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那点破事儿(130)

(2010-11-14 11:58:59)
标签:

教学质量

英语老师

二本院校

教学比赛

核心期刊

校园

分类: 校园轶闻

    又到期中,例行查教学。忙不迭提醒,兄弟姐妹们“这两周注意点哈”,“不要撞枪口啊”,以及听课,座谈,等等。都是些规定动作,似曾相识燕归来。瞎操心,如此的经年累月下来,可会形成“就这两周紧点,平时没关系”的思维定势?

    不晓得。不乱猜。只晓得既然端碗,就要听从那碗的要求。于是老老实实听课,认认真真开会。课是听的“公开课”,园主的手下规定,只有在校内外教学比赛中获奖者,其课才有资格被“公开”,其人才有资格被那些唤作“领导干部”和“督导组成员”的角色听。像井民这种从未得过教学比赛奖的人,没有被听的资格,倒有听的权力,偶尔想起来,也觉得怪讽刺的。

    就接连听了三堂课,感觉都还不错。虽不像“选手”们曾经参赛时那样的神采飞扬,可所谓“参赛状态”,从来都只可能是人生的小高潮。而人生,总是高潮也就没高潮。再觉PPT害人不浅,一害教师二害学生。害教师是,让教师懒了,不肯花功夫设计板书了,不去追求书法艺术了,不注意讲解与书写的天衣无缝了,不考虑学生的耳朵与眼睛的相互照应了。害学生是,让学生傻了,不知课堂上的重心是该放在听还是该放在看了,不懂得动脑与动手究竟该怎样匹配了。

    何况本次井民之所见,几乎没有一块PPT的屏幕是光鲜的,就像几乎没有一张PPT的片子是有灵性的。

    就不禁想起刚刚听过的耶鲁牛叉教授薛立.卡刚,那才叫“讲课”啊!俺这里一整高科技,人就低智商了,讲课中最深厚、最劲道、最灵动、最见本事的思想、思路和语言,就活生生台上台下给整没了。好端端的一堂大学课,就这样给整成教师说、写两难全,学生看、听两不顾了。再看手上捏着的官发评课标准,权重指标中就有“PPT与板书配合”,配合个狗屁,屏幕占去黑板的大半壁江山,留一小块巴掌大的地盘叫教师去板书,若那教师真的是讲究讲时思路演进的,追求板书美观漂亮的,就只有憋屈至晕。

    最不爽是听“学艺术”的学生上马原公共课。老师是省里竞赛的获奖者,井民小饭碗所在的未来名师。但上课铃响后,至少有八成学生未到,偌大个教室,人脑壳只是星星点点。正以为逃课现象极其严重,同时替未来名师愁,这么冷清的场面还能怎么讲,就见迟到的学生们三三两两鱼贯而入,且如入无人之境。有的脸贴着手机进来,有的手牵着手落座,更有的明明从长相上即可得知面前的是听课老师,也仍然非得让老师起身让她过去当男同学或男朋友的同桌的你。就算“马原”太高深,太严肃,不好听,不好玩,与艺术距离太远,可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不也是学啥的人都应有的修炼么?

    就叹,这些年艺术落入百姓家,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更不是出于自身艺术天分的催生,而是出于对高考分数的担忧,功利地被成为艺术生,却不幸碰到总有“马原”类不那么艺术的课程,在当今校园,再是艺术生也规定必须修,必须学,因而也经常整得他们难受,老师痛苦了。

    最雷是师生两个座谈会,谈的是一样的话题,得的是一样的问题:教室过小或过大,麦克风不响或乱响,PPT亮度不够或教室太亮,6教的电梯排队之久犹如参观世博会,校园里的汽车喇叭声已经不顾旁边正在的教学,机械的广播操声音完全不顾本园哪里站得下做操人、以及周六和下雨天哪个会做操,9教的原本打通连廊式的设计叫地主给圈成一个个围子、叫老师经常不知其A、B、C楼之间到底从哪儿可过……

    也有新鲜的:小饭碗所在某专业,竟一学期连换三个英语老师,再查那英语老师,其实是在读的英语研究生,研究生某一上台,就自招“完成学分,不会教学”。当反映此意见的学生被问“比你们中学的英语老师怎样?”,竟然用一点面子也不给的语调直答:“差远了!”

    就禁不住想掉一下书袋:由于高考指挥棒的神力,在当今之中国,但凡能在高中教毕业班的英语老师,以及数学、语文老师,单就教学本事来看,丝毫不在当今中国一所二本院校的同行之下。如果那高中的档次是“省示”或“国示”,则那儿的语、数、外老师教学水平,绝对在二本院校同行的平均水平之上。而仅井民所知,本省的国家级示范中学及上述“国示”,就有六十余所。

    特别提一下醒:本园近年招生分数在本省二本中经常高不可攀,因而招进来的学生出自省示和国示者,多的是。尤其英语这种课,严格地讲基本还是术课,老师示范能力强弱的重要性远超其科研或理论水平。

    “期中”是个时间跨度,不是个时间刻度,应当说它还没有过去。就见园主签发的名师和团队建设令下来。科研的那块儿在此不说,单说那教学的名师及团队,园主欲资助的,似乎仍主要是科研着著者,或者说主要还是以科研论优劣。虽然理解“教学水平如何,不好评价”的千年困局不易在此得解,但真正照此评定下去,教学最后势必还是只有被边缘,或事实上被小瞧。要晓得,在当今之校园内,教学哪里还在被人苦苦追求?被异化的“教学质量”看似可取代“教学效果”,其实是侧重各不相同。因为“教学质量”一旦作为“工程”来建,就必然完全脱离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本身。

    就悲从中来,如今的园中,还有几多为师者,能够忍受教学的常被目为低层次,忍受教学的填不进各种表格,忍受教学的写不入各种提升材料,忍受教学的纳不进各种好评指标,仍然还在那里考虑即将登台的下一次讲,要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触动,让学生愉悦,让学生受启发,让学生被震撼?因为若是,他立刻就将面临当不上教授副教授,或即便当上了也再进步的可能性基本断绝。可是,单就人文社科论,那些个被强调得足以一俊遮百丑的核心期刊、权威核心期刊,其实只要舍得花钱,发表是不成问题的。而所谓出版著作,也跟论文走的是一根道。

    自暴家丑:井民虽从未花钱发表过论文,但花钱出版著作,也是有过的。这些年井民炮制的那些叫做“书”的玩意,除了出版社给稿费的几本非学术性的外,只要是沾了“学术”边的,无一都是要么是从自家泡菜坛中捞出来的,要么是厚着脸皮去拉赞助弄出来的。晓得那很无趣,甚至有点无耻,但没得法,它关系到职称,职称关系到票子,票子关系到生活,生活关系到拖家带口,只好媚俗。

    一篇发表即事实上成为收荒匠绉巴巴小票的交换对象的论文,一本出版即事实上早晚得交给造纸厂打纸浆的著作,除去作了功名的敲门砖外,在哪点上比得上一堂把学生讲得点头拍手、同时又把自己讲得身心愉悦的教学?

    所以,真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里说的是最具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彻底改变时下园内园外对“教学”的评价机制。否则,教学质量想提高,做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