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那点破事儿(58)

(2009-02-22 12:26:12)
标签:

时光

博士

大师

马克思

恩格斯

分类: 校园轶闻
    如果时光能倒流,井民可能另作选择。
  那是14年前,井民面临一个向左向右的关口。犹豫着向左还是向右,怀疑着不该的怀疑,就把时间给犹豫和怀疑过去了。当时井民已浪得教授,学科组正式通过时,还未到不惑,说是同专业川内“第一少”,便有些想筋想怪想吃点猪油炒菜,想找个再登新高的台阶。
  鬼使神差的,就想到也去把脑壳上的帽子换个博士。因为此前一直是学士,从公元1982年戴起,整整戴了13年,旧了,脏了,小了,过时了,该换得了。再不换,影响形象事小,影响前程事大。再说彼时换帽已然成风,且那风还是自校园外刮到校园里。校园里愈来愈多的肥头大耳,愈来愈多的官家大车,愈来愈多的教授腰围愈来愈粗,经打听才知道,那是“读博”渐成市场。市场经济都与社会主义结合了,人生还不与市场相结合,势必发展受限。
  开始寻找业界大师,准备拜到他门下。这期间发现两个相对适合的,就找来表格开始填报。一个是某某,供职中央党校,一个是某某某,供职人民大学。二人至今还间或出来晒晒太阳,尽管一脸老皮外带老年斑。当时他们可是学界泰斗,但凡说到最权威的教材,基本都能在主编位置上找到他们,但凡申请基金什么的,多半都得想方设法勾兑他们。尽管他们未必接受某种勾兑。
  现在大家爱说,今日之中国,思想界没有大师,因为叫“大师”的没有思想。这个观点井民同意。但在当时,上两位在相当范围内被奉为大师,人家可是没有客气的。用市场语言说话,拜在他们二位门下,三年后身价倍增,获利丰厚,前程宽广又远大。
  为让二位大师“认得”,不惜在他们的著作中找由头,以便写进申请表,给他们留下难忘印象,同时让他们把对他人的印象抹掉。这颇有点小沈阳所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味道。没办法,中国的考试,大多是零和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个客气哪个倒霉。或许,老实人终究不吃亏,但老实人当下就吃亏,则是无数老实人的滴血经历。
  一句话,年轻气浮的井民,在走市场路线时,也是起心狠,下手重的角色。只是每每碰到更狠更重者,自家那点小儿科才被人忽略不计。因此常与哥们儿说起,市场经济下,千万不要以为别人比你温柔。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就在井民狂读二大师的著作时,有一个反叛的声音自心底升起,并愈来愈强烈:二位是大师么?二位值得一拜么?最后,若以感受论,当今国中真有大师可拜么?这里说的仅限是本行,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校那位,正由于知道他给高层做过报告,为高官批改过作业,在党报上发表过长篇宏文,才特别注意他说了些啥,写了些啥。结果也才十分悲哀地发现,他老先生几乎是啥都没有说。因为他所说,都是马恩列斯毛邓已说,都是把一些马恩列斯毛邓已说再细分,再归纳,再阐发。可寻着他所引的马恩列斯毛邓所说去原文中找,又发现他所做的再细分、再归纳和再阐发对有文化、甚至不必有文化,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来说,就基本是多余。再说有些他还疑似说错,或说得不合原意。最令受不了的,是但凡被他所引证、所再细分、再归纳和再阐发后,似乎马恩列斯完全就跟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一样样的了,想的是当今中国人所想,说的当今中国人所说。恍忽间,觉得马克思恩格斯的络腮胡,列宁的山羊胡,斯大林的八字胡,全都掉光光如国男,怪怪的。想到自己哪天成了他的弟子,就得学他这套本事,于夜半惊醒过来,一身冷汗后,勾去了这位大师。
  人民大学那位,似乎没太多把马恩列斯化成中国人的能耐,因而亲和。于是剩下时间全给了他,还有全部热情,以及最后的期望。但也很不幸,失望接踵而至,尽管原因另有出处。大概是用心太重吧,井民从这位大师上世纪50年代的成名作开始,直到他临近20世纪末的论著止,主要的代表作都找来狂读。结果发现,大师最早批“合二为一”,后来“批林批孔”,再后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那是疯狂年代的疯狂行为,本不必计入个人账单。然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师又批“异化”,批“资产阶级自由化”,似乎一生以批人为业,甚至批人为乐。放过他的批,专注他的论,发现也是早年直接引用马恩列斯毛,改革开放后加上邓,也把马恩列斯中国化成没半点西人西方思想家样。关键是,在大师的批与论中,能找到的是“我们”,而无“我”。就立刻想到尼采所说,如此学问,便是用“他人”(“我们”)的思想取代“我”的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榨干“他人”(“我们”)的思想血肉,制造“我”的概念木乃伊。一下就翻胃,就再也提不起报考的精神。
  要再换个专业考,井民没那跨越的本事,何况还得同意以同等学历。只好让头上那顶“学士”帽继续戴着。这帽当然早已过时,当然不上相,当然不能遮风挡雨。不是说人头上的帽子重要如开水瓶上的盖子么,井民的感受是,确实,没那玩意儿,人生会很受风寒,尤其是当人在校园端碗。但本业找不到大师,有啥法?总不能拜在一个对其“学问”深表怀疑的人门下,阳奉阴违地听他教诲么!那样做,不仅会令自己很不开颜,甚至很难保证是否控制得住恶劣的敌意。那样,此生不仅不会有大发展,反倒会惹出大麻烦。
  一晃十多年过去,往事渐入尘封,心里早已平静。没戴博士帽子的生活还是能活,偶尔甚至还能快活。尤其是亲眼看到那些不说学问,只说那些文总不通句总不顺的人,也博士了,亲眼看到那些当初大学都没考上的人,也博士了,心里就莫名其妙地涌起一丝欣慰,甚至怪头怪脑的自豪。当然,也不禁会想,当初如果不那么与市场作对,或者大胆转投他业,或许混在人世(或人市)的日子会比今日好。换言之,人生若能重来,定把河山好好重新安排。
  只是,人生哪能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