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井民今天在小饭碗所在,当着全体兄弟伙的面,发了个公言。为防歧解和误会,也为显坦荡与敞亮,特将发言刊布于此,欢迎查询,欢迎拍砖。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具体单位和人名隐去,其余全文照登。
一、有关本院岗位聘用工作的进展及相关说明
1、经过学院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的多次讨论,已初步制定出本院各岗位的聘用条件和考核办法;通过各系、部直接向相关老师和同仁的征求意见,再对聘用条件和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删去了一些因为没有、所以没用的条件,增加了一些因为重要,不能缺少的条件;在学校人事处的直接指令下,对相关条件和办法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同时,本院的评审小组已行使了对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评审推荐。
2、本院聘用工作指导思想及有关条件的解释
本院本次聘用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参照学校标准,结合本院实际,承认既有历史,尊重累积贡献,适当引入竞争,综合评价水平”。下面依次做简单解释。
“参照学校标准”:第一,此次聘用,学校总共制定下发了三个指导性文件,即《某某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暂行办法》、《某某大学管理职员岗位聘用实施暂行办法》和《某某大学技术岗位聘用实施暂行办法》。上述三个文件曾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以“讨论稿”或“征求意见稿”的形式,下发到各学院。我们也分别在相应的时间里,向大家做了传达。现在我们遵循的,是今年10月16号正式下发的上述三个文件,其精神也在上一次于中午一点钟开的会上向大家做了传达。由于学校的文件尤其是相关聘用指标、条件等,是在省人事厅核定的限额的前提下制定的,具体分配到各个学院又是根据诸如有无全国重点学科、国家或省部重点实验室、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或国家级特色团队、博士点等条件,再在限额内进行分配的,因此分配到本院的所有级别的所有档次,也就没有了再增加的可能,学院执行起来再艰难,也只能在给定的限额内操作。第二,由于各学院具体情况大不相同,相关职称拥有者的形成条件和现实状况差异很大,学校的上述三个指导性文件中规定的一些条件规定,比如专业技术五级岗位聘用条件中的“任副高专业技术职务四年以上”等,人事处长的解释就是“那是学校定的最低年限,各学院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起码的任职年限”。其余包括论文的数量、质量,科研项目的档次、名次,获奖的级别、名次等条件,也都是如此,学校有个面上的规定,各学院再制定自己的规定。
“结合本院实际”:第一,本院现有副教授28人,学校给我院的副教授限额是29人,今年有两名讲师申报了副教授待评审,如果都评审通过,我院的副教授数量就会超额一人,来年再有讲师申报副教授,可能会遇到能否获得申报权的问题。在学校按副教授五、六、七三个级别给的指标中,我院此次聘用的专业技术五级岗位只有五个限额,而且学校还规定不许用完,只能执行四个。同样,六级岗位学校给的限额是12个,也只许执行11个。前述可知,我院副教授的总名额几乎满员,相关五、六级岗位的名额,则由于上述那些“重点”的稀少,导致学校给的比例数偏低(比如,按全校五级岗总比例,副教授20%,则我院此数应当是5.6人,四舍五入当是6人,而现在给的是5人。同样,按全校的比例,我院八级岗应有17.7人,而现在给定我院的,只有14人)。现在流行“强者通吃”,从包括我院在内的相对学科弱势学院减省下来的名额,进入上述那些“重点”,也是顺理成章的。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第二,本院的办公室和教务科,共有六名工作人员,学校原本已经下了相应级别的岗位职数,但最后的正式决定却是,各学院的这两个管理部门今后不再走党政管理系列,带“长”(“主任”)的两位,进入专业技术干部系列,其他人员进入教师系列。学校的此项规定,在别的学院或许合适,甚至是一些相关人员的求之不得,但在我们这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位不带“长”的同仁因为长期的职业定位和发展铸就,就很难进入教师系列,即使勉强进入,也会在现状和未来上吃亏。为此,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向学校人事、组织两个部门进行了口头汇报和申诉,下步将正式向学校有关部门做书面陈述。眼下这几位同仁仍然可按学校原定的“管理职员”级别填报。第三,我院矛盾比较突出的,是副教授五级岗位,符合学校规定“4年以上”的副教授,有15人,9年以上的也有7人,但只有实际可使用的4个指标。我们讨论、斟酌再三,不得已,只好把任现职的年限定到9年。我们知道,做出此项规定,当给出不仅仅是“年限”的理由,这些理由我下面就向大家汇报——这就是我要向大家解释的“指导思想”中的另外几句话:
“承认既有历史”:我院由于是三校合并后原三校教师相对集中的学院之一,历史形成的任职年限很长的副教授多。为什么这些任职年限很长的副教授没有能够及时“脱副入正”,有比较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自身不努力。这个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当然,我想当事人通过此次聘用,也已经比谁都更能深刻体会到迅速“脱副入正”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学院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自由,但某些时候那些选择却是他人的块垒。在一个前浪后浪不断推动着的事业中,真的有时候就会出现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尊重累积贡献”:所有晋升上一级职称的同仁,都经历了自己所处时期的过五关斩六将,只是时期不同这种过关斩将的激烈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他们当时的努力,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太久就消失殆尽。至于获得晋升后,即任现职以来的贡献,则既体现在论文、项目和奖励等数量上,也体现在长时期的教书育人效果和累积贡献中。在此,我想提醒任职年限较长的同仁,向相对年轻的同仁学习,多往论文、项目和奖励等上努力;也想提醒任职年限稍短的同仁,向相对资深的同仁学习,在争得更多的论文、项目和奖励的同时,也要努力增加自己的学术积淀、学术涵养,以及努力追求教学的高质量。我们的理解是,此次聘岗之所以被叫做“聘用”而不是“竞聘”,应当在上述所说上有其特别的内涵。
“适当引入竞争”:尽管此次聘岗被叫做“聘用”而不是“竞聘”,但如果只是像某些高校已经和正在做的那样“按任职年限”进入,那它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意义,就是一件无须我们费心、大家劳神的麻烦,直接由学校人事处照履历表搞定就是。因此,还必须在“承认既有历史,尊重累积贡献”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竞争。只是这个“适当”,分量和分寸的尺度难免有限。还请大家,尤其是任职年限稍短的同仁们理解和谅解。我想特别对这部分同仁说的是,你们还可以通过晋升上一级职称甚至是职务,改变自己的现状;也可以通过随后的级别调整,进入本级职称的上一个甚至两个档次。世界是你们的,学校是你们的,学院更是你们的。而那些任职年限长得多的同仁,有的已经是过了此村无此店,有的则是虽有一店已客满。
“综合评价水平”:我们认为,在当今的高校,尤其是在文科类学科中,是单一地以填表栏目的标准评价一个老师的水平,还是以填表栏目内外的因素综合评价一个老师的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个十分难操作的课题。但是,不管难度有多大,作为一名“教师”而不是“官员”和“研究员”,其存在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学,存在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就是其综合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当然,教学水平的高低,既由同行来认可,更要由学生来肯定。一个同行不认可、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很难担当“好老师”名号,尽管他完全可能胜任“好官员”和“好研究员”。所以,我们在即将进行的评审中,也将贯彻表格栏目内外综合评价、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考虑的原则,力争客观、公平、公正地把相对适宜者放到相对合适的位置上。
二、关于提交申报表和评审安排
1、提交申报表的截止时间:本周五,即11月20号;
2、收申报表的人和方式:所在系、部或办公室负责人收齐,最后交某副院长;退休老师的申报表可直接交到学院;
3、学院向学校提交全部评审材料的截止时间:下周三,即11月25号;请大家务必准时提交;
4、学院岗位聘用评审组的评审时间:本周六即21号,上午9点起,地点在学院,全体委员参加,不得缺席,今正式通知;
5、涉及评委本人时的评审,实行本人回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