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联生活周刊四川精神樊建川彭登怀变脸尊严感小平故里 |
分类: 好看时评 |
题目就很搞的么!到底是“四川精神”,还是“四川人精神”?恐怕该是“四川人精神”罢。因为“四川”作为一个中国的行政区域,论其“精神”,就只有说它的山川风物了。
如果是“四川人精神”,也得先把它和诸如“湖南人精神”、“广东人精神”、“重庆人精神”等区别开来,还得从“中国人精神”中剥离出来。否则,你有这种精神,我也有这种精神,或大家都有这种精神,所谓“四川人精神”也就自动消失。
再者,“精神”这玩意儿原本就形而上,一切想作形而下解的努力,最终都被证明徒劳无功。老子那句“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三联及几条川耗子似乎忘了,愈是起劲在那儿解释“是什么”,结果就往愈云里雾里钻。
现场几个川内文人,樊建川说的还大致靠谱。如说辛亥革命是由四川人先闹起来的,抗日战争是四川人拼得最凶的,抗美援朝是四川人死得最多的。尽管头一说可能有人要跳骂,但第二第三两说,那可是有详尽数字支撑的。樊先生从中得出“四川精神”是不怕死、不屈服、不认输,大致不会有啥问题。尽管这也面临别地方的人是否相对怕死、相对屈服、相对认输的质疑,但四川人在那两场恶战中的死亡数位居全国第一,“独享”一下那“三不”精神,想必算不得什么自大。
再说樊先生私人建抗川军战博物馆、三寸金莲博物馆、5.12地震博物馆等,顺带开发房地产,既被媒体誉为“一个人的抗战”,又被政府视为成功的地产文化商或文化地产商。只是三联的李美媚夸他建了“文革博物馆”,那是夸错了,或者确切说是夸早了。建那馆,至今还是樊先生的梦想。
最搞是那被李美媚誉为“国宝级”大师的彭登怀,真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人家请他说“四川精神”,他却先不先把自己的成长史、发家史、荣耀史来了个自恋式的报料,然后就把“四川精神”说成是他的拿手活——“变脸”。听到这儿,前列腺有恙的井民差点笑出啤酒来,四川人哪个不晓得,川居的变脸表现的是角色变幻的内心与情绪?莫非生活中的四川人,也一个个那么内心多变、情绪骤变?可见拿“变脸”喻“四川精神”,绝对不是个啥好东东,四川人自己怕也不大会笑纳。再说,离开剧情的“变脸”,纯粹就是个小杂耍。
可怜三联的李美媚,不知道“变脸”早已沦为杂耍,在四川的餐馆、歌厅、农家小院、婚庆典礼等场合,随时都看得到,啥人都玩得来,还神秘兮兮地说,那是“国家机密”。她的哄抬式表扬与彭的自大式表演,于是结成因果链条,一串愈说愈离谱的所谓“四川精神”,最终就以最粗最大的那环——“四川精神”是“变脸”告终结。
三联的朱主编似也掺和进来赛搞,竟把“四川精神”定义为“尊严感”。乍听起来,“尊严感”,有几分自豪,有几分神圣,有几分激励,四川人当高兴才是。可是朱主编拿来作证据的,却是“四川人为什么都愿意讲四川话?是因为四川人特别有自尊。”这叫啥话?这叫脑残语!原本的答案只能是:“四川人为什么都愿意讲四川话?”“因为四川人不会讲湖北话,不会讲湖南话,不会讲广东话,不会讲山西话……”同理,“广东人为什么都愿意讲广东话?”答案只能是“广东人不会讲四川话,不会讲湖北话,不会讲湖南话……”跟“自尊感”似乎离得比较远。
倒是几年前在小平故里广安听到的一个对邓爷爷的夸赞,可以视为某个角度的“四川精神”(确切说是“四川人精神”的概括):务实求真,绵里藏针,能屈能伸。
列位看官或许会说,人家又不是在那儿开学术会,不过说说而已,何必那么当真?那井民也就声明一下,本文也是就所谓“四川精神”,说说而已。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武书连的生意叫赵亚辉给搅了
后一篇:上周要闻点睛:风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