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入俄罗斯(3)

(2016-08-04 10:23:17)
标签:

圣彼得堡

芭蕾舞

《天鹅湖》

《列宁在1918》

《列宁在10月》

分类: 搜奇游记
    此番再入圣彼得堡,最大收获不是看这宫那宫,而是看芭蕾。
  请允许到过两次俄罗斯的井民,对他们那赖以傲世的“宫”们,说几句不那么恭敬的话:珠光宝气,大同小异。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斯莫尔尼宫、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地铁,都是尽量画好看、涂美观、镶花哨。紫金、黄金、琥珀、名贵木材、奇绝石材等,尽可能往墙上、地上贴。最终效果是,看上去个个金碧辉煌,多看几个又大多一样。
  当然,那样弄,是要本钱的。本钱一是票子,二是手艺。比方那个著名的琥珀宫,面积没多大,就花去美元8亿。当年炸掉它的德国人,自感惭愧,也赞助了美元6000万。至于把那么多琥珀那么精致地,精致到专门找来光学专家敲定,贴到四面墙上和天花板上,犹如把那些名贵木材、石材天衣无缝地组合到地板上。这种俄罗斯拼接或俄罗斯马赛克,确实是他人想学也难。尽管他人也未必想学。因为他人大多没那相匹配的圆弧顶、洋葱顶。
  因而更想是说看芭蕾。那是出行前的敲定。敲定本身,于一向抠门儿的井民,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思想斗争。先是因为地点选在圣彼得堡,觉得那不是俄罗斯芭蕾的最高处。接着是在冬宫皇家剧院看芭蕾舞,觉得只要不是在莫斯科大剧院看,就肯定会逊色不少。最后是票价,人民币1300,创下井民大半生掏钱看演出的最高值。
  这场思想斗争的最终平息,首先是行程由北欧入、俄罗斯出,属于“倒走”,到莫斯科已经没时间看什么芭蕾了。其次是网查冬宫皇家剧院,乃圣彼得堡的最佳,仅250个座位,舞团也是彼得堡最好。脑袋里就想,不妨把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视作北京看中芭,再把在冬宫看芭蕾视作上海看上芭,咱看不到中芭,看场上芭,不也将就?又不是整专业的,哪来那么挑剔!
  思想斗争的最后一个梗,就是那票价。说实话,井民虽土,本地的娇子音乐厅、锦城艺术宫等处,每年也是要看几场的。虽说票多为朋友赠送,但票价也晓得,大致是七八百,还没见过上千的。除非黄牛手上拿。心里嘀咕,是在圣彼得堡,而不是莫斯科,是在冬宫皇家剧院,而不是在莫斯科大剧院,看场芭蕾,居然要人民币1300,俄罗斯不是穷慌了么,这么贵的票,还卖得出去么?
  转机来自本地一张市民报。当时井民也是救急,随手抓了张报纸,结果就在马桶上读到,KXMH将到蓉城演出,票价888元起。之所以不把那四个汉字打出来,是不想得罪他们的粉丝。可是容井民说句心里话,就他们那几个以搞怪赚搞笑,再以搞笑赚票子的男女,那点丝毫谈不上艺术的演出,都要888元人民币还“起”,人家俄罗斯一场芭蕾舞,不管是《天鹅湖》,还是《胡桃荚子》,不管是冬宫皇家剧院,还是莫斯科大剧院,开价人民币1300,简直就是良心价了。
  不过,真正到看的时候,剧场又从冬宫皇家剧院,变成了亚历山大剧院。据说在适合我们的时间,只亚历山大剧院上演《天鹅湖》,且有前几排的票。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在圣彼得堡,不知有多少个芭蕾舞团,也不知有多少个可演芭蕾舞的剧院。若把这再放大,莫斯科有几多?整个俄罗斯又有几多?不得不赞叹,到底是个艺术、尤其是芭蕾艺术传统深厚的国度!想起去年在意大利,听当地人说,享誉世界的芭蕾舞,是他们一个餐馆传菜生发明的。发明来得那么轻巧,更来得奇葩:那是家生意暴好的餐馆,传菜生不得不在拥挤的食客缝中穿行,两个脚板落地已然嫌占地太宽,非得是垫起脚后跟穿梭。竟有食客看了觉得好看,就把这无意之举给发扬了,光大了,最终做成了芭蕾舞。但意大利人也承认,芭蕾舞经过他们、法国人等等的加工提炼,最终达到顶峰的,公认是俄罗斯人。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俄罗斯人芭蕾跳得好?据说是他们的体型最适合跳芭蕾:腿长,手长,乐感好。芭蕾那一路,包括冰舞、花样滑冰、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都是他们的强项。就好比中国人的体型适合武术、乒乓、体操等等。没有绝对的牛叉,各有各的牛叉哈。
  拿到票,上面写着4排129号,第6000场公演,更感到某种幸运。开始整死不相信,咋会演得了那么多场?后来一想,《天鹅湖》上演已百多年,一个百年老团年演50场,不也就是这个数么?而年演50场,也不过周演一两场。历史悠久的东东,就是这样把不可思议变成稀松平常的。到了剧院门口,抬头就见该剧院今年已是260岁,又顿时生出股莫名的崇敬。再看旁边告示,仅今年9月,该剧院芭蕾舞团,就要去中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商演,送戏上门,或上门收票子,又觉得今天这场《天鹅湖》,肯定不会辱没了井民历经一场剧烈的思想斗争,才勉强掏出的人民币1300元,更不会辱没了“俄罗斯芭蕾舞”,这个地球人都仰望的芭蕾艺术高地。
  这是场全本《天鹅湖》。总场总长近三小时。当然,包括中间休息两次。当大幕在音乐声中徐徐拉开,全场数百观众立时就屏住了呼吸,真的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外籍观众中许多是井民类旅游者,拖家带口,甚至拖儿带女入场是不得不。纵使这样,开场那一刻,依然是万籁俱寂。这让井民无比震惊。当然,随着剧情的进展,小孩,甚至某些土豪,看不懂、欣赏不来的本色,就难以掩饰了。场中开始有了听得见的交头接耳,甚至小孩的磨麿叽叽。但总体丝毫不影响台上的演出。毕竟乐池里传出的声音太大太美妙,舞台上展示的舞姿太炫酷太诱人。全场观众自发的热烈掌声,足有数十次。身后有个男人,台上每个优美动作,都会引来他的高声叫喊。从他的叫喊内容判断,此人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俄罗斯人,极可能是几个“斯坦”的人,或俄罗斯高加索、车臣一带的人。开始剧场工作人员原谅了他的激动,后来觉得他实在是太过激动,影响了台上对台下的感动,将他请到了边远处。可该男子的激动,直到终场,就没有真正消失过。
  井民是在王子和奥杰塔的双人舞亮相时,彻底当了这场《天鹅湖》俘虏的。那一刻,让井民穿越时空,闪回到少年时代。那是中国的文革,外国电影极少见,仅见的外国电影中,《列宁在1918》或《列宁在10月》最难忘,也最喜欢。不是喜欢主角列宁,也不是喜欢配角瓦西里,而是喜欢片中有几分钟中的《天鹅湖》。眼下两个印象重叠,刚好就是台上正演着的双人舞。当然,随后又想起,还有著名的“四小天鹅舞”。记得那会儿,井民可是看了又看,百看不厌,混无数次坝坝电影,就为这两段令自己心潮澎湃或热血沸腾的舞蹈。眼下,这两段舞蹈,甚至整场《天鹅湖》就在距自己几米外,真真切切地上演,少年已被岁月那把杀猪刀终结,热血和心潮也早就冷却,属于时下的,就是静静地品味和欣赏。
  不过,当舞台上四小天鹅蹦出来时,井民还是有短暂的记忆错位:这是机器人舞么?理智告知不是,是真人。遂又惊讶,人怎么能跳得那么整齐?直到此时才想起,花人民币1300元看《天鹅湖》的值:为到达机器人般的整齐、同时机器人永远达不到的美感,台上这些美丽的姑娘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听说在她们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听来让人动容:我爱芭蕾,芭蕾不爱我。再爱芭蕾,再为它付出多少宝贵的青春,芭蕾也会在用完你的青春后,无情地将你抛弃。于是又想到,即将来成都演出的那个搞怪搞笑组合,凭什么要成都人民888元“起”?
  事先听说,俄罗斯人看芭蕾,可是十分地郑重其事:得沐浴更衣,男士得穿燕尾服,女士得着晚礼装。有个长居俄罗斯的中国人说,他妈初到俄罗斯看芭蕾,经他要求,把压箱底的衣服都穿上,到了剧场,还是发现全场最土数他妈。以此次井民的亲身体会,没那么夸张。而没那么夸张的原因也很好解释:看芭蕾于俄罗斯人,已成日常生活的组成。比方这场,由于有大量外国游客,剧场不得不加座,可俄罗斯观众依然占多数。不过,刻意讲规矩懂礼仪、努力维护俺国形象的井民,进场没带相机,全场没动手机,看得再愉悦也不吱一声,鼓掌亦是尽可能地随大流,以免没鼓到节拍上。这不是做也不是假,是出自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
  末了再说一句,那位跳奥杰塔,也就白天鹅的演员,非常非常棒。这个喜剧版的《天鹅湖》,或许适合中国人喜爱的大团圆,但个人认为缺乏另一版本的撼人心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