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句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
文 和运超
还是决定小说一下这部老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心血之作,我一直认为史铁生的文章都是闷在家里凭空想出来的,不像是寻常人写作边走边看,所谓阅尽人间事,然后费尽心思精巧的构思酝酿情节,这部《我的丁一之旅》尽管是小说,但写法上,结构上还是很散文。
残雪的哥哥邓晓芒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推崇说,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家里头,思想上走的最深远的一位,10年前的《务虚笔记》算是当代文学中最发人深省的力作,然而10年后的史铁生依然还在这条思想者的旧路上徘徊,这也就是《我的丁一之旅》的特色和局限。
当然,对目前的所谓文坛来说,这本《我的丁一之旅》是好书,但是对史铁生个人而言,这不算。不过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的身体健康问题,所以,也不能过于勉强,这样的面貌也不失水准了。这并非一种矛盾,因为我其实很希望的史铁生可以更进一步,写出超过《务虚笔记》的重量级作品,《我的丁一之旅》超出的可能只是题材或者局部的文字,而不是他深沉的思想结晶。当然,如果考虑老史写作的难度,所以我才说保持这样一种思考的状态已经不容易,对于史铁生依然怀有深深的敬意。
《我的丁一之旅》和《务虚笔记》有着紧密的联系,丁一,我,史铁生都是一个个符号,对于名和姓一直都在史铁生的思考范畴内,那不过是区分。所以O、Z、H这些字母成为《务虚笔记》中人物。
爱情、生命、信仰、勇敢、背叛、回忆、理想等等就是史铁生最执著的主题,从这些还可以划分出一些内容,但是看着《我的丁一之旅》和《务虚笔记》中间有10年的变迁,他们依然象是姐妹故事,可以理解史铁生的思考没有停止过,但也可以理解他的思考没有多少变化,这就是创作的瓶颈。风格依然很冷静,文字依然很朴实深邃,但精华的东西仍然停留在10年前。
这不是史铁生的困难,而是一定高度上的困难,作为一个哲学气质很重的作家,突破思想远比突破文字功底艰难。我以为《我的丁一之旅》为什么如此,就是史铁生绕不开思维的迷墙,他已经走到一个巅峰,保持在那里已经是成功。
《我的丁一之旅》引用不少他从前的文字,包括《务虚笔记》在内就有好几次。作为情节和写法都和《务虚笔记》相似,也许不同的就是一个丁一和一个我互相的对话贯穿始终,我是永远的行魂,丁一是一个人一段旅程。从文笔上,他这一次似乎更精雕细琢,对于一个躺在病床在多年的人,有这样一份执著精神,十分令人感动。
对于老史一直思考许多年的生于死,神与人,命运和存在等等,他反复说明着他的思考,不过并非他思考的结果。对于男和女,爱情和性这一次是写作的重点,可除了一些有心的和无心的细节描写, 《我的丁一之旅》并没有在《务虚笔记》的层面上前进,丁一和几个女子那一些夜晚裸体的游戏很虚幻,而思考的东西也没有多少新鲜的,因为《务虚笔记》在10年前就已经给过读者很大的震撼。
这不是苛求史铁生,而仅仅表达一份遗憾,史铁生的成就止步于《务虚笔记》,这仍然是当代文学一作人生思索的里程碑!《我的丁一之旅》对目前的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突破和进步,但对史铁生本人却是相当安慰的一份礼物,值得铭记。
2006年5月/2007年10月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