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金庸随笔之《连城诀》

(2007-02-02 14:17:04)
标签:

和运超

文学

评论

金庸

连城诀

分类: 香草天空(文字、心情)
《连城诀》:爱是一道光芒 

      “爱是一道光芒,停在高高天上,我抬头望,是你的脸庞。你眼中的善良,让我看到梦想,星光灿烂,想要歌唱,我的幸福是你。就在刹那,明白了我的幸福是你,天空降下讯息,你我在今天相遇。”
                        ——徐怀钰《爱是一道光芒》我看金庸随笔之《连城诀》

                  
  在金庸的小说中,《鸳鸯刀》算是一部可读性不太强的作品。而《连城诀》虽有一定意义,但成就也不能说有多高。这二部小说都写于金庸处在改变的六十年代初的二三年里。 

  《鸳鸯刀》算是一个小品,目的在金庸看来,无非是为了揭示中国传统文化里“仁者无敌”的浮夸思想。但这个所谓“鸳鸯刀秘密”根本是一个笑谈,全书的故事只围绕它当一部很一般的普及思想的读物。金庸那些看似滑稽的语言,都是一些很普普通通的娱乐文字,这部小说的武功描写和人物间的争吵已经印上金庸的模式。所以,说金庸每一部小说都极具个性显然是一种盲目崇拜。

    《连城诀》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农村少年狄云,他遇见接连不断令他意想不到的人生变故,他所遭遇的变故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不幸命运。如被人诬蔑,被陷害坐牢,情投意合的师妹嫁了别人,出狱后被人打断双腿,被辱骂成淫贼等等,一切几乎都是人为地悲剧。狄云的遭人陷害很值得同情,如果不是依靠坚强的生存信念,他早不知死过多少次了。最使他吃惊和心痛的,便是教他武功的师父原来是一个阴险的小人,为《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作了一次铺垫。终于,感觉江湖风波险恶的狄云隐居于远离人间烟火的大雪山中。 

  金庸在《连》里仍将世态与人心进行挖掘和反映,这据说是有金庸儿时家中一个佣人的真实经历为基础,虽然与《倚天屠龙记》一样不能说很深刻,很有力,但表现出向人生现实的迈进却是可以清楚看到的。这时候金庸的浪漫胸怀已经少很多了。

    书中的狄云一生都处在一种逆境中,连他唯一深感钦服,引以为知己的丁典大哥在最为危险的时候,也让狄云扮做自己来脱险,他的悲哀可算到了极致了。可作为主角,在极端的不幸下,还是处处有着幸运的曙光。丁典毕竟在牢里传了“神照经”给狄云。狄云在断了腿时遇到了血刀僧,虽然血刀僧是个恶人,但相比狄云的师父和同门,血刀僧对他可好得多了,临死还“助”他练成了“神照经”。 

  小说结尾写出了金庸对人性贪婪的批判“狄云蓦地明白了,这些珠宝上喂的有极厉害的毒药。他想去救师父,但已来不及了。”在金庸的小说里,有贪欲的人从来就没有好下场,这是金庸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之一。 

    本来书中这是个没有希望黑暗透了的江湖世界,但是金庸还是把一线光芒和希望留给了我们,就是最后狄云和水笙的相遇,这当然是作者的一相情愿。光明的尾巴就是中国读者所愿意看到的,也就是金庸能够拥有最大读者群的原因之一,通俗小说家的准绳就是要明白知道读者的喜好。
    本来一个非常犀利的故事被这一线光明给冲淡,所以《连城诀》依然只能充当转型时期的实验品,当然金庸写作生涯永远都在实验,只是离成功的远近与否不同罢了。严格说来,他从来没有成功过,他的心态决定了他一辈子不可能成功。

2005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