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牙塔里的死魂灵(下)

(2010-12-08 00:07:22)
标签:

钱笑天

培根

卡缪

香格里拉

西南联大

《白色巨塔》

中国大学

文化

分类: 个性随笔

    钱笑天,K大最出色的青年才俊,经济学院院长的热门候选。正是他在28层“博世楼”顶的纵身一跃,掀开了整个K大黑幕的冰山一角。虽然他死时还只是副教授,但他当上教授甚至博导,只是即将的现实。他是魏校长的得意门生,他的论文得了国内经济学界最高奖,他挣下的人民币早已让他那个貌美的花钱机器妻子再也花不完。在他的“成功”道路上,观念决定了行动,想法决定了办法。他的观念来自研究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他先是以确凿的史料证明,培根没有说过那句名言,然后再以叫人无法辩驳的才思,解释培根那话说的是“知识就是权力”。他悟得最深同时也最透的是,在如今的中国大学,书教得怎样不重要,文写得怎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拿不拿得到项目。因为项目就是金钱,项目就是本事,项目就是学问,项目就是职称,项目就是职务,项目就是一切。于是他在行动上就一切朝那认识上靠。据他的同门师兄葛幼军统计,他在短短两年内独自或与人合作共发表论文131篇,平均一个星期不到就发一篇,内中一稿多投、一鸡多吃、压缩改编、颠倒署名甚至抄袭借鉴的不少,他忠实地践行了恩师魏校长的指点:“脸皮要厚一点”。

    当然,正由于他深谙“为领导做一百件好事,不如与领导一起做一件坏事”的潜规则,那些个抄袭的论文,大都是魏校长署名在他前或在他后的。如果不是他自幼就因父爱母爱缺失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如果不是他那漂亮老婆初夜未见红给他下的长久猜测,如果不是愈来愈发达的互联网使得他与魏校长的“大作”接连被“暴晒”,以及如果没有他那未彻底泯灭的良知时不时给他带来深深的怀疑,他也不至闹到叫庞明聪的音乐逼得自杀而死的地步。

    作家在写钱笑天这个人物上的高明处在于,不仅写出了这种人存活的现实基础,更指明了这种人终归消亡的历史定势。这位青年才俊恐怕是至死也没想通,“抄袭”事发后,自己已经独立吞下那枚苦果了,甚至也已经成功地把“抄袭”转换成“借鉴”了,咋自己还是活得愈来愈郁闷呢?他当然不知道,与领导一起做坏事的风险恰恰在于,一旦那事已经影响到领导的清誉及仕途,你不下地狱莫非还叫领导下地狱?更何况他偶然掌握了K大诸官行贿受贿的秘密。他可能是想通了,也可能恰恰是没想通,总之他是觉得没法再原样活下去了。存在主义大师,诺贝尔文学得主卡缪曾言,是否自杀,是哲学(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大师的意思是,即使活得再累再艰难,痛苦思考后的人最终选择继续活下去,就说明他最终认定,即使是苛活,也比好死要好。而钱笑天这位心气甚高的学人,可能是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法再活下去了,也可能是连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他都没来得及想,蓝天就接纳了他。

    作品中的两个正面人物,一老一少,很是另类,也很是凄惨,似乎昭示着时下中国大学的肮脏生态。

    老者余贽,知名教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保有母校那于颠沛流离中仍然高昂着学术尊严头颅的精气神,对眼下的K大及至整个中国高校的乱象十分看不惯,对魏校长、庞副校长的种种有辱斯文的做法极其反感。纵然在所谓学术委员会上已经惨列“极少数”,也勇敢地投下事实上明朗的反对票。于是他被魏校长解聘教授职称,撤销学术机构成员,事实上逐出K大校园。

    少者葛幼军,本是魏校长的另一得意门生,他不修边幅,头脑清醒,性格刚毅,学问精深。关键是他虽为钱笑天的同门师兄,却执迷于做真正的学问,笃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公开发表不中听的观点,称现代大学须有大楼、大师和大学精神三个大,缺一不可。而知名学府K大,只有大楼,大师极少,大学精神则无,老教师弥漫失落,青年教师普遍浮躁,学术风气极淡,找钱风气极浓。他质疑,评副教授规定至少12篇论文,是阎王给小鬼定的门槛。显然,在K大那污浊的风气下,他整个就是个另类,完全无法入流。他居然在钱笑天面前直言,论文不过是评职称的手段,数量愈大水分愈重。于是他理所当然的就比钱笑天混得逊色,以至魏校长在钱死后才有意拉拢和亲近他,而他那深爱的人儿也与情敌钱笑天成为眷属。最可悲的是,在钱笑天自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甚至是警方和媒体的第一怀疑目标。后来虽说水落石出,但搞得恩师兼校长一再难堪的他,也只得西出阳关,远赴“塞北大学”任教去了。

    就是连着墨不多的两个目击者,司机保镖兼冷面杀手曾铠,被魏校长占了初夜最终将魏校长成全为风流鬼的麦雪华,向记者聂风彻底解谜《黑色星期天》的何教授,纯粹为情所困走上绝路却碰巧掺和进钱笑天案的马宁,对忧郁症与自杀关系有着精深研究的心理专家孔教授,以及聂风的老爸那位全国知名的刑侦专家聂东海等,无不神形壁立,血肉丰满,让读者在一派惊讶与惊恐中,也因有他们的在中国大学的存在而不至深陷失望。

    作品中唯一的非高校主角,便是作家化身的《西部阳光》记者聂风。这位刚刚以暴料地产大鳄名扬四方的记者,没有因自家供职媒体的市场性而丧失对白色巨塔黑幕的揭示。他那灵敏赛过黄金犬的新闻鼻,得自家传的先天刑侦能力,帮助他拨开层层迷雾,也帮助警方打开道道迷思。而对于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他那睿智的双眼,不懈的挑剔,勤奋的追寻,引领着由钱笑天坠楼开始,经由寻找刘庆,寻找钱笑天的真正死因,最终到寻找庞大的白色巨塔的内幕。其间,他在解开音乐之谜、干冰之谜、芒果之谜、目击者之谜、金剪刀之谜、奇异字母表之谜、“马上疯”暴毙之谜等对于真相大白关系紧密的推理中,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非凡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聂记者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无处不在的作者的化身。正是他的“在场”,天衣无缝地替代了推理小说作家必须的“不在场”,从而令故事铺展得有条有理。而他那段历经千辛万苦去找寻“最后的一片净土”的行踪,则分明象征着他在K大是在追寻学府的最后一片净土。那是很美很动人的情节:在“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他骑着一匹枣红马,踏着厚厚的积雪,向央迈勇主峰坚定地前行。这似乎象征着只要良知在,只要代表良知的媒体在,所有的黑幕都最终会见光,且要么见光死,要么见光生。不过,如果再少点聂记者在香格里拉的与案无关的感悟,再紧扣一点在寺庙偶遇曾铠时的曲里拐弯,或许作家的主观意志就更隐晦,笔下的故事就更紧凑,也更吸引人。

    《白色巨塔》是编的,但编得跟新闻相仿。《白色巨塔》是假的,但假得跟真的酷似。尤其它不是把笔触对准一般的凶案与破案,而是从百业之中单单挑出世人感觉最圣洁的高等学府,以系列命案的侦破暴露其愈来愈严重的学术腐败和行政化弊端,并最终揭示今日中国高校“大学精神旁落”的悲哀现实。作品于是在富含较高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向读者提供了较高的认识价值。

    建议作家亲自或托人将它改编成影视作品。它的情节一定能抓住眼球,它的人物一定能打动人心,它的时尚元素若白色巨塔的穹顶、死亡音乐《黑色的星期天》、“空瓶子”酒吧、麦德龙卖场、名贵咖啡与芒果、加长版奥迪A6、先后要了两个校长命的风流方式、融入风流中的干冰与劲酒,以及美丽的麦雪华、骚情的黄丽、酷毙的曾铠、欧陆风情的别墅、京城也没有的会展中心大厅等造型,还能打动广告商投钱。

    (提醒:本文系应邀为长篇推理小说《白色巨塔》写的书评,即将在某纸质媒体上公开发表。敬请灌水拍砖,切勿擅自转载。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