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专家的心理及文理

(2009-12-16 12:06:58)
标签:

杨元元

筱丹

徐志摩

苏格拉底

陈天华

心理咨询

井民

5.12

分类: 好看时评

    女生杨元元自杀身亡后,各界有各不相同的反映。心理学界反映更强烈,当在情理中。因为虽然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撑,至少心理学界觉得自杀主要是个心理问题。

    但是,心理学界的反映,也并非一定靠谱,包括著名的。比方筱丹的博文《坎坷困苦就有资格放弃生命吗》,火暴暴的语言,凶巴巴的口气,似乎告知井民之流,心理专家的用语原本无须非和风细雨。至于文中大量的三个感叹号连用,甚至疑问句后面一个问号加三个感叹号连用,似又在提醒井民之流,心理专家的书面发言,是可以不必考虑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定的。

    语气和标点之事可忽略不计。问题是杨元元果真面对“坎坷困苦”,就没有“资格”放弃生命么?杨元元又当面对什么的时候,才有“资格”放弃生命?以及,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

    其实,杨元元的自杀,应当是没有理由,而不是没有资格。她是公费研究生,不会穷到吃不起饭;她弟弟即将博士毕业,她家的困难会随之改观;她母亲虽工资低,但毕竟还有基本生活费;那个舍监的话虽然难听,但人不能脆弱到一句话就可气死。

    但是,就人“生不自主死可自主”的残酷天命可知,任何人都有资格放弃生命。同理,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指责他人没有放弃生命的资格。

    徐志摩说,一个人的物理生命是其心理生命的基本主要条件,没有身体就没有思想。因此当珍惜生命。但有时,身体的消灭反能使理想生存,如苏格拉底饮鸩而使哲学思想大昌类。由徐先生所论可知,苏格拉论的自杀不仅有理由,且理由足够。不过智慧的徐先生更认为,此类自杀当是奋斗的必不可免时,因为绝非凡杀身都是杀身成仁,更不是成仁必须杀身。这也不是说的资格有无,而是说的理由是否充足。

    不谈资格,只谈理由。一个人在什么条件下,会觉得放弃生命的理由超过了继续生命的理由?这是个高度自我的话题,也是个高难的科研命题。由现象观之,既有杨元元这种不那么“坎坷困苦”就再也不想活,也有陈天华那种因国事危急而民众麻木,为“使诸君有所警动”的毅然投海。在一些人看来,杨元元的自杀理由欠缺,因而可值惋惜不值同情;陈天华的自杀理由充足,非但不是什么厌世,更是难得的警世。然而,就算前者没有理由,后者很有理由,二者都有资格。

    其实,即使从心理学角度,最当告知企图自杀者的,也应当是自杀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把自己的所爱和爱自己的人推向更大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当告诉他们,生命虽是自己的,因而人都有资格自主解决,但它同时又是父精母血,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未得父母同意或父母尚在时,自主处置就是对父母的最大不敬与不孝。

    不过,不管怎么说,任何形式的“好死不如赖活”语态,都是对往者的不尊重。因为生存或活下去,是生物的最重要本能,更是人的最基本诉求。谁个会在不到万不得已时放弃自己的生命?尽管在他人看来,那人还有生机一线。当研究的是,杨元元类高智商、高学历的生命,为何在步入而立之年、并非山穷水尽,即筱丹谓没资格的坎坷困苦时,就放弃了生命。

    筱文自暴曾“带领132名中国最棒的应用心理学家,穿行在四川灾区废墟间”,井民之流似乎当立正聆听才是。但如此壮美活动的带头人,文写得那么粗糙,理讲得那么怪诞,似又让井民之流有理由相信一种来自灾区的说法:“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曾听本地一位5.12后深入灾区数十天的作家愤怒地说,一个娃娃多个心理专家去咨询,一会儿要人家哭出来,一会儿要人家忍住不哭,硬把娃娃们弄得更痛苦。记得那作家当时甚至为此大暴粗口:“老子恨不得飞起一脚,踢在那些心理专家的勾子上!”“勾子”,是此地俚语“屁股”之意。

    听说国外因心理咨询之事甚大,对从业者的资格要求甚高,一般得是博士毕业且五到七年实践后才有资格操持。而我们这儿,培训三两个月,花上三几千元,拿个“心理咨询师”的本本就可上阵。

    但愿筱丹是资格的,权威的,所带“132名中国最棒的应用心理学家”也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伤杨元元之死
后一篇:近期三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