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生聊“新生”
(2019-09-06 10:41:53)
标签:
大学新生 |
身旁有陪护,前方有迷路,满脸写新奇,双目现迷离。这就是新生了,辨识度极高。随便怎样掩饰与乔装,哪怕是抖散了混在学生堆里,还是能让人一眼认出来。
不过,人说大学是个美容院,又说大学是个健身房,最多再过一学期,女生的气质骤变,男生的骨骼暴突,再要在同龄人中辨认出新生,就有可能出错啦。
大学跟军营好有一比,后者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前者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生。
想必新兵的辨识度也酷类新生吧!想必每年迎接新兵的感觉,也如同迎接新生吧!
做老师的最大伤情,是眼见着永远年轻的学生,自己一天天老去。
不说了,说起都是水加目。
不知新生们是否想过,自己这个头上这个称谓,保鲜期只有一年,明年这个时候,管你情愿不情愿,它就会自动移交到下届新生头上。
而你,自那个称谓移交之时起,就立即加入老生行列。
残酷地提个醒:明年,很可能举牌迎新的,正是今天的你。而你手中举起的那块牌子,正是你告别新生的界标。
所以建议趁“新生”的称谓还在,抓紧不以下问为耻,不以露怯为羞,不以生涩为虑,赶紧做好被替代的准备。
在你进校门后的一段短暂的时间里,你的心里应当有如此底气:我是新生我不懂,我是新生我怕谁?我是新生我虚啥?
顶着“新生”的称谓,你会获得很多的照顾,学习上有老生带你,生活上有老师帮你,甚至偶尔犯一点无伤大雅的错,也会有会人替你解围,“新生么……”
据说,老天都会原谅新人。何况远赴异乡、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摸黑的大学新生。
可是,一年以后你再要人带、要人帮、要人照顾,哪怕只是犯了个不该犯的小错,也会有为你量身定制的说辞飘然而至:“都大二了,还这样?”
甚至,只需要几个星期,你都还不知大学该咋上,都会不明来处的质疑朝向你:“开学都那么久了,还像个中学生,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哦?”
就像撒娇,也有最佳的年龄。
新生,也有个类似可以撒娇的时段,只不过它比新生本身的保鲜期更短。
“新生”是“新一届学生”。
这是“新生”的第一层含义,也是其含义的最浅层。
其实“新生”的第二层含义,也是更深层含义才足以触目惊心:自打你被老生迎到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的新阶段就正式开启。
此后,纵使你想倒回原来的人生阶段,对不起,那道穿越时光的大门已经关闭。
回想起来,“未成年人”多么幸福!幸福来自言行的无拘无束,幸福来自心意的恣意挥洒,幸福还来自即使闯了祸,也至少有父母出面替你背锅。
尽管那样的幸福是建立在我命不由我作主之上。
从今天起这一页翻篇了。
你成年了,有款法条是为你量身定制:“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负,就压在你尚显稚嫩的肩上:从此你说话,得对说话负责;你做事,得对做事负责。你惹事,父母或许可以帮忙,但无法尽揽其责。换言之,该你承担的责任,你再也无法甩给他人。
担当,一个湿润道义感十足的名词,其实是由冷冰冰的法条硬支撑。
延伸再提醒:此后你将自己替自己作主,自己对自己负责。
如此人生新阶段,与你此前的人生阶段,构成你同一完整人生的两个相对独立样态。一方面,你还是你。另一方面,你已经不是你。
其实“新生”还有第三层含义,不妨叫做“新的生命”。
你此前的生命,基本上是依附父母的生命,不完全独立,更不完全自主。
可是今天,随着父母的背影渐渐淡去,你立时就貌似孤苦伶仃地留在遥远的异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除了经济来源,你即刻就独立了,自主了。
哪怕这独立与自主来得有点生硬,还来得有点被迫。
从此,你能事事都问父母吗?不能。因为你成年了。
从此,你能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吗?不能。也因为你成年了。
眼前就有一大堆事,密集向你奔来。身后还有更多的事,正在向你奔来的途中。
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交友,怎样恋爱,怎样喂饱自己,怎样塑身自己,甚至小不舒服怎样扛住,小不愉快怎样化解,等等,等等。
更大更沉重则是:以怎样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就业还是深造,以及深造在哪里进行,就业选择什么岗位,等等,等等。
未来是今天的导向,今天是未来的阶梯。其间有太多复杂的纠葛与深奥的关联,你来它即来,不请自来,如影随形。
一些成年人才会遇到的麻烦,很快就会找上门来。
近年的个中之最,当推网贷。
此前你多半不独立持卡,现今银行卡不得不交到你手里。这些,骗子比谁都拎得清。
骗子眼里可没有大学生,只有可骗不可骗的猎物。
事实证明骗子的眼光是贼精的。每年大学生,尤其是新生被骗者,都足以编成部不薄的血泪账。
可气是,通常被骗者深陷寻死觅活,骗子却在非法勾当得逞后,还不忘炫耀一种变态的成就感:俺这小学生,拿下了大学生。
知道骗子们内部庆祝诈骗得手时,管被骗者叫什么吗?不好意思,真不愿得罪时下行情暴涨的二师兄:猪。骗局叫“杀猪”,骗成一个叫“猪头一个”。
而社会公众在对你施以同情的同时,也不免悄悄报以质疑:书读哪去了?还有难听话:“这智商情商……”
“大学生”,在被赋予相应的知识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智商和情商。未必合理。可是这世界,有时就这么不可理喻。
除非,骗子有博士学位,那么舆论就反转,如指责其“聪明没用在正道”啥的。
可惜,这种能够给予你宽慰的事情,出现的概率极低。
一些成年人才会面临的纠结,也会不期而遇。
这方面的大者,可能是你被人爱上了,或你爱上人了。兹事体大,你的心弦不能不咯噔,你的心湖不能不泛涟漪,你的生活不能不生聚变。你静下来时,似也不得不寻思:这事,处理,走向,影响……
可都是你此前未曾遇到的问题。
这方面更有小者,譬如有个上铺兄弟,脚臭还不爱洗脚,你该怎样与他和睦相处?且是一处就四年?
内中当然有技巧,但更有胸怀。想通了,其实你包容他的这个缺点,跟他原谅你的那个毛病,原本是一个铜板的正反两面。
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毛病。不过是哪类而已。或许你的过于爱干净,在他看来就纯属臭美。
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毛病,就像都有同龄人常犯的通病。自己的每种毛病都可能是他人的恰好没有,这就在本质上决定着室友间得彼此包容。
处一个与自己毛病错位相契的室友,难度不亚于找一个与自己爱好相同的朋友。
假如这就成为调换寝室的理由,那么你在大学这四年或三年,需要调换的寝室可就多了去,乃至校方最终再也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因为你可用此理由调换寝室,别人也可用彼理由调换寝室,校方就将在调换寝室这一点上,彻底给折腾个半死。
常听说“自我设计”这个大词,不得其要。其实,缩小它和俗化它也很容易:在大学,你肯定归属于某个专业,正是那“专业”二字,直接将未来世人对你的评价绑定。
譬如你学的是摄影专业,除非中间转去了其他专业,否则毕业后只要摆弄相机,就必须得有专业范儿。只要看片片,就得说出个一二三。假如连“业余”都看出你外行,那你这三四年,可就浪费光阴浪费钱了。
而你已经转向另一专业,则那个专业重又将你绑定。其理可类推。
好生想想:归属于文学专业的,说话码字儿总得比“业余”多些文采吧?归属于音乐专业的,唱歌弹琴总得比“业余”更靠谱吧?归属于体育专业的,总得比“业余”身体更强健也更善健吧?归属于美术专业的,总得比“业余”对色彩和线条更敏感和更在行吧?归属于地学专业的,总得比“业余”更能对山川河流多说几句不一样的话吧?
之所以说新生是新的生命,就在于从跨进大学校门那天起,你的生命第一次被附上“专业”,专业就要有专业范儿,专业就要有专业水准,专业就要有专业的基准线。
专业是你生命的另面,人文面。犹如长相是你生命的那面,自然面。
专业如果被“业”余碾压,那可就不止是你的生命价值被贬低,你曾就读的学校包括教过你的老师,就通通躺枪的躺枪、背锅的背锅了。
存在主义大腕萨特有言,个人的选择都是地球人的选择,因而人在做任一选择时,都必须心怀责任感。
联系上述,这道理你也不难理解。
从公元2018年起,全中国的大学都在炼“金课”、去“水课”,让上大学不再好玩,让大学文凭不再好拿。
在此背景下,学理、工、医、史、法等科的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专业要得高分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高中的数、理、化、生、外、思、语。
于是高中老师的善意谎言“上了大学就好玩儿了”,已被彻底证明尽管出于善意,终究还是谎言。
确实,若不有意继续深造,大学便不再有升学的压力。但替代升学压力的,是发生在学友之间的残酷优胜劣汰。
这是场暗战,也是场持久战。是未来就业压力的提前释放,亦是未来职场竞争的先期投射。
完全不考虑未来的上大学,不是真正的上大学。完全不理会竞争的上大学,也不是真正的上大学。
大量事实证明,一些人进校时好似草鸡,出校时惊现凤凰。而一些人进校时貌似凤凰,出校时酷类草鸡。当然,还有一些人,进校时是草鸡,出校时还是草鸡,大学就跟没读似的。
再过二十年,你们来相会,就会体会到所有的差距,主要是大学那几年铸定的。
相传大学生中流行“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类害人不浅的口号,还有“挂科无所谓,不挂才稀奇”类麻痹颇深的自我宽慰。可在炼“金”去“水”的形势下,“万岁”也罢,“无所谓”也罢,估计再信再奉行者,只会是破罐破摔的极个别。
事实上,井民亲历有人多门成绩“擦边”,其欲求深造的国外大学公开表示嫌弃,也曾见过连挂多科的学子,遇上某用人单位须查其大学的成绩单。一脸的尴尬加上一脸的后悔,那人生,悲催得很。
俗话说“雁过留痕”,你在大学怎么读,大学将你全记录;你怎样对大学四年,大学将怎样对你一生。
大学最大的便利,是图书馆大,藏书多,借阅方便,还不额外再花钱。
其间可利用的空间实在太大,只小举两例:喜欢文学,不妨按国别,把那些世界文豪们的名著,都挨个地读个遍。井民试过,大学四年,基本能读完世界文学主要经典。喜欢哲学,亦可如法炮制。
这样做的前提,是尽可能少待在寝室。切记:寝室是用来睡觉的,起床后能不待就不待;图书馆是用来读书的,能待多久待多久。
坚持四年,必有斩获。
若做到,不管你专业学的是啥,再张口说话,再敲键码字儿,就会甩下不若此者好几条街,且终身受用。
你将来必知,文学底子好的人,在人群中永远能显山露水。同理,哲学思维强的人,在人群中总是独具风采。
语言与思维,是人永远的精神相貌。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么。没有精彩的思想,所谓精彩的语言,就是耍嘴皮子。没有精彩的语言,所谓精彩的思想,就是茶壶里的汤圆。
这些你现在听来还略感艰深的道理,随着你大学生涯的由新变老,将越来越清晰地释放出真理的光芒。
这实在与你读的什么专业没太的关系。你的专业学得再好,充其量使你有知识,有技术,却很难让你有文化,有思想。
有文化远比有知识走得更远,也更有潜质。有思想远比有技术站得更高,也更有魅力。
大学有比任何地方都更发达的、更畅通的网络。该网络直接连通全世界,让你所在的大学超越它那狭小的物理空间,与世界各大学,包括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真正的牛校,隔空结成紧密的联系。
因此,你的大学,事实上已不再是一所大学。你的大学,事实上也不再只有区区三五千亩面积。你的大学,可以是世界大学。你的老师,可以是全球名师。你的大学的围墙,事实上已被神一样的互联网推倒。
你将会切身体会到懂外语是多么地管用,哪怕是网来道听途说,也比那些不会外语的人要来得原创和精彩。网络公开课、幕课、微课等,大多是世界名校的名师才有资格挂在网上,可是你凭借外语能力就可以几乎任意享用。假如你不考虑网络学习的进阶,即不拿他们颁发的文凭,那更是相当于巨大的免费福利。
如此,你在上一所大学的同时,相当于同时就上了多所大学。即使你不幸上了所不如意的大学,也照样可以获得除肉身体验外的名校习染。
多年前,井民曾公开宣扬,“会读的,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当时还有人觉得玩笑开太过,可当他们知道同读成都理工的万大庆,如今是加州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同读成都理工的查涛,如今是长江学者、杰出华人经济学家,就至少不敢再断言,井民绝对是在打胡乱说。
如果你读一阵大学,居然没把网络充分利用,加上还没有把图书馆充分利用,那至少是你学费的损失,至多是你光阴的浪费。
掐指细算,占据人生大约1/20大学生涯,其实没多少天。
大学本科4年和专科3年,除开每年2个假期、100天左右的周末和周日、10多天的法定节假日,真正直接用于学习的时间,本科只有800天左右,专科只有600天左右,真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套用流行语来说就是,“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再一闭一睁,大学就过去了”。
可是今天大致以差不多的考分进入同一大学、读同一专业的新生,在这区区800天或600天后,几乎就会现出天壤之别。
大学于人生,就有这神功。
一切人生的竞争,莫过于时间的竞争。一切有效的利用,莫过于时间的利用。一切人与人的差距,莫过于利用时间上的差距。
这些抽象的道理,在大学,将变得刀刻斧凿般清晰。
用好时间的最大诀窍或前提,就是一定要定下自己人生的目标,心无旁骛地朝着那个目标努力,想方设法地用完全部上大学时间,挖空心思榨干所读大学的全部资源。
凡是阻挡在学习面前的障碍与困难,都要坚决地予以排除;凡是影响既定目标实现的干扰与诱惑,都要坚决地加以抵制。
当你战胜了懈怠和懒惰,战胜了迷茫和放任,就会迎来身心的成熟和目标的实现。
人生本该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在最适合做啥的时候做啥。
不要提前,更不要推后。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错时而行。
这有点像万物生长的规律,只因人也是那“万物”之一。
前一篇:由王阳明的翻红想到的
后一篇:上周要闻点睛:释出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