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2日。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嫌犯交代,加工后的“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到证实。
2011年08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地沟油”已被证明是“地沟油骗局”。“事实上哪里都没有‘地沟油’,人们说‘地沟油’是泔水流出来的油,而现在都很少泔水了,即便有也收集起做了生物油或者肥皂。”从科学上来讲,“‘地沟油’味道很大,如果处理到没有异味,那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是不可能的。”
2011年6月25日。自称专家、网名竺琳:“地沟油”制食用油绝对不可能。根本原因不是监管得力,而是加工技术不过关。因为要想用低于食用油的成本将“地沟油”加工成外观近似食用油的假冒油有几大难关难以逾越:一是臭味难除,二是杂质难除,三是杂味难除,四是杂色难除,五是动物油脂外观难加工成植物油外观(膏状变液状)。而这几关过不了的话,就根本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出。据我所知,国内外尚未有在低于食用油成本的基础上,将“地沟油”加工为仿真食用油的成熟技术。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从未在餐饮业查获过一起使用“地沟油”的案件。
2010年03月24日。浙江省药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卢用福:“地沟油:进入餐饮行业的可能性很小。”“……要把地沟油提纯到食用油的水平,成本相当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不合算的。”
2006年7月28日,台州市卫生监督所接到举报电话,称台州市繁昌油脂厂以地沟油、饭店泔水油为原料加工成食用油,日产6吨,销往台州各地的快餐店、食堂等。这家企业已被当地卫生、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处罚数次,仍在大肆生产。卫生监督人员先从销售其猪油的二级批发商处随机采了6份样品。结果显示,“酸价”和“过氧化值”两项油脂的主要卫生指标分别超过了国家标准16倍和7.8倍。
2010年3月18日。武汉工大教授何东平曝料:我国每年300万吨“地沟油”流上餐桌。
2011年07月1日。郎咸平:暴利造就中国“地沟油”最完美产业链。“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地沟油真是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循环经济,什么是充分的变废为宝。我告诉你,在地沟油的背后,有一个非常完整、高效的产业链,而且它还是一个彻底的循环经济,因为它真正做到了从餐桌回到餐桌。其实这个问题全国都有,它完全是一个全国性的产业链。”
不得不说:即使此前此后的大量各地报道不论,至迟自2006年7月28日的“台州案”起,“地沟油”流上餐桌,就已经是不可不论的事实。至于专家院士一再声称的“技术难度”,不法分子早已突破,倒是专家院士自己还在拿它当世界性难题。就不知道是不法分子太聪明了,还是专家院士太愚蠢了。或是不法分子进化太快了,还是专家院士进化太慢了。不过不管咋说,某些专家和院士的专业水平,也实在太业余了。
当然,不管喜欢不喜欢,郎咸平、何东平两位,至少在“地沟油”一事上,倒还真像个专家或像个真专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