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的全国卷3作文,不好写!

(2020-07-08 16:09:15)
标签:

高考

作文

分类: 个性随笔
  今年的全国卷3,作文是玩书信体。
  搜一下发现,除去1966到1976高考中断的11年,从1951年到今年,高考作文考书信体,大致有过如下几次:
  1965年高考全国卷1: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85年全国卷1: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9全国卷1: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与苦恼);然后就是今年的全国卷3: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总共4次,不算多,也不算少。相比井民参加的那次(1978),高考作文考“缩写”,好像至今仍是空前绝后。
  
  众所周知,书信体自有其讲究。
  前后要依次有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且不得颠倒和错位。
  称呼后面要有冒号,第一行要顶格,呼语下面要有问候语,问候语要缩进两字符,问候语要有针对性,比方问天气,时令,事情,身体等。
  结束语要有致敬、祝愿和祝贺之类的暧话,且也要讲究格式,譬如下行空两字符之类。
  署名在末尾右下方,写明写信人的姓名,姓名前可加修饰。
  署名之下还得有日期。为表示郑重,得写全年月日,至少得写上月和日。
  
  就暗想,假如考生忽略书信体的如上规范,很大可能就会在格式上先丢几分。
  鉴于现今的新新人类极少写信,估计忽略该体的考生当不在少数。
  
  又因今年全国卷3的作文有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这封信必须是收信人与写信人双虚(拟)。
  于是“编”的空间就腾了出来。写信人把自己“编”成啥人,又把收信人“编”成啥样,决定了中间足够宽阔的抢分余地。
  
  遗憾是,即使熟悉书信体的格式,也未必就能写好这篇作文。
  因为该题的题干要求得很清楚,信的内容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就内在地决定看似告诫那个虚拟的“高一新生”,实则袒露同样是虚拟的“写信人”:过去的三年是自己是怎样回答和体悟“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和“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的。
  
  就必须得写出真情实感,必须得交待心路历程。
  否则那封信(作文),无法成其为通常“重真情”的文体。
  除非写的是绝交信。
  
  需注意处还有,题干揭示的4个问题,分明带有浓厚的哲学味道,或思辨色彩。
  这又内在地决定了这封信或这篇作文,不能写成简单的聊天叙事,更不能写成嘘寒问暖和无病呻吟。
  它得有一定浓度的鸡汤味儿。
  假如考生平时储备较多这方面,譬如人生哲理,终极发问之类的语言材料,可能有助于弄出几句金句,增添几个分值。
  反之,真还不知道怎下笔。
  
  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
  该题的题干还提示,“我们”或“写信人”是无法看清自己的,得仰仗“他人”做“镜子”,经由他人对“我们”的反映,让我们得以“自画像”。
  
  抽象地说,题干所述道理是对的。
  可是,这个对的道理怎样天衣无缝地注入作文中?怎样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书信里?
  难度就更增一层。
  
  道理写大,必然会导致“高一新生”觉得不可信。道理写小,可能会让他误以为一切都不成问题。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大而正的道理,通常在书信体中会显得特别假。
  
  所以主观判定,那些个简单搬运高大上、正能量、主旋律的辞藻,说些成年既久方能体会其内涵的道理,因无法达及书信的体裁要求,而得分可怜。
  
  也就是说,这个写信的高考生,得既有成熟度超过平均年龄的思想,又得有履历与生活丰富到一般同龄人难以企及的积淀。还要加上对书信体的驾轻就熟,才能把这篇作文美美地搞定。
  
  即使如此,都还有一个虚的:该题题干告知,“我们”需要借助“镜子”来给自己“自画像”,这一提示落实到信里,到底是写信人为收信人提供他的“自画像”,以当作那个“高一新生”的“镜子”,还是写信人在写的过程中为自己“自画像”,以从中映照曾经和现今的自己?
  若是前者,这封信大致可写成“三年前的我”,向“高一的你”,提供学习、生活与成长的成败得失,甘甜苦涩。
  若此,写信人在写信时,就是把自己当作“镜子”,映照现今的“高一新生”,提醒他从中看清自己。
  若是后者,这封信则又可写成写信人在写信时回放曾经的自己,品评曾经的自己,总结曾经的自己。
  若此,写信人在写信时,曾经的自己做了今天的自己的镜像。那个不能回来的自己,那段不能返回的时光,该在今天和今后怎样使用。
  
  因此这封信,可以写得很激昂,大可达到催人奋进的地步。只要写信人具有真情实感,且同时具有将这些情感向曾经的自己、眼下的年轻三岁有效倾诉的文字功夫。
  
  同样,这封信,也可以写得很凄婉,尽可达及催人落泪的程度。考生若能边写边催自己落泪,这篇作文得高分就是大概率。若还能催阅卷官落泪,那可能就是篇上佳的高考作文。
  尽管现今天下人都知道,“高考作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与通常意义的“作文”不能划等号。
  
  玩个逗的。假如井民在考场,大致会这样起笔和谋篇:
弟娃:
  你还好嘛?“初升高”的紧张和不安,都退干净了嘛?
  作为曾经的“高一新生”,我想特别对你说,从成为“高一新生”那天起,怎样渡过未来的三年,关键和重要到表哥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
  在那属于你的三年里,你将一天天接近打拼更残酷、竞争更激烈的“高升大”。因此你怎样用好三年里的每一天,直接决定你三年后的考场感觉,比如表哥我此时就忐忑多于淡定。因为你知道的,那三年,我玩得比较嗨,现在报应来了。
  弟娃,我晓得,你我都鄙视那个文凭。可是我现在才明白,文凭鄙视天下人,比如清北人师鄙视川电西理,居然存在一条长长的鄙视链。原来,你我都不得不生活在这个文凭社会,真要是拿不到文凭那块敲门砖,甚至拿到的那块敲门砖不够硬,你我在必然脱离爸妈后的日子里,将注定过得艰难,甚至过得晦暗。
  (以下省去哲理味鸡汤、正能量言辞和兄弟间私语500字)
  ……
  祝你三年后的今天,趾高气扬赴考场!
                                                                   知你的表哥
                                                                 2020年7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