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欧行·奥斯维辛

(2017-08-06 09:42:14)
标签:

奥斯维辛

犹太人

《钢琴家》

《辛德勒的名单》

中东战争

分类: 搜奇游记
  先前在各种读物、各种媒介、各种场合,无数次听说过奥斯维辛。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的,反正每当听到这四个汉字,德国法西斯、希特勒、犹太人、种族灭绝、集中营、焚尸炉、毒气室、万人坑,电影《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以及多部二战纪录片等等,就止不住往地从脑海里升起来。
  完全可以这么说,奥斯维辛真正用得上“臭名昭著”这四个字。
  “臭名”既已“昭著”,关于奥斯维辛本身,就无须井民再嚼舌头。
  为到奥斯维辛,专门在捷克的布尔诺暂住,因为那儿距波兰的奥斯维辛近。在布尔诺的时候,天空阴云密布,心想,这老天也真还遂人愿,见人欲到悲伤地,它就做出相宜的表情配合。哪晓得,奥斯维辛虽然紧邻布尔诺,可真正到了第二天,老天竟是云开日出,艳阳高照。
  心理上略感不适应。不过很快便反映过来:老天本无情。七十二前年发生在此的极端暴行,不也是上演在光天化日下么?再说,安排阳光普照的天气,说不定还是提醒井民类,可千万要把纳粹的暴行看清楚呢!
  这么一想,心情就完全与欲参观处搭配了。
  没有想到奥斯维辛有那么大!在大约四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总共有四十余个集中营,今人提及“奥斯维辛”,主要涉及奥斯威辛、比克瑙、莫诺维茨三大营地,及附属近四十个小营地及工厂。想要把统称的“奥斯维辛”参观完,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没必要。因为奥斯威辛、比克瑙、莫诺维茨这三个,尤其是比克瑙,代表性已经足够。东欧行·奥斯维辛
  比克瑙被标为“二号营地”,是享有恶名“灭绝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总共有一百多万人,其中主要是犹太人,其余是波兰人、吉普赛人和同性恋者,在这里被毒气室残忍夺去生命。而其它营地,则要么专司关押,要么主责后勤,也有杀人惨剧发生,但无此地那么集中,那么巨量,那么恐怖,那么骇人听闻,那么惨绝人寰。
  “灭绝营”非常大,成排的木板房几乎望不到尽头,还有许多房舍已撤、建房的木桩和砖柱仍伫立地面,彰显着当年的巨大规模。地面有多条铁轨从远方延伸过来,还有一节停在铁轨上的旧车皮。凑近看,车皮的轮毂上刻有清晰的“1913”,可知其距今已整整一个多世纪。可气的是,它竟然还相当完好。不能认为这是由于“德国制造”牛叉,当解释为目睹此地太多暴行的老天,想以此把纳粹的滔天罪行长期锁定。东欧行·奥斯维辛
东欧行·奥斯维辛
  果然,当走进“灭绝营”,眼见成排的房舍,四通八达的铁轨,似乎刚停下的车皮,脑子里所有关于奥斯维辛的记忆,就会立即得到恢复:纳粹用当时最发达、最便捷的运输工具,将分散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各纳粹占领区的犹太人,用种种欺骗或强制的手段弄上车,再源源不断地运到此地,送进毒气室。在先后进来的上百万犹太人中,只有七千余人侥幸逃过一劫,然在苏联红军冲解救他们时,其形其状已近活死人。东欧行·奥斯维辛
  七十二年过去,如今在毒气室的墙上,仍然有深浅不一的划痕可见。据说那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不幸者,在被毒杀前痛苦地、本能地抓划所留。也有个别划痕较新鲜,怀疑是后人参观时所为。如此解读的理由是,遇难者的后人若来这里,不可能压抑得住心中怒火。而最大的后人群体,天下人都晓得是谁。今天就至少见过两拨犹太人,其中一拨,在已展示以色列国旗后,应井民的请求,再次展示供拍照。此外,着犹大传统服饰的男人,讲俄语的犹太老人,以及胸前挂着东正教标志的神职人员,听其口音,估计也是移居以色列的俄籍犹太人。东欧行·奥斯维辛
  个人猜测,前苏联与美国,当是犹太人最感谢的人。前者解放了他们,至少是解放了奥斯维辛的最后幸存者,以及侥幸躲藏在柏林的犹太人。看过攻克柏林的纪录片,印象极深是,冲进柏林的苏军士兵,见说德语者,不论男女,举枪就射;见说犹太语者,略一迟疑,随即枪下留人。后者则因战后接纳犹太人最多,以及联手西方各国,给予犹太复国以强力支持。哪怕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愤怒出离,谴责这是在慷他们的慨,从他们的土地上划出地盘给以色列复国,美国也要在道义上,尤其是军事上坚定地力挺以色列。
  地球人都晓得,若无美国作坚强后盾,不说五次中东战争,就以色列建国第二天暴发的那次,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或以色列自称的“卫国战争”,刚出生的以色列就已经被阿拉伯联军赶进了地中海。  东欧行·奥斯维辛
    行走在硕大、空旷“灭绝营”一角,心中突然升起久有的,也是普遍的疑问: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是咋炼成的?一人发疯,整个民族咋也随之癫狂?以及,虽说反犹或排犹的传统在欧洲由来已久,从驱赶犹太人的罗马统治者,到欧洲各国政府甚至文化人,很少有在反犹或排犹上“清白”,譬如莎翁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就是犹太人之类,可为何非得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纳粹突然才以灭绝“低劣民族”作理由,动了对犹太人赶尽杀绝的罪恶之心?
  笼统的“复杂历史原因”不要,只要那根突然被点燃、且不能被阻断的导火索。
  可是,结论在奥斯维辛现场得不出。说起来惭愧,二十二前年,井民曾弄过一本关于犹太大流散的书,里面也有“大屠杀”的内容,为此也读过不少资料,得知一些欧洲何以普遍排犹太和杀犹的解释:犹太人有钱,遭欧洲人忌恨;犹太人聪明,叫欧洲忌妒;犹太人经商,欧洲人觉其钱路不正;犹太人的宗教当了欧洲人的宗教先祖,让欧洲人心理憋屈;希特勒心理有病,偏执地仇视犹太人;犹太人长期居于“格都”,导致欧洲人对他们有误解;法西斯病毒式暴发,需要有个暴发点,而欧洲人普遍不喜欢犹太人、欧洲各国均有过程度不同的排犹史,使犹太人恰巧充当了这个暴发点……
  然而,此前欧洲各国无论反犹也罢,排犹也罢,抑或杀犹也罢,都不涉及企图灭绝犹太民族,而希特勒恰恰正是起的这个歹心。因此除了上述背景式的“复杂历史原因”外,那根突然被点燃、且不能被阻断的导火索,似乎才更加让人觉得值得探究。
  当然了,奥斯维辛昔日是滔天罪行的集中暴发,今日是滔天罪行的集中展示,都是结果意义上的。至于滔天罪行发生的原因么,在此地寻找显然不合适。而展示就是警示,人类在进入文明阶段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竟恶性暴发企图灭绝一个民族的滔天罪行,内中原因实在值得人类长久而深刻地记取。东欧行·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被保存下来的作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大概正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东欧行·华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