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毕竟不是民训
(2014-08-28 18:39:44)
标签:
军训 |
分类: 个性随笔 |
大中学生军训,有相关法规可依,也有风纪教育必要。事实证明,若认真训过练过,至少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受训者与未受训者,虽说不出哪点不一样,但感觉就是不一样。所以,出于市场考虑的老板,也有让员工军训的。流行甚广的拓展训练,也能分明见到军训的影子。
只是受困于时间、经费,可能还有学生体力等原因,眼见得近些年的军训,愈来愈缩水。一是时间从以往的个把月甚至更长,减为两周甚至更短;二是地点从军营撤回学校,吃苦感受与威严氛围被大大弱化;三是受训科目大大减少,拼刺刀、扔手榴弹、紧急集合、半夜拉练等,通通让位于最后趴地上开几枪;四是受训时间虽短,仪式感却大大增强,山寨得酷似或貌似的阅兵式,让人误以为此前十来天的训练,为的只是这最后一幕。
还有传说中的“军训服装有点贵,穿个十多天就浪费”。因为即使再舍不得扔,军训过后再继续穿,等于向全校师生宣示“我是新生”,这多让亟欲“变老”的学子们何等的不爽。所以在各大学校园里,每年9月上中旬有一段时间“军人”遍园,同时也是新生处处,可那十多天匆匆过去,随着“迷彩”的消失,“新生”也就同时告消失。
井民没参过军,只参过军训。那是三十多年前,时间一个月。彼时井民是产业工人,基干民兵,第三或第四持枪手,受训时所有人吃住在部队,白天站、走、跑,晚上常突然被哨子吹醒,说是紧急集合逮特务,晓得那是假的,感觉还是跟真的一样,提了枪就摸黑上了山。结束军训前是打靶,数完环数就散伙,兄弟姊妹们哭得跟泪人儿似的,都舍不得与教官分离。此后每每想起,觉得那样的苦难都吃得下来,还有哪样苦吃不下来,这恐怕就是军训的正效益吧。
得承认如今训练手段先进,无须整那么多天。甚至承认今天的人聪明,训不了那么多天。只是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否也因训练手段的先进和人的聪明,就能在象征性的军训中发挥作用,仍高度怀疑。如下认识依然固执:人的皮不在太阳下晒个十天半月,它不得脱,而军训不让人脱层皮,哪可能深入骨髓!再有,人的顽强意志,不被半夜突然叫醒猛吓一回,不遭急行军给甩在队伍后面或撂在黑暗中,不在对抗性射击训练中被“击毙”或被呵令离开,以及不因些微许豆芽动作也做不好,遭教官踢痛屁股或骂烫脸面,人怎么可能自动收敛起心性中的自由散漫?
何况万一真打起仗来,万一那仗恰好又打在自己服兵役的年龄,受没受过严格训练,甚至会关乎存活率。
有人抓住此次皇仓等处的小概率事件,企图全盘否定军训,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请问,举国大中学生每年数千万人参加军训,仅大学生近年就是每届六七百万,有多少被训出上述问题的?恐怕细数起来,还不及得抑郁症而走向自毁者多。可似乎没人指责大学普遍设立的心理咨询老师,怪他们拿了钱咋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既是军训,时间再短,内容再简,对学生再文明再温柔,也不能用参加派对的标准要求。人人玩开心,个个整舒服,那不是军训,是训练猫狗等宠物,甚至连牧人训羊也不如。军训的本质是训人,是把男人训得更像男子汉,女人训得更像女汉子。因为万一的打仗,需要这样的人。即使不打仗,商场情场官场之类领域,有如此风骨的男女,也能大派用场。
不禁回想起曾经的军训。站就站得腰酸背痛,坐就坐得难以起身,跑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紧急集合就让一些懒散慢的人背包散乱表情难堪,还拼刺刀,扔手榴弹,打卧姿有依托和卧姿无依托的靶,最后是从脸红到脸黑再到都说人家黑自己不觉得,也没听说哪个倒下就不再爬起来,更没听说哪个半路当了逃兵。而且,年轻教官在纠正动作的时候,以肢体触及肢体,用吼声代替训声,犹如用灵魂触及灵魂一样,天经地义,无人质疑。今回想起来,当时受到的肢体和脸面难为情,远不及如今的学驾照。是今天的人太娇气了,还是那会儿的人太死疲了?
至于受训者的“个性与自由”,就更不该用到军训上。军训目的是为了打仗,练为战,平时多洗汗,战时少流血。哪怕只是模拟,但宗旨在此,就须得让受训者无条件服从命令听指挥,正所谓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此种服从意识的灌输与确立,对学生或青年人随后走上学堂,今后走上职场,会有潜移默化的效用。
当然可以要求教官更理性,更科学,甚至更亲和。但他们也是人,尤其也是年轻人,与同为年轻人的受训者之间,产生一些误会,由误会造成一些摩擦,由摩擦闹出一些事端,似也很难尽免。便是十多天的军训结束后,学子们步入大学课堂,也一定能吃惊不小地发现,每天站在他们面前的老师,有人能把他们教晕而不是教清醒,也是个必须适应的残酷现实。
说实话,如今的军训也够简单,够潦草,够象征的了,一些“当兵”的最基本东西,甚至连点到为止都谈不上。当然,作为正式入学前的思政与国防教育,军训似也无法再弄更长更扎实,除非即将开战。但就这点形式都还不肯认真走一走,稍有瑕疵就火冒三丈,就群起而攻之,就吵着嚷着要废,那绝对是令东海南海某些国家暗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