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的重头戏是军训,军训的新近玩法是就地。自打去年首开就地军训后,各方都觉甜头大于苦头,今年于是接着玩。
就见中秋前夕,校园里突然空降大批“军人”,他们面容年轻,身穿迷彩,腰扎皮带,高矮不一,男女各半,没有武器。外来人不晓得这是啥回事,园中人才晓得,那是今年的新生军训拉开了帷幕。
老天也力挺军训就地。本来热得要死,突然就喜降甘霖,气温一下被拉下十度。就听路人替“军人”们感叹,“你们的运气好好哦!”也有人叹,“人是桩桩全靠衣装”这句俗语在此地再得明证:穿上迷彩,想不精神也不行。就像穿上便装,想精神也不行。
开训当日有个仪式,司令政委要讲话,领导老师要动员,近八千“军人”齐扑扑站他们面前,聆听关于军训重要性、必要性及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理论意义的阐述。当然,还少不了注意事项一二三、遵章守纪三二一的郑重提醒。
印象中仪式才刚刚起个头,司令政委的意义还没阐述完,就从底下传来轻微吵嚷和骚动。原来是弱不禁风的小妹妹倒了,怜香惜玉的小弟弟立即慷慨施救。接着就是小弟弟也倒了,小哥哥只好前赴后继。有趣的是,台上的阐述、动员与要求继续,台下的救援、帮助和安抚照旧。似乎台上台下有过默契,司令士兵有过商量,一切都照各自的路数悄没声息地进行着。看上去跟精心策划的演习样,哪晓得那是真倒与真救。
就惊讶,90后们咋那般不经站?因为全体园民都记得,开训当天天气凉快,更何况仪式专门安在早上。就问出来多个可能的解释,个人认为没哪个可以当真,也没哪个可以当假:“没吃早饭说”。此说认为,90后以及稍早的80后们,如今重视早觉胜过重视早饭,在早觉与早饭相冲撞时,一般都毫不犹豫地令早饭让位于早觉。可是还疯长的身体哪里能不吃早饭?于是只要早上动点点体力,包括站立听课之类,低血糖就会使原本的体弱者再也无法与地面保持垂直。“刻意节食说”。此说认为,正是传染病似地蔓延着的减肥与瘦身,导致90后们早上普遍少吃甚至不吃。虚弱的身体如果只是在课堂里听早课,饿得不行就趴桌子上打瞌睡就是,偏偏大操场上没地方趴,瞌睡来了只好倒下。
上两说在井民眼里都属打胡乱说。即使经常不吃早饭,青春的肉体仍然完全扛得住偶尔的区区一站。想当年井民比今日这些小妹妹小弟弟还小,还在念初中,被弄去参与成昆铁路通车典礼,与数千男女同学一道,翻动头顶上的纸花,变幻着“热烈庆祝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大字。天天在太阳底下站,日日在高温下面烤,吃的尽是瓜菜带,喝的尽是自来水,也没听说哪个不经晒,站不得,倒了桩。今天的小妹妹与小弟弟,按年龄,都是当年井民之流的姐姐哥哥,论每天吞进肚里的维生素蛋白质,都比当年井民之流一个月的量还要大。咋的他们不行,井民之流反倒行了呢?这人类是咋进化的,才区区几十年,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再说减肥瘦身,小妹妹们热衷可以理解,小弟弟们在这事儿上,也莫非也不让巾帼?听说过如今的小弟弟有点娇,打针时要女朋友不停安慰“不怕,不怕,不疼,不疼,跟蚊子叮一口样哈……”才好歹让护士的针戳得进去。但那绝对是极个别,且是在心上人面前才特有。而大多数小弟弟们,身子骨比当年的井民之流威猛,阳刚气比当年的井民之流充足,那种体量不拿若干食物去维持,是绝对不可能保证身子骨往上猛蹿的。还不要说他们眼下生活在自称的“世界美食之都”,便是暗发一万遍毒誓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也不大经得住美食的时时处处诱惑。一句话,井民打死也不信小弟弟们会减肥瘦身。
开训仪式过后,正式受训开场。老眼昏花的井民前天驱车出门,转过弯就见右前方一堵绿墙,半米来高,整整齐齐,几乎把路挡死。就想,又是四六级考试么,不然为何要把路堵住?就见那绿墙突然生动,突然增高,一道整齐的呐喊随之暴发:“移,移,移耳移,……”这个声音咋那么熟呢?哦,是菜市场上最常听到的“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跑不脱……”么?不对不对,不是不是。声音虽是那个声音,节奏不是那个节奏,内容更不是那个内容。再听,原来是用那个最熟悉的川话南音喊的“一,一,一二一,……”,恍眼一听,跟那个“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跑不脱……”酷似。那个教官,咋会川音不改呢?
再想甄别那熟悉又陌生的“耗儿药……”与“移耳移……”,到底异同在哪里,就听见号令突然变了,变成园内各色人等最熟悉的“穷究……,成就……”。哈哈,校训入号令啦,校训进军训啦,比那“移耳移……”或“一二一”还铿锵,还有料。再看那绿墙之所以突然生动增高,原来是“女兵”们刷地站起来,并朝前面大步走去。已经转过弯的井民听车后传来的渐去渐弱的号令,突然想笑。倒不是想到园内人大多熟悉的恶搞“穷理工”之类,而是觉得那号令听来有点怪怪的,似乎是哪点没对劲。很快就恍然大悟,原来,“女兵”们仍然是模仿教官的川话南音喊的。从教官胸前的小喇叭中传出的那个怪怪号令,被成百“女兵”们认认真真地鹦鹉学舌后,飘荡在诺大校园的上空,置身在军训这个严肃的场合,显得尤其谐趣。
不禁想起这座园子的传说。据说园子本是市郊一坟场,俗名就叫“大坟包”。当年创业者们从四方八面赶来时,面对总数过三百的有主无主坟包发愁了:规定时间内能迁走么?园子建在上面吉利么?到底是那时的人,那时的政府和那时的官,一道迁坟通知发出去,有主的都按时迁走了自己亲人的遗骨,无主的都事实默认了由建设者自由处置。没人闹事,无人扯皮,建设按规划进行得顺风顺水,建成后的园子发展得也顺风顺水。于是有人非正式地解释,在这种地方建大学校园的风水根据是:坟多,阴气重,只有派两类用场才镇得住,一是学校,一是军营。
啊哈,如今军训就地进行,近八千“军人”与过两万的师生,共用一平方公里园子,杀声与书声齐飞,迷彩共时装一色,倒也算得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