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娅婷案:媒体煽情、民众多情与事件多疑

(2009-08-16 11:19:28)
标签:

车娅婷

大学生村官

媒体

李斌

三轮车夫

马加爵

110

分类: 好看时评

    随着凶手李斌的落网,成都警方公布案侦情况,女大学生村官车娅婷之死,真的是值得人们好生反思,只不过不是先前那种反思。

    先前的反思,是当地媒体听信所谓“现场目击者”的七嘴八牙腔,把凶手的职业说成是非法的营运三轮车夫,把行凶的时间说成是长达十分钟,把周围的路人说成是一派麻木冷漠,把一位大爷的被推倒成是遭到暴打,把110和120的到来说成是十多分钟后,以及有意无意把死者车娅婷往美好形象上夸。

    于是,在由媒体主导的这70多个小时里,更多的人尽展添油加醋与自作多情。如“理解”凶手,“靠非法运营开火三轮过日的粗人李斌”,哪里受得了美女羞辱,“三轮车师傅挣点钱经常被被警察城管逮”,心头火气大等。如指责凶手故意往死里打,“整整打十多分钟”,“拿车娅婷的头往墙上猛撞”等。如骂警察和医院,“不是经常说5分钟内会到么?”“打了好多次都不来”等。如夸那位大爷是唯一英雄,以及他惨被“拳打在颈部,将他一下打翻在地……对倒在地上的老人连续猛击,老人的颈部、肩部接连中拳”等。

    而最多的,是那些与媒体一样不在现场,总体上也属于道听途说的人,开始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批人与自批。其用得最多的词汇是“麻木”、“冷漠”,煽情最浓处是“这世道是咋的了”,“这座文明城市怎么了”,拔得最高处是“国民性”之类。甚至还有自我剖析极深但被事实证明是莫来由的酸诗《娅婷,对不起,我没能来救你》:“残忍的十分钟/噩梦持续”,“活着的人/问一问你的良心/冷漠为何占据你的心灵”等等。

    警方在破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用天网拍得图像还原了事实真相:凶手李斌不是三轮车夫,是一家眼镜店的打工仔,那辆三轮车是他爹用来钓鱼的。行凶过程大约一分钟,而不是十分钟。110接警后是5分钟赶来,而不是十多分钟都没来。大爷上前奋力劝阻被推倒在地受伤,而不是被暴打至“颈部、肩部接连中拳”。在场市民并没有麻木冷漠地围观,而是除了那位可敬的大爷,数名女士也严词指责施暴者。案发后,先后有三名市民拨打110。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多重要线索。还有,不是警方说的,而是事后网民对比发现的,破案前网民模拟的凶手画像与真人酷似。

    如上事实的澄清,有助于人们对这件不幸有个正确认识,更有助于人们的心理有个正确的安放。“三轮车夫”这个职业,不论它是合法营运还是非法拉客,其从业者并没有在成都大街上惹出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黑锅不能随便让人背。“女大学生村官”与男人当街打死女人这一事实无关,换言之,凶手出拳时冲的是车娅婷而非她的身份。否则“三轮车夫打死村官”就有某种“阶层积怨”或“阶层报复”暗含与诱导。110和120没有来得那么晚,人们没有必要在一件原本的不幸中增加对公安和医院的怨恨。大爷没有被打得那么惨,不是说凶手手下留情,大爷因此就少了可敬可佩,而是它含有凶手不是发狂乱打而是很有针对性。

    最关键的,是由于整个施暴过程仅一分钟,就有包括大爷在内的多名路人或劝阻,或报110,从而有力地说明市民既不麻木更不冷漠。同时也表明,即使有路人没有出手相援,也没啥可指责和自责的。突如其来地,一个男人暴打一个女人,一分钟完毕走人,谁反映得过来?谁知道二人是咋回事?现场不是有人说,他以为是“两口子打架”么?换言之,路人不必自责,“我们”不必抓屎糊脸。 

    反倒是,由于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就一分钟,目前事件倒还有若干疑惑待解开:车娅婷当时骂了句什么,让李斌倒追50米撵上施暴?骂什么都不该打是当然的,但骂什么会导致遭人往死里打,是值得研究的。没有证据表明李斌练过武,从他长相上看更非鲁提辖似的莽汉,那么他何以能在短短一分钟内徒手致人于死命?事后媒体采访李斌邻居和家属,得知他平时少言寡语,对老婆更是连手指头都不会碰一下,如此行为乖张怪异若马加爵者,可是又一个犯罪学上值得研究的范本?一个纯粹偶发的事件背后,可有着什么值得总结的深沉东西?

    ……期待着此案在审判过程中将这些疑惑一一解开。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