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52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南交大昨天的六个相对好

(2009-07-16 10:29:11)
标签:

西南交大

黄庆

抄袭

杨小凯

成思危

舆论监督

举报

评估

分类: 好看时评

    一、查处结果迟来总比不来好:西南交大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由校长陈春阳亲自宣布,经过校学术委员会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取证、证实,黄庆十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成立,且性质较为严重。同时宣布: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此时,距最早举报黄庆抄袭已两年之久。两年时间才可结论论文抄袭与否,要么是办事效率低,要么是主观不愿意,要么是客观有影响,要么是虽查出却不好处理。但相比那些至今还在死扛硬顶的当事人和单位,西南交大昨天的举措还是让人对这所百年老校心存敬意。

    二、查一篇总比一篇也不查好:西南交大此次调查的,只是校内7人联名举报的黄庆发表于9年前的博士论文《国有企业集团研究与铁路企业集团实证分析》。而近两年来网上吵得热闹的有其署名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和《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西南交大陈校长称“只审理向学校举报的论文,网络流传的,我们不理睬,博士论文是我们审理的重点。”那么就是说,另外那两篇论文是否抄袭,西南交大已不感兴趣,不愿再查,理由是没有“向学校举报”、仅“网络流传”。从讲究效率讲,西南交大的“抓大放小”是对的。但从此类事件当“一查到底”来讲,似乎又涉嫌不当放马。但从查黄庆博士论文致黄博士学位和博导资格被麻掉,又反过来证明西南交大的查处态度和力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向舆论屈服总比对舆论不睬好:西南交大此次查处自身副校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向舆论的屈服。因为两年来的网络暴光,近日来的平面媒体穷追不舍,一直以来的自家人匿名和具名举报,想必让校方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虽然昨天校长那句“网络流传的,我们不理睬”多少有些鸭子死了嘴壳子硬,但其召开校内干部大会宣布调查结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还是让人明显看到该校对舆论最终采取了接受监督的态度。至于其为何“不理睬”另两篇涉嫌抄袭论文,原因公众还不清楚;其为为何对黄庆博士论文的第四章认定抄袭就可认定他整篇论文抄袭,理由公众也还很糊涂。但对公众而言,西南交大这种终于给公众“部分知情权”的做法,还是远比那些完全不睬舆论、其实是完全不睬公众的单位和部门,要好得多。

    四、各管各的总比各不管各的好:黄庆的博士论文抄袭定案,其由此获利的副校长职务和一大堆社会名利头衔,是否随之失去?这看起来是个逻辑性问题,但办起来却是个法理性问题。因为学术问题归校学术委员会管,职务问题归教育部管,社会名头问题归社会各界管。西南交大方如今拿掉了黄的“源头”,其后面那些“支流”也就可能干枯。这个过程可能快点,也可能慢点,而到底是快还是慢,就不归西南交大的事了。从昨天起,黄庆的西南交大副校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评估专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评审专家、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青羊区人民政府咨询专家等,就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由相关单位向社会公众给个说法了。

    五、暴露问题总比遮掩问题好:此次黄庆事件暴露出百年名校西南交大,并不像校方自己所说那么学术严谨,学风端正。比如“嫌疑人”黄庆本人就分管教学,主抓学风,学生还说他抓得比较严。这让井民好奇的是,当他在“抓”学风时,比方抓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可曾有心理顾忌?可会放人一马?可会真严格要求?另外,有黄署名的那篇论文《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居然连参考文献都没有,这反映出西南交大平时对学、硕、博士生的论文,是咋要求的和咋训练的?再有,黄本人原是学物理的,后来咋读管理读到博士,弄出那么多成果,并成为博士生的导师,是西南交大对博士放得宽,是否黄本人在二“理”之间自如转身能力强?联想到黄本人还是“教育部评估专家”,就觉得那教育部、那评估,也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六、给当事人辩解机会总比不给好:昨天的真相发布会,宣布结果后给了黄庆上台申辩的机会。据说,黄镇定地走上讲台,言之凿凿地表示,自己的论文没有抄袭,而是有人陷他于不利,表示自己将申诉到底。而对刚刚的学术委员会“抄袭指控”,他的解释是,十年前写的论文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但不存在抄袭。他还辩称,被指抄袭的第四章,只占了全部论文的7%。他认为,引用教科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该算是抄袭。他说好像今天是在审判他,但这是个冤案。最雷人的,是他居然声称,“我没有抄袭,只能是别人抄我!”黄的这番辩解,到底是对己有利还是不利,随后慢慢就晓得了。但西南交大在那个特殊场合,仍然让黄上台作如此辩解,要么是自认已办成“铁案”,要么是要让该校的精英们看看黄副校长本人的态度。而不论怎样,都比那种只宣布结论不允许辩解要更有意思和意义。公众已从黄的申辩得知,黄庆没有道歉,没有悔过,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过。那么,这事就还没有完。因为舆论和公众除了期待着黄那些“支流”会否干枯,还期待着他和他的学校及举报人哪个被最终证明正确。对舆论和公众来说,“有期待”比“已结束”好。有期待才有看头和盼头,世事如戏么。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