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文无意替梁莹辩解

(2018-10-27 17:51:23)
标签:

梁莹

学术不端

鄙视链

版面费

教师评价机制

分类: 个性随笔
  39,拿到文科教授几乎所能拿到的所有桂冠;404,受到时下教授几乎所能受到的最猛声讨。经历一番网络口水的铺天盖地猛灌后,N大教授梁莹坦白已向学校提出辞呈。想必这位曾经的学术牛人认为,离开N大,也就离开舆论轰击的靶心,人生也就大致从不惑之年起,重新规划和重新来。
  这无疑可被理解为舆论的胜利,甚至是梁莹本人的咎由自取。谁叫梁莹那120篇的中文论文中,有至少15篇涉嫌抄袭呢?谁叫她在自删中文论文后被拔出萝卜带出泥,教学态度不端正、铃响20分钟还在玩手机、上课吃零食、让学生甚至老爸代课、假道“翻转课堂”让自已得以课堂偷懒,以及自诩“身价3000万”、暗含教学是给学生甚至N面子等等呢?
  N大官方声明自然是“高度重视,展开严查,如若属实,绝不姑息”之类。还没等到他们严查结论出笼,梁莹就提出辞呈,此等结局客观上也给了N大以面子。毕竟当初将梁莹从别的地方挖来或引进时,N大尤其是旗下社会学院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只是不同意见不幸成为掌握真理的少数人。
  可是当事情发展到这步,梁莹的命运或下场似乎又多少有些让人同情。舆论暴出她那些删去的论文,毕竟其中涉嫌抄袭的数量也还是少数,且她那些炫目的头衔是否直接受惠于那些苟且所得也未有结论;而她那些留着证明自已并非浪得虚名的50来篇英文论文,目前尚未被指有啥问题。问题似乎也当转移到未被删除的50来篇英文论文,是否支撑得起梁莹眼下拥有的学术地位。
  不妨把话说得直白些:假如不考虑连带的影响与压力,梁莹携现今的50来篇英文论文,以被打回原形的讲师身份到一所不错的大学应聘,多半还是会得到接纳的,甚至会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甚至教授。这不是小看了那些“不错的大学”。因为在数论文篇数、尤其数英文论文篇数为重要追求的大学那儿,梁莹这样的应聘者恰是他们的求之不得。
  就不得不硬着心肠甚至腆着脸面说,即便会惹来如潮口水,也得承认梁莹是时下大学最受青睐的“人才”。学历高,且中外名校的学历都有;产出高,且中英文的论文都有。这不是时下高校抬升庙堂甚至江湖地位的最急需么?别看N大眼下对梁莹的态度可谓义正词严加刚正不阿,可当初他们不正是看中了梁莹的上述背景或能力,多数派或决策者才力排众议揽她入盟么?
  何况梁莹在产出那些中英文,尤其是英文论文期间,N大在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排行榜上也客观获益。
  其实还有个催生“梁莹”的学术认可机制,包括学术期刊的用稿机制,也包括大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也该检讨的问题。说到底,如今尚戴在头上的桂冠,也不是梁莹单方面的钻营投机所获。她的聪明或投机处,无非是发现并利用了其实是向全部有所求者敞开的B门。太多学术期刊不是交版面费就可发文么,那么有所求者就有算计版面费与得奖费之间的价差,从而一手大量向这些期刊投稿交钱,一手大把从学校科研奖励中回收成本乃至赚到更多的动作。
  已闻事发后,学界有人质疑梁莹那些论文的学术水平。其实,也该把同样的质疑投射到刊发她的论文的期刊,以及认可她那些论文能够获得包括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优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头衔的各级评委会和评审专家们身上。N大旗下的社会学院当初看梁莹走眼,虽则遗憾但也综归情有可原,可理论上更高级的教育与中组两部的评审专家都看走眼,真还是件值得自我批评甚至认真检讨的事情。
  中国大学以论文产出量定先后甚至定优劣的玩法,从校内来说,主要受惠或受害于教师本人,从校外来说,则主要受惠或受害于整个学术风气。按说无论晋升教授副教授,既该看论文的数量,更该看论文的质量才应该,可是真正在那层层评审的环节上,“重数量轻质量”,甚至“以数量代质量”的玩法,才是真正的最流行。不信把一些大学的职称评审标准拿出来看看,就很容易发现其对论文的数量有着刚性的规定。尽管同时也规定下学术期刊的级别与档次,可前述已知,多数学术期刊因收版面费,包括多数出版社因收书号费,刊发出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著作,其实水平是否与教授副教授的头衔相符,还是需要真正有学术眼光和公正态度的专家来把关的。
  否则,晋升高级职称的程序何须经由学科组、大评委和高评委?设置好电脑程序,申请者填报不就自动生成或自动屏蔽么?
  至于媒暴梁莹教学不认真甚至不负责,科研不严谨甚至不道德,就更是与时下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从管理者到教师本人普遍轻教学重科研直接相关。媒暴梁莹即使身怀六甲也抱着电脑潜心码字,足见她对所谓“科研”是何等的投入。在这种偏颇的精力投放导向下,梁莹对本科生的教学予以轻慢,就是不难想像和理解的了。尽管那肯定是师德的极缺。因而有水平的教授肯认真上好本科生的课,真的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义举”。尽管这个结论本身,直接违反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学校的立德树人宗旨。
  直白地说,时下大学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教授,除思政、外语、体育、数理化等基础课的教授外,最容易受到的质疑和压力,便是某教授的“科研不行”。这是条正大光明存在于各大学的鄙视链:搞科研的鄙视搞教学的,科研能人鄙视教学高手,科研项目鄙视教研项目。尤其在N大那样的牛校,可以想像梁莹们于教学与科研二者上的轻重取舍,受制于学校及社会的牵引与拉拽是何等的强劲。
  看来,梁莹自此消失在N大,多半是铁板钉钉了。这当然不至于归结为N大的损失,反倒当理解为N大的脱窘更贴切。看来,梁莹从此消失在大学,多半也是最大的可能。闹成这样,谁人敢要?可是以她的学历和能力,她显然擅长或基本就只会写论文,尤其是英文论文。在她那50来篇英文论文未被揭出学术不端的前提下,她该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或挣口饭吃,也是个值得引发好奇的事情。
  当然,如果梁莹东窗事发后,招来那些个英语期刊的警惕并严查,最终果然查出自已被这位不到40岁的中国女子所蒙骗,或在这位英文显然还算娴熟的中国女子面前丢失了学术眼光,那时下仍滔滔涌向梁莹的炮轰就该转向那些英文期刊了。
  再有,假如被梁莹删除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也最终被揭出有学术不端,且“不端”到那两级学位是骗来的,那么港理工-B大(想必是联合培养硕士生吧),N大(梁莹的博士学位获得处)本身,就得再做更多的消灾或善后工作,甚至还得做出是否取消梁莹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决定。若那样,就是个更硕大的话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