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桥之谜:常识顶撞专业

(2012-08-25 12:01:12)
标签:

阳明滩大桥

超载车

质量保障

重车

杂谈

分类: 好看时评

    哈尔滨出名了,因为那座叫阳明滩的桥。该桥的引桥或匝桥。

    那桥在设计图上就出名。“防洪能力300年一遇”,质量保障能管三个世纪,可谓固若金汤。遍寻神州,好像还没听说过第二座类似牛桥。所以图纸才刚刚出笼,当地媒体那个夸,几近吹。

    那桥在建的时候就出名。也是地报纸的夸或吹:“2000余建设大军,克服松花江滩岛湿地施工环境要求严格、夏季汛期防洪任务重、冬季施工困难多等障碍,经历极寒天气,面对酷暑炙烤,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经过18个月的付出和坚持,全面完成大桥建设任务……建成了确保质量的百年大桥”。以及,过程中出了点小事故,“伤了几人,停了几天”,“3年的工期,18个月完成”等。

    不过,都比不上如今的出名。建成不到10个月,垮了,砸死人了,一垮成争议了:当地有关部门和专家研判,是遭超重车压垮的,与质量无关。

    滑头是,当地有关部门又留下退路:因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无法查到事故桥梁责任单位。

    “解散了,就人间蒸发了”,如此公然藐视哈尔滨公安的言论,没有受到被藐视者的抗议,也算意外地小出一名。

    只可惜,对专家所说,公众并不买账。政府也很快纠正,说那是谣传。

    倒非是时髦性地拿“专家”当“砖家”,而是常识告诉公众:如今遍及神州的超载事实,虽然极端不合理,但由于尚无合理的管束,就应当被充分地承认。换言之,就应当充分考虑在大桥的设计中。

    否则,打起仗来,铁流滚滚要经桥上过,岂不把桥碾成碎碴?岂不帮了敌人的忙?

    退一万步说,就算因为经费所限,因为技术所困,那桥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超过多少倍(时下专家有说超过七八倍,有说超过四五倍)重压,尤其是桥面单边的重压,那桥的管理方就得有办法管住所有企图上桥的超载车辆。

    可事实是没有管。或没有管住。或根本没法管。那桥的建设方,向使用方和管理方告知过此关乎生命安全的关键没?告知了,后面两方采取相应措施了没?

    现在看来,事实是没有告知,没有管束。公众,尤其是超载车司机,即使见到桥下有准载多吨的标牌,但他心中的理解,最多就是“超载会压坏路面”,绝对不会是“超载就会丢掉性命”。说白了,就是“虽不许上,但上了也最多罚点款”。落在行动上,就是上。

    可见,都是人为或主观的原因,或说人祸,最终导致了那桥的垮塌。所有专家和目击者都证实,那桥下面没有塌陷,附近没有洪水,本身没遭撞击,没办法怪天怪地,只能由人,当地人,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那桥的人,自己去捂了伤口查原因,压住悲痛思教训。

    注意到这中间有个说法,貌似有理,实则可笑:四辆超载车当时正停在桥的一侧,结果把那段桥给压塌下去。或许真的存在这种极端。但常识也马上就会跳起来顶撞专业:就算那四辆超载车当时是违规停靠,但想想现今的交通那么拥堵,重车们经常不得不停在桥上,甚至桥的一侧,若这真就会导致桥垮人亡,那谁还敢开车上桥?

    可见,重车停靠,甚至重车停靠一侧,也应当在大桥的设计和建造时予以充分考虑。否则,开车上桥,突遇堵车,司机们可就得赶紧弃车而逃了。

    还注意到媒体披露,负责那桥施工监理的公司,是“第一次”涉足此类桥的监理。常识也就又跳出来顶撞专业:一个三百年大计的工程,一座耗资18亿的大桥,怎么不找真正的专业监理,非得交到业余的手里?

    至于舆论时下的种种神奇猜想,尤其是按“建起一栋楼,倒下几个官”类思路演进的胡思乱想,比如通常是有人从层层转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中克扣下质量保障钱之类,是真是假,就只有耐心等待“有关部门”的回答了。

    但愿千万别像有人所说,“一座投资18亿的大桥的垮塌,无疑就是一封无言的举报信”。

    不管怎么说,在此次垮桥事件中,公众的常识,以及本能,所给出的判断虽不专业,也绝对不算离谱。甚至,他们的推测和判断,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形成英雄所见:“我认为好像刚投入运行一年就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