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歌版《射雕》:郭靖杨康的兄弟恩仇记

(2008-08-31 12:01:58)
标签:

原创

评论

金庸

射雕

胡歌

林依晨

电视剧

和运超

娱乐

分类: 天国王朝(影视、音乐)

胡歌版《射雕》:郭靖杨康的兄弟恩仇记

 

                       文/ 和运超 胡歌版《射雕》:郭靖杨康的兄弟恩仇记

 

http://hiphotos.baidu.com/0005421/pic/item/d019e1034a27199ad53f7c3d.jpg

 

导演:李国立
主演:胡歌、林依晨、袁弘、谢娜、黄秋生、
                梁家仁、徐锦江、肖荣生、周海媚
类型:武侠剧
片长:50集
 
      比大胡子张纪中当年用李亚鹏演绎忠于原著的《射雕英雄传》来说,胡歌版的2008《射雕英雄传》虽然也不能抵挡如潮的口水板砖,但比起李亚鹏版号称“灾难片”的“射雕”来,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胡歌版“射雕”偶像剧的定位显然比张大胡子要聪明巧妙几分,这也是胡歌版《射雕》能够看下去的基心理础。
      对金庸武侠剧来说,选择演员的难度似乎已经胜过改编剧本。何况《射雕》拥有堪称完美的83版阵容。之后任何的《射雕》都已经难从演绎的层面超越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等人的完美塑造。这次胡歌版的演员阵容,绝对不具备任何优势,胡歌、林依晨只算是小有名气,袁弘、刘诗诗可以说还在新人阶段。扮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黄秋生、徐锦江、肖荣生、梁家仁固然是实力派,但整体上还是很难抗衡83版曾江、杨泽林、刘兆铭、刘丹几位老戏骨的经典塑造。
     郭靖、黄蓉作为支撑全剧的灵魂人物,胡歌和林依晨两个演员加重偶像感觉和喜剧色彩,是演绎另外一番味道。但两人稚嫩的气质倒不应成为抨击该剧的重点。只是胡歌的表演还是有刻意,全剧大部分时候不伦不类的造型依然让这一版郭靖脱离不了傻蛋的痕迹。林依晨的黄蓉在形象上有可爱的一面,但他们仅仅是完成了任务,不能说有多少惊喜。
      郭靖的成长线索基本还是遵循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转折,学习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两个环节都还过得去。郭靖在洪七公、老顽童跟前显出了一种合理的思想进步,并非还是前面那种单纯的愚钝。胡歌在把握郭靖的心态上还是有自己的方式,至少在桃花岛之后,郭靖显得比较成熟了,到君山大会识破杨康的面目和铁掌峰寻到武穆遗书后,郭靖真正具备了侠者气质。而至于后面和黄蓉分离后,对战争杀戮的厌倦,对母亲之死的打击,对武功用途的怀疑,郭靖的完全成熟在胡歌的表情上还难已找到具有说服力的演技刻画,胡歌这一版的郭靖总体是加重了柔情的一面,即使最后他对成吉思汗关于英雄、武功、成就的诠释,胡歌还欠缺一点豪杰气。他更为到位还是对黄蓉、对杨康的情义主线。
      黄蓉的聪明伶俐在林依晨的演出也只算马马虎虎。如果把林依晨拿来和翁美玲比自然是不在一个层面,但林依晨显然也为了避免这一黄蓉有翁美玲、朱茵等人的影子有所偶像化的处理。前面演绎黄蓉的古灵精怪,林依晨只是具备一些顽皮的特点,黄蓉的灵气是林依晨的眼神所缺少的,她只是比其他任何一版黄蓉更具备年龄优势,她是演出了一个真正的小黄蓉,一张娃娃脸很符合黄蓉的形象。
      作为武打,涉及黄蓉的戏不算很多,但是君山大会这出重头戏,林依晨的身手显然花架子的成分忒重,看不出黄蓉帮主的身手。毕竟偶像剧出身的林依晨要做打女的话路还很长。整个《射雕》黄蓉这个人物亮点的戏,我认为是在虚构的李萍、华筝找到黄蓉去帮助郭靖西征的一段。既把黄蓉和郭靖误会、波折的一面根据原著的情节发挥出来,又添加了李萍如何会认可郭靖选择黄蓉,而放弃华筝,这一段情节的妙处并不在李萍露了一手驯兽的本事。而是黄蓉的个性和李萍的执拗发生碰撞,但在大是大非的环节上,李萍看出黄蓉更能帮助郭靖,不光具有才干和智慧,而且更有家国观念,符合郭家忠义之后的”择偶观“。而黄蓉遵守承诺的离去也表明了她的性格已经开始成熟,不再是当初那个纯粹有点野蛮的黄老邪的女儿,她开始成为郭靖的好帮手,郭靖实在需要她,离开黄蓉,郭靖就不可能是郭靖了。
 
 

       而杨康、穆念慈两个悲情人物显然是该剧的一大意外。杨康几乎成了这一版《射雕》同样的灵魂人物之一。该剧的杨康是打造主创所谓父子亲情的一大核心,在前面十几集中,有一半多的内容都在围绕杨康的身世和回归宋人身份大做文章。袁弘对杨康的演绎自然不能和苗侨伟当年经典的杨康相比,甚至就连罗嘉良的演绎也有差距。但是这一次对杨康拉长篇幅的剧情,至少在人物形象上,比以往版本显得丰满。杨康从正入邪的过程,至少是过去《射雕》中最详尽的一次处理。
      袁弘尽很大努力在把握杨康那种深沉微妙的心理,但故事上却有些拖拉,更有压倒郭靖成为第一主角的嫌疑。同样为了让穆念慈的戏份增多后,欧阳克的出镜率也意外增多,这几个人大段的戏份几乎使《射雕》的故事基础有些偏移。欧阳克对穆念慈的爱慕瓜葛有些不可理喻,不过加重欧阳克跟欧阳锋之间的父子情到并不算多余。与此同时,这一版《射雕》把所谓父子情当作噱头,围绕杨康在杨铁心、完颜洪烈之间大费周章的戏份其实多少有一些创新之处。
      加重谁的戏都不是致命的问题,关键在于增加的合理与否。当年83版也是改动很大,但演员表演很好,虽然今天看很多地方也拖拖拉拉,但还是被很多人视为经典。这一版有些地方改动是为了紧凑情节,有些地方就超出理解范围了。最重要还是出在杨康这个灵魂人物身上。
     如果说前面铺垫杨康堕落的过程是可以理解的,后面杨康变坏后的演绎也还算中规中距,但他逃脱铁枪庙之后的情节就完全超出所能理解的杨康了(当然,作为杨康粉丝的观众可能是例外吧)。所以很怀疑编导就是极度同情杨康的粉丝,才会不顾逻辑的为杨康增加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戏”,直到最后一集赚足观众的眼泪。
     由此原本是郭靖黄蓉唱主角的《射雕英雄传》,硬生生变成了靖康之间的”兄弟恩仇机“。到蒙古大军西征撒马尔罕后,兄弟决战、放归杨康的两段情节更是离谱,更不必说杨康最后回到牛家村反省的一段狗尾了,完全违背了杨康这一角色留给观众深思反省的意义,本来改编较好的地方也成为不好了。
     不过,很大程度上,杨康对郭靖逐渐萌生的嫉恨,是这一版《射雕》解读人物塑造人物一个非常核心的元素,这一理解是很有独到之处的原创发挥。而且完全站得住脚,杨康变坏在该剧中有很大的客观因素,甚至连丘处机的用心也受到一定的谴责。杨康回到正道并不受到多少看好,反而一样被人冷遇,杨康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他在欧阳克等人的挤兑之下有重蹈覆辙。而且关键一点是,郭靖所谓大哥并不是当真对他好,所以为杨康的变节堕落加入了思想背景,剧中杨康不止一次要求郭靖传授他上乘武学,很显然,即使郭靖违背道义私下传给杨康武功的话,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杨康的极端自私已经使他心智有所改变,他不是郭靖所期望的那个“宝贝康弟”。杨康的好只是刹那间的良心发现,至少在剧情的前面仅仅是一个铺垫。
      金庸所本的兄弟恩怨很大程度上就是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的翻版,蒙难、复仇、恩怨、情仇这些元素就是通俗小说最基础、最流行的框架。不止《射雕》如此,金庸很多小说都受大仲马的写作思路影响,原本《射雕》没有渲染郭靖和杨康之间的关于个人和家国的恩怨情仇。新版电视剧却把原本大气的英雄成长史改装成小家子气的兄弟恩仇记,的确更符合偶像剧的气质,但和观众心目中的《射雕英雄传》就有些远了。
       《射雕》小说在金庸的作品中之所以受人推崇备至,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于男女主人公都刻画出色,郭靖黄蓉几乎被称作一对璧人(尽管郭靖五大三粗、并不帅气)。后来的《神雕》尽管更有深意,但小龙女这个女主角并没有小黄蓉给人印象深刻(当然,小龙女仙女一般容颜仅供读者看官凭空想象)。金庸后来对这个小说改动比较大,一方面试图纠正一些漏洞(其实无伤大雅),但另外一些改动的地方就影响了小说的风格,尤其是第十回梅超风回忆桃花岛生活的一大段一大段的心理活动,所谓黄药师师徒之恋的暧昧情节根植于此。
     新版《射雕》没有在这些地方做文章,大体上还是大家习惯所接受的内容,欧阳克、完颜洪烈和围绕杨康所增加的片段,故意制造一些看点其实是适得其反。且不说剧中人物的说话故意流露的偶像剧口吻和现代习惯,单是完颜洪烈和杨康之间刻意增加的矛盾本身有时候剧情就会给人很“矛盾”的感觉。穆念慈一会阳刚一会柔弱的形象也是十分矛盾,到最后会配合杨康害死欧阳克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情节。
     在几大高手的演出上都有亮点,老顽童的形象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爱,但这一版的老顽童也并没有突出的败笔。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也都马马虎虎,但从人物的性格角度而言,还是欠缺一些。
     武侠剧的功夫显然这一版是依靠特效制作在吸引眼球,武打招式身为拙劣,当然都喊出偶像剧的口号了,打得差劲些也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毛病了。

 

2008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