术含量的大腕,影片整体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细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当一部影片成本高达数亿美元的时候,寻求中庸策略来确保票房是不得不考虑的,这个卡梅隆在业内的口碑一向尴尬:既让人佩服也让人觉得很不靠谱,给他砸钱到底有多大保障??……
     因此,《阿凡达》在叙事上,最终选择了观众十分熟悉的众多经典故事实行拼贴,这种组合恰恰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遗憾,对于一个制造过《终结者》系列的大人物而言,显然有些出乎意料。尽管《阿凡达》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潘多拉世界,让观众好像驰骋在梦境……但电影的创造性可不是技术层面那么简单。影片中让很多人觉得惊叹的画面,某种意义上是代表了导演丰富的想象力,但艺术想象力绝不止步于导演实现画面的能力,《阿凡达》的水准不是标志导演有多聪明和优秀,恰恰显示了最终他面对商业的妥协,电影中驰骋勇敢的杰克,恰恰衬托了卡梅隆有的是一个不那么勇敢的心。
   《阿凡达》是用高科技包装的俗套故事,如果对于大多数不那么了解《与狼共舞》、《风中奇缘》或者真人版的《新世界》、《勇敢的心》的观众而言,这部影片可能会很让人惊叹,但对于多数已经十分熟悉美国大片历史的影迷而言,《阿凡达》其实没传说的那么叹为观止。可以承认詹姆斯·卡梅隆非常注重电影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例如炒《金刚》和《黑客帝国》的剩饭,依然可以席卷全球,只能说明卡梅隆无往不胜的细节功力。不过,不应该沿袭“成王败寇”的理论,《阿凡达》火爆的票房不能掩盖导演内涵薄弱的事实,站在21世纪的前沿,引领潮流的大导演依然停留在20世纪末对抗机器文明和倡导和谐共处的精神层面,似乎所谓的想象力有些头重脚轻……当然,也许人类目前的思想只有这点水平,卡梅隆绝不例外。

     从另外一方面,卡梅隆是否因为商业策略对影片内容有保守处理,可以先不下结论,但就目前和谐结局的《阿凡达》首先首先表明他不能延续当年凯文·科斯特纳和梅尔·吉布森的勇敢,一个流于俗套的故事和不咸不淡的叙事方式也说明他这部影片有较大的不当,他未必是会讲故事的人。
      如今认为他的想象力无比超凡,事实上他是倚重了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其实并非“原创”,而是一种超级“整合”。想象力这个概念也应该澄清一下,好比整个“阿凡达”的概念借鉴了《黑客帝国》,但未必“黑客”的导演就是“原创”,因为《黑客帝国》原型是日本人的漫画作品。那么导演这个角色到底有多少想象力?
     很多言论大发感叹,中国电影差距很大。记得几年前,《黑客帝国》出来时,也有这样的言论,后来彼得·杰克逊炮制《指环王》时,我们也有这样的声音。如今《阿凡达》出来,又是如此。中国电影的落后是个很大的话题。和好莱坞的这些大导演根本就不在一个段位。在电影环境。电影制作、电影人才甚至职业素养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偌大的欧洲和美国电影产业,一年到头也是差劲的电影占多数,混饭吃的人满天下,有几个人混到大导演的位置呢?这不算什么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是人和人的差距而已。整个江湖上也就一个卡梅隆而已,他最有创造性的一次,还是当年的“终结者”故事,而这一次《阿凡达》真正的辉煌还是他善于融合各种经典的故事元素,搭上他十分成熟的技术团队,而不是卡梅隆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脑袋。
    现在说回这个影片,里面很大的表现力都耗在美轮美奂的潘多拉场景上,电影很多背景让我们看不出究竟多少地方花钱,真正激动人心的感觉,从电影故事上其实根本看不出来!至少是没有多少新意,不过,卡梅隆毕竟不是周星驰之类,但也让人担心,他这个用超强科技包装的“反科技”的故事有多少内涵?或者究竟在他强大的表现力上有多大文化价值?
    所谓杂糅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印第安和东方情怀,给很多人解读影片提供符号,这些仅仅是一种推断。从最终一个和谐式结局,让观众已经没有多少思考余地?再看影片高潮的战争场面,确实有一种气势。但所谓20分钟大战并没有酣畅淋漓的味道,当然可以说,好的科幻电影并不一定以渲染暴力与否来定位的。但是对于一个渲染抗击暴力征服的重头戏,卡梅隆这一次实在显得太过吝啬,对比他几部成功作品,这一次的精彩太欠缺力度。甚至在演绎主角身上,也不够细腻。
    真正的优秀的电影在主题上确实需要营造的内涵,卡梅隆自己都承认《阿凡达》和《与狼共舞》的主题如出一辙。其中男主人公对“原始文化”从好奇到痴迷,到对传统文化的捍卫却远远没能达到《与狼共舞》的广度和深度。当然,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当年只用了不到2000万美元,而且影片是建立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阿凡达》的原创性看似老练,但结果是并没有把这一主题深化,好比我们看到人类对潘多拉的强取豪夺,仅仅是后面摧毁了一颗树,即使有暴力倾向也大多停留在口头上,人类文明并不是传说的那么“不文明”,更不用说对纳威人的残暴。所谓捍卫家园,固然有一场“强行拆迁”的大戏铺垫,但感觉过于刻意渲染纳威人对人类的对抗,并没有多少细节支撑这个构思。影片的情节,很多都还是人类的内部矛盾,例如杰克和他的军队长官。
    因此整体来看,《阿凡达》确实像用很先进的现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反现代文明、反高科技的故事。好像只有潘多拉那里才有美好的自然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但值得警醒的是:这一主题,根本不是詹姆斯·卡梅隆一个人的创造,更何况这一故事所包含的人文思想,在卡梅隆的技术力量之前,其实显得非常脆弱。
    如果对比《与狼共舞》和《勇敢的心》,当年那两个还有些青涩的大牌明星导演的作品,才真正充满勇敢的气度,至少在导演的想法中,一个悲剧的框架下,思考了文化衰落的趋势和反抗暴力的代价。《阿凡达》骨子里提倡人类的原始文明和和谐相处,但他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可以真正对整个人类文明程度充满“仇视”,树立一个真正充满原始文化精神的主题,结果必然导致这个影片的尾巴很尴尬(因为如果是“终结者”,导演就会勇敢很多,人类对抗机器就不需要那么多顾虑)。
    所以,看《阿凡达》和导演卡梅隆,尽管影片空前火爆,但其实这个影片的质量依然是技术上的成功,比《泰坦尼克号》而言,其实要逊色一些,因为那艘大船的成功,除了技术之外,观众还有基于人物命运本身的感动和唏嘘存在。而《阿凡达》号称充满想象力,我以为不是基于故事的想象力,而是导演强大的技术团队实践能力很强,这两者还是颇有距离的。
 
    2010年元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