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美军成一军?
(2015-10-14 08:12:46)
标签:
叙利亚反恐俄罗斯美国伊斯兰国 |
分类: 好看时评 |
在叙利亚发生的事,竟然朝着把美俄两军往命运共同体上拉,真称得上大出意料。原本,那里的反恐,是美国主导的。只是反了两年,好像乎越反越恐,美国最想搞下的巴沙尔,还没有下的迹象,最想扶上的叙利亚自由军,渐成扶不上墙的烂泥,最想摧毁的“伊斯兰国”,明摆着地盘越占越大。数百万难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乱,冒死偷渡地中海。等等。
尤为可笑是,美国花了大价钱,为叙利反政府武装培养骨干,提供精锐武器,随后派他们回去起带头作用。哪晓得,这帮人回去就遭“伊斯兰国”伏击,损失大半,剩余的,要么交枪投降,要么卖枪闪人。美国人武装了他们的手脚,却没能转变他们的思想,终至做了个蚀本还丢人的买卖。
关键的时候,俄罗斯出手,以空天部队轮番轰炸,黑海舰队远距离点杀,加之传说中的特种部队现场引导,以及巴沙尔政府的情报支援,两星期的轰炸效果超过美国两年。奥巴马明显吃普京的醋了,前天他在回答CBS提问时,在被问到普京“是否挑战美国领导地位”时,明显失态了,被形容为“似乎要打架的样子”。如果事态再这样发展下去,俄罗斯在叙利亚取得最后胜利,美国从叙利亚被挤出来,是可以预期的。当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最后胜利,包括了相当程度上的反恐,一定程度上的秩序恢复,以及帮助巴沙尔渡过危机。如果巴沙尔最终被证明不太合适,其继任者也不会是美国的朋友。等等。
逸出常规的是,“伊斯兰国”跳出来,向俄使馆开炮,对俄军发出圣战令,还把俄军与美军视为同类,恐怕就出乎俄美两军,甚至两国的预料了。地球人都知道,自乌克兰事变,主要是克里米亚归属变化后,美国带领西方对俄制裁,俄美关系陷入即使不是敌对,也至少是几近闹翻地步。普京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同东道主奥巴马有过交谈,有过举杯,但发出来的照片,普京一脸淡笑,奥巴马一副青脸。那么,如今由“伊斯兰国”承头,将俄美两军拉到一起,使他们成为“圣战”对象,俄美两军,能变成战友么?比方二战期间那样?
中国社科院有一中东问题专家,记不得他的尊姓大名了,在央视上说,他认为,俄罗斯在发动对叙利亚突袭前,是向美国知会了的,甚至是达成默契了的。他的理由是,普京与奥巴马谈得超长,俄外长与美国务卿谈得更长,这两对高层秘谈过后,才有俄罗斯的大举轰炸。至于美国和西方指责俄军不仅炸“伊斯兰国”,还炸叙反政府武装,甚至伤及无辜百姓等等,该专家认为,都在双方秘商内容中。最大证据是,俄军开炸前,已在叙有大量前期准备,美国对此一清二楚,却不加干预。其次是俄军开炸后,美军与北约飞机,主动避让。照该专家的说法,普京的眼下所为,其实是在帮奥巴马脱困。奥巴马有何困?照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语中的,便是“不作为”,与小布什在中东的“乱作为”,恰成城皇庙的鼓槌,一对儿。
起先也觉得上述专家瞎掰,现看到“伊斯兰国”把俄美两军归为一军,就觉得,有道理。国际上的事情,太多的“所示”与“所是”背离,再出人意料的变局,都是背后逻辑的露头。
井民不是专家,只能瞎猜,今不妨就瞎猜一回:鉴于美国和西方一直指责俄罗斯表面炸“伊斯兰国”,实际炸叙利亚反政府军,即表面反恐,实际力挺巴沙尔,或恐也反,反政府军也反,有点师出无名,俄罗斯为站到道义的高度,故意让人打着“伊斯兰国”旗号,对俄军来个口头威胁,就像来个象征性炮击,以让美国和西方,尤其是地球人觉得,俄罗斯确实是在反恐,确实是在炸“伊斯兰国”。不然,“伊斯兰国”咋会把俄军视同为美军呢?俄罗斯炸了快二十天了,要炸的目标大多不见了,要么该信息一下了,要么该转换策略了,这个时候,需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疑似“伊斯兰国”威胁,就应运而生了。
今后的事态发展极可能是,俄军在叙利亚出现伤亡,比方战机被击落,人员被残杀,俄本土遭恐怖袭击等,地球人就会立即想到,人家俄罗斯因在叙利亚反恐,才遭如此不幸,就会向他们报极大的同情,对他们随即做出的种种反应,抱以高度的理解。就像9.11后美国在阿富汗,随后在伊拉克和利比亚那样。届时,俄罗斯就会在全球反恐大业上,压过美国的风头,更在自己想要发挥影响处,尽可能把影响发挥到极致,从而彰显地球真正大国,甚至唯一能与美国比肩的强国的风采。在地球上唯一敢与美国叫板国,俄罗斯人历来认为只有他们。并且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或强国。表达这方面观点,其高官一向直言不讳。
看似粗糙实际粗犷的俄罗斯人,虽然在“前苏联”阶段吃了与美较劲的亏,但“要得强,就得与美国较量”的意识,从来没有泯灭。以前是美苏“两霸”,苏联消失后,“两霸”成“一霸”,地球人不得不眼看着美国想干啥就干啥。以自身地理、政治、文化,乃至军事影响力,俄罗斯人忍不下这口气。他们学不会中国人的超然、淡然与不争,尤其学不会中国人的甘当老二。俄罗斯人眼下虽说连经济老二也当不上,但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话语权上、显示度上、影响力上等等,可是从来没觉得自己只能是老二的。因而他们玩出什么花活,都不必感到奇怪。
前一篇:欧行杂感(14)
后一篇:一报一刊的巡视结论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