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0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念在芬兰

(2016-08-07 11:07:31)
标签:

芬兰

西贝柳斯

亚历山大二世

波尔沃小镇

岩石大教堂

分类: 搜奇游记
    到芬兰前,对这个北欧小国略知皮毛:桑拿浴,诺基亚,圣诞老人。可就这点点皮毛,也是恍而忽兮。桑拿,把个大活人弄来蒸,边蒸边擦汗边喝水,以防虚脱或蒸熟。如此暴虐肉体的洗浴,体验过一回,再也不愿来二回。当然,是在水土不服的本地体验的,很可能是假场合。诺基亚,用过,经得整,但跟不上时代,速死于智能手机浪潮。圣诞老人,好像他老人家的国家不止芬兰,佩服,竟叫芬兰给争赢。不过,如许皮毛加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对这个国家有点儿印象,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恶感。
  促使下决心前往的,是上月初,普京到访芬兰,当面对芬总统说,想加入北约,试试看!怀疑这是内媒标题党所为,就上俄总统官网找真相,方知普京原话大致是:你们有国防考虑,我们尊重;你们想加入北约,我们也不阻拦。不过,丑话先说到前头,一旦你们入了北约,国防自主权就将放弃,那么,如今远离芬俄边境千多公里的俄军,就不得不重新部署。届时,你们是更安全了,还是更危险了,你们自己掂量。当时就惊得眼珠子停转:天哪,这芬兰,还是个主权国家么?
  就突然想起,前年乌克兰危机暴发后,一水的荧屏军事家、键盘政治家成天叽叽喳喳,强灌给井民的知识是:欧洲“三兰”,命运多舛。哪“三兰”?波兰,芬兰,乌克兰。为何命运多舛?夹在周边大国中,选边站不易,保持中立更难。来自大学甚至更早的记忆被勾起:先说波兰。二战暴发的标志,就是法西斯进攻波兰,随后苏军大举攻入,一个“卡廷惨案”,几乎把波兰精英清除殆尽。再说芬兰。先是被瑞典统治600年,后是被俄国占领100年,二战期间曾两次“傍强”,不幸都遭苏联狠狠收拾,每次都以割地赔款换平安。最后说乌克兰。二战先被法西斯暴扁,后被苏军胖揍,苏联解体才趁机独立,却终始不敢得罪俄罗斯,想加入北约不敢,想靠近俄罗斯不愿,就这样谨小慎为着,前年还是被俄罗斯趁乱,从它嘴里拿走战略重镇克里米亚。
  带着这堆乱七八糟的记忆,就从瑞典走水路进入芬兰。迎接井民的,是该国百年前的首都,芳名图尔库,一如北欧港口城市的干净、平静和亮哨。心想,这么好的首都,咋舍得放弃?好奇的结果是,得知当年的统治者沙皇,觉得治下的大公国政治中心距瑞典太近,对俄安全有威胁,也不利上情下达,就下令将首都改到距俄更近的赫尔辛基。于是叹,真的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哪个能想到,欧洲第一列强沙俄,曾怕北欧海盗国瑞典?当然,说俄国怕瑞典也不妥,芬兰从瑞典脱离,正是俄国打败瑞典的结果。
  眼下,芬兰就是他自己,既不是瑞典的领地,也不是俄国的地盘。奇的是,如此夹缝中过日子,也常在欧盟与俄罗斯两头受气的北欧小国,芬兰居然是小日子滋润得很,人均产出超过欧盟平均,福利待遇领先欧盟。最为难得的,是该国竟被评为“最清廉国家”。虽说这个美誉可能会引某些同胞不屑,因为它来自“透明国际”。在那些可爱的同胞眼里,“透明国际”既来自国外,就一定比我们浑浊。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度,有四个地方,给了井民复杂又美好的印象。甚至,改变了井民一些偏执和定见。这四个地方是:西贝柳斯公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雕像,波尔沃小镇和岩石大教堂。
  西贝柳斯公园的最大亮点,是那座让人过目难忘的雕塑。雕塑由600根不锈钢管错落有致地制成,看上去像架巨大的管风琴写意,又像是争先恐后精神的图解。旁边那长发飘逸的头像,便是芬兰史上,同时也是人类史最伟大作曲家西贝柳斯。这位被称为与斯特劳斯齐名的双“S”之一,创作了芬兰永远的“第二国歌”《芬兰颂》,还以大量独具风格的作品,深刻影响欧美乐坛至今。五音不全的井民,向来不敢承认爱音乐,怕真正和和冒充的专家打脸,今亲眼见到大师,还是禁不住主动招认,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熄灯、闭目独赏西方古典乐曲,其中就有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井民有个偏执的看法:能创造出全人类认可的音乐经典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这偏执,便来自肖斯塔科维奇。据说此君在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困的日子里,其谱下的《第七交响曲》,有德军士兵偷听后,悄悄写信告诉家人,能写出这样曲子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井民到达当日,非“节”亦非“日”,西贝柳斯公园依然游人如织,且各色人等混杂,显示出其高度的国际认同。听说如此撼人心魄的纪念碑,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竟然只用一天时间,就把它完成,立时就双膝一软,向西贝柳斯,亦向希拉图南跪拜。

感念在芬兰

    亚历山大二世像的最大看点,不是该雕像的艺术价值如何,尽管它绝对称得上“雕塑界的战斗机”。关键是,雕像的主人公亚历山大二世,是芬兰的占领者、统治者和异族。照我们的熟悉的大理,独立后的芬兰当把它掀翻才“爱国”,让它立在这儿纯属“卖国”。就叹芬兰人脑袋里竟没我们这种“要么爱、要么卖”的思维,他们居然认为,当年这个异族领袖,尽管把我们“矮化”,但他非常开明,让我们芬人治芬,高度自治,司法独立,不交税赋,使得我们在他治下的日子,过得远比瑞典人统治时好得多。特别提醒,该雕像乃百年前的芬兰政府所立,一个世纪多过去,虽经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废除、苏芬战争、苏联解体等风云剧变,仍巍然屹立。井民顿时觉得,芬兰人的境界和气度,值得太多人沉思。此话敏感,点到为止。 

感念在芬兰

    波尔沃小镇,据说雅号“北欧乌镇”,乃中世纪留下小镇。千百年来,镇上人就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夺人眼球的,是那排沿波尔沃河岸排开的红仓房,以及它们映在水中的倒影。过了小桥,就见有三四个居民,在桥下木船上喝咖啡,哪管桥上人来人往,桥边快门咔嚓。据说,纯木制的建筑,能保存得这么好,同时又保存得这么久,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因而该镇又有“木制建筑博物馆”美誉。如果说红仓房是小镇的脸面,那么它背后的小街,就是小镇的丰姿。在那里,有手工制作巧克力的大师,在大师那前店后厂的商店里,各种味型的巧克力,买主和游客可敞开肚皮吃,且爱买不买听便。还有家做皮货的,貂皮可在电视上让人使劲扯,扯烂算店主的。秉持“无意买东西,一心饱眼福”信念的井民,趁机摆脱密集的人群,转到了小镇的街头或说心脏,犒赏井民的,是在十字街头,见三男一女,聚拢一站,就开始了听不明白、但觉悦耳的演奏,心中骤然升起一丝羡慕。

感念在芬兰

        岩石大教堂,可以说是孤陋寡闻的井民,见过的最神奇的教堂。尽管它远不算不上雄伟、壮观和美丽。尤其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大教堂,以及俄罗斯的滴血大教堂、升天大教堂相比,基本上就是个简易建筑。可是,它是潜入地下、钻进岩石的教堂,是体现了绿色、环保等现代意识的教堂,是展示出芬兰人创新创意的教堂,还是使用欧洲五种以上语言的名符其实国际教堂,还是座很难被人发现,因而宁静安静不扰民的教堂。可是进入教堂内部,顿时才发现,原来是别有洞天!巨大的玻璃穹顶,直接与天齐一,采光效果极佳。石壁上的管风琴,悬挂或安放极其巧妙,听说还充分考虑了音响效果,从而让这座别具一格的教堂,能在不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常会举办音乐会。说不定,西贝柳斯的作品,也会经常从这儿渗出地面,缓缓传到外面的世界。想着这一幕,都觉得美妙无比。

感念在芬兰

    从岩石大教堂走出来,似乎觉得有种顿悟。那便是对芬兰这个生存环境恶劣、最终日子优越的国度,何以赢得今天的太平盛世,有了个大致思维串烧:西贝柳斯公园,宁死不屈的象征;亚历山大二世像,该屈还屈的证明;波尔沃小镇,喧嚣和夹缝中求生的典型;岩石大教堂,一再于剧变中求得精神安稳,尤其是灵魂淡定的结论。
  尽管,悲剧性的地缘,注定了芬兰的国运若另外二“兰”:不得不傍大国,又不得不吞下“傍错”的后果;不能不独立,又不能不承担独立的艰辛。但若能像芬兰那样,真正做到不卑不亢同时又左右逢源,也是一种颇有高度的智慧。窃以为,这种智慧,值得欧洲另外二“兰”,及亚非拉美若干列强周边国好好学习。不过,那是人家的内政,俺就不干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