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脸上贴金的年度大作
文 和运超 
导演:叶伟信
演员:甄子丹、熊黛林、任达华、林家栋
类型:剧情、动作
片长:100分钟左右
http://ent.sdinfo.net/images/xdyzt/20081230/24037.jpg
直到今天才来写《叶问》主要是最近看了看香港双碟版的花絮,很想说一说这片子的创作问题。
对于这部《叶问》,简单说好看不好看可能并不能涉及到主旨,尽管《叶问》拿下2009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动作设计2项大奖,但还是要说,这并不是一部多好的电影,引以为傲的动作尽管是不错,但放在今天也难以说它带来多大的创造力。
一直以来,《叶问》给观众传达的是“一代宗师”这个宏伟观点,不管是导演叶伟信还是主演甄子丹,都非常明确地表示:这部电影是要展现叶问——真实人物的宗师气质,他们想塑造叶问这个李小龙师父的传奇人生。为此,叶伟信和甄子丹这对近年颇引人瞩目的组合,其中,甄子丹放下了动作导演身份(另请来洪金宝),专注于表演,也就是说,甄子丹一心把《叶问》当作演员表演生涯的一部重头戏。但看过以后,很难认同这部电影表现了所谓“一代宗师”的主题,尽管到最后叶问“以暴制暴”的抗日情节弘扬了民族情感,但从电影的内涵来说,这份正义凛然地精神表现力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艺术水准,甚至还有些不如。
影片中很主要的弘扬民族正气线索,我们当然不能说《叶问》不该表现这个“主流”的思路,不过,对于一个偏传记色彩的影片,对待叶问这个人物,还有对咏春拳这一武术文化,甚至对时代背景等等,一部优秀的电影自然都应该有所思索。《叶问》的人物线条单薄,感觉还不如当年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在那一套电影中,徐克通过对黄飞鸿这个人物很多虚构的故事和思想在晚清时代背景下,反思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在东西方碰撞下的命运。而叶伟信和甄子丹在《叶问》中号称成为自己的代表作,却只是一阵盲目的贴金。
《叶问》中甄子丹最津津乐道的两场戏就是“一打十”和最后“决斗中枪”,不可否认,这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段落,也可以说是整个影片最难忘的部分。而影片真正塑造较为生动的人物也并不是叶问,其实是林家栋扮演的巡警李钊。
影片是为了演绎叶问的前半生,如何配得上一代宗师,但主要却是突出时代下的无奈感伤,甚至刻画了南北武师的冲突,但是叶问没有处理好南北武师关系,结果北方武师沦为土匪,好友武痴林的弟弟也没有受到叶问正当教育的影响,甚至前面和廖拳师的一点小小矛盾也化解的有些尴尬。这个一代宗师感觉是“写实”,包括最终走上和日本人决斗的擂台也是迫于形势。但如果比较黄飞鸿那种通过一些矛盾彰显的人物乃至民族的深刻问题,叶问显得太脆弱。叶问和黄飞鸿都一样仅仅借助了一小部分真实背景,故事情节都是大大的虚构,但《叶问》影片在大唱民族英雄的高调,但《黄飞鸿》系列却在弘扬正气之外演绎了很多文化传统和家国命运的思索。
再看《叶问》的打斗,就像洪金宝所说,咏春在影片中不是为了纯粹的观赏,还需要展示咏春的搏击技巧,影片也是针对甄子丹的写实派打斗,呈献与李连杰完全不同的路数,当然观赏性也很大,但从写实的角度看,甄子丹带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十分熟悉了,他在《叶问》的新鲜感无非就是咏春,但在港片的领域,这也并不是多么具有创意的特点。因此,尽管打得好看,但说不上这部影片有多少“眼前一亮”的地方。
《叶问》也算是甄子丹从影以来最正面最用心的角色(之前肯定要算他在徐克《七剑》中扮演楚昭南,可惜《七剑》系列从此夭折,他没法真正完成这个复杂而有魅力的人物了),但这一次《叶问》看来,内敛、儒雅而又带着一些激情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表现的是生活的起伏动荡,并没有真正演绎多少叶问在其间的心态变化,顶多他基于义愤充当除暴安良的英雄,作为叶问心态在家境,战乱等等过程中的转变,我们除了看到似乎消瘦的身材之外,没有过多的刻画。或者,《叶问》试图做一些深入的表现,但叶伟信和甄子丹都没有深入到叶问的内心。
都知道电影《叶问》和当年《黄飞鸿》系列一样离历史事实差距很大,《叶问》尽管虚构一个理想的叶问形象,但最终却仍然是一个老套的英雄形象,作为一般的动作片或许马马虎虎凑合,但作为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叶问》被推崇的地位就显得太贴金了,要么就是金像奖和香港电影确实跌价得厉害,翻过一年只能靠《叶问》这样的水准撑门面,哎…………
2009年5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