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时间15日早高峰期间,号称“地下艺术殿堂”、世界最美地铁的莫斯科地铁,突发严重事故,造成迄今22人死亡,200来人受伤。死者中,还有中国公民2人。
据说当时是列车“深蓝线”运行在胜利公园至斯拉夫大道之间,突然发生电压骤减,列车急刹,致3节车厢脱轨,一节车厢扭拧成手风琴箱状。一时间,漆黑的车厢里,哭喊声骤起,有人拼命寻找生路,有人被吓懵至不辨东西,有人原地冷静照顾妇孺老幼,有人紧急用手机向外报警求救。
而在地面,传统媒体通过地下的手机iPod等新媒体,迅速获得隧道内及地面救援消息。随着死伤人数的节节攀升,远在巴西参加金砖国家首脑会的普京,发电慰问死伤者和救援者,并强调务必严查原因,以刑法伺候相关责任人。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宣布,第二天即今日,全城哀悼遇难者。俄所有媒体的头条,都让给了这场事故。国家电视台24频道的美丽女主播,身穿素服,滚动播报救援进展。
自此,莫斯科地铁事故的媒体报道,除市长宣布哀悼日、国家电视台主播当即一身黑外,多与各国媒体的操作方式无二。不过,大概由于莫斯科地铁曾遭严重恐怖袭击,俄罗斯各地也多次遭遇严重恐袭,媒体对于类似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与当地应急部门的反应样,显得十分老练,好似一直就在准备着。大概也缘于俄罗斯人的多愁善感,在各大电视台刚刚为在乌东部遇难的两同行“着黑出镜”刚结束,美丽女主播又再次脱去华服换素服。
更值一提的,是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手,尤其是传统媒体主动调动新媒体的参与,原本因为悲惨而不太可能好看的突发灾难报道,竟被他们搞得风生水起,看点连连,既极大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又配合事件调查与处理的进展,将报道的主动权和消息的权威性,牢牢掌握在政府或官方手里。虽也不可能就此尽灭全部网上舆论,网上舆论也多半全球一律地五花八门,但恶意造谣和无意传谣及无知信谣现象,十分地少见。
仅《消息报》两天来对事故起因的讨论,开放式的探讨加上权威性的解释,疑问即出即解,回头一想,硬没给任何谣言或传言留下生存的余地。先后讨论过的可能原因有:电压骤降,铁轨损坏,路标出错,地基下沉,超速行使,恐怖袭击。紧接着,每一个都有权威专家出来,科学与详尽地解释,为何这一原因不成立。如电压骤降,有专家称,事故列车有两节车厢几乎被撕成半截,足证未必能由紧急刹车造成;如果司机遇电压骤减,还不紧急刹车,反倒会造成更大的事故。如铁轨受损,专家解释现场没有迹象,有也不会令司机踩急刹车,因为司机看不见铁轨是否有些微受损。如指示牌错误,有人说那牌才换,司机可能不知晓。马上就有专家解释,没才换那回事,再说司机也不仅是靠指示牌行车。如地基下沉,附近倒是基建工程,好像也是在开凿隧道,但经查验,没有带来事发处的沉降或陷落。如超速行驶,也很快被专家证实是无端的怀疑;最初有人称,事发区间车速规定当在30公里以下,而当时列车时速是70公里,然专家证实,列车当时没开那么快,这从列车碰撞程度就可推知;再说列车的自动行使模式,也不可能让列车突然加速。
对于最易受怀疑、也最令人担心的恐怖袭击,也在事发不久得到否认:现场未见任何爆炸痕迹。可要知道,此一怀疑在事发后一段时间,传得可是有鼻子有眼的。有位被救乘客说,事发当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遭恐怖袭击了!”(Первая
мысль, конечно, что это
теракт)有人说,事发在“基辅”到“青年”之间,在斯拉夫大道与胜利公园站附近,一个“基辅”,一个“斯拉夫”,再加一个“胜利”,想像的空间十分广阔。内中原因,俄罗斯人懂的,乌克兰人也懂的。
最终,大概是北京时间的今天上午,从几大俄媒传出官方消息:列车最大可能是人为事故。(Наиболее вероятной является версия о
техногенном характере этой
катастрофы)至于“人为”是主观刻意,还是客观无意,那就得待最终的彻查。事发挂在地铁入口处的禁入牌,倒是标明“由于机械事故”神马的。
俄媒第一时间采访到多个死里逃生者,他们的叙述让世人真实地得知事发当时,在瞬间的极度混乱与慌乱中,遇险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反应。有位叫康斯坦丁的青年,不停打着哆嗦,向记者诉说,一阵剧烈震动后,自己几乎崩溃,觉得此生绝对完了。四周一片黑暗,自己歪靠在旁人身上,不知那人是死是活。能听见有人呻吟,有人呼救,更有人开启手机,或用于照明,或用于向外发消息。有人可能担心爆炸,呵令机主关闭。他伸手一摸,竟然摸到一手的血。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味,车厢时气氛令毛骨悚然。好在人们并没有惊慌失措,很快开始有人往外攀爬,有人猛烈击打车厢玻璃,他不知怎么爬呀爬,总算爬到胜利公园站出口,成为首批被救送医的人。
还有位叫亚历山的男人,在自媒体中写道,自己当场被震飞出车厢,好在还能活动,就从临近处拉下一个男孩,帮助车厢内乘客敲碎车玻璃,还不停安慰车厢内的惊叫着的人。这期间,他看到了多具尸体,更看到了多名伤者,将暴露在外的钢筋扭到一边,以免伤及逃生的人们,直到地面的救援人员到来。他庆幸自己没被摔昏,更庆幸自己捡了条命,因而得以在那样特殊的时刻,能留在现场救人和帮助救人。他同时也证实,如同多位乘客当时所做,及时按下了司机的呼叫电钮,但都没有得到司机的应答。上地面后才知道,原来司机就在不幸的死者中。
俄罗斯知名纸媒《生意人报》还专门开设“移动现场”,向那些亲历事故的人,征集他们可能用手机或iPod拍摄的现场情景,印象最深是,居然开出了不菲的价码:照片,1000卢布(约200人民币)一张,视频3
000卢布(约600人民币)一则。(Фото - до 1000
руб,видео - до 3000
руб)。这就明白了,他们的灾难报道,为何那么鲜活,舆论引导为何那么主动。原来,可是动了一番心思和下了不少本钱的。
密如蛛网的莫斯科地铁
堪称豪华宫殿般的车站
挤成手风琴箱状的车厢
伤员被紧急救出地下
地面待命的救援人员
直升飞机运送伤员
貌似同胞的受伤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