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那点破事儿(51)
(2008-12-20 10:55:03)
标签:
英语四六级母语科研职称益川敏英杂谈 |
分类: 校园轶闻 |
来码字儿时,路过校园一道关隘,都是用公路上那种隔离桶挡住的,那是不许车辆影响了考生。教学楼前的警车闪着灯,那是严正警告企图作弊者。胸前吊着各种证件的中老年人神色严肃,那是提醒考生“考官在此,诸神退位”。
井民有个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当然也包括英语。但也正是因此,在同学请求“帮忙”时,抹不开情面,帮了,遭逮住了,且是在那般戒备森严的四六级考场。结果遭顶格处罚,距毕业一年左右时被打发回了家。这事儿过去已十多年,但处罚的等级至今未减。井民还有个同事,晋升副教授的学术条件够了,评委会也过了,就因为职称英语虽通过但过期了,就不批,就让他等,结果他直等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等来那个令他耿耿于怀的头衔。井民还有个熟人,评副高时因年过55英语没参加考试,有关方面同意他“先评后补”。他想,评都评上了,老子还补它娘的个尸?便稳起。哪晓得,五年后他想再进一步,在报正高时,人事官就明确告诉他,你先把五年前的英语考合格再来。见他呆在那里似有想不通,人事官又补充道“人不能两次享受先评后补”。这下他明白了,那个“先评后补”的制度设计,是充分考虑到有人评上就会稳到退休也不补的。
在校园,如上悲剧多的是,全因那狗日的英语。遭它打击的,不仅有中文、中医、中国史、中国字之类专业的从业者,也有数理化天地生的研习者。甚至还有外语老师,就真有教英语的必考二外法语或日语,就考不过,就提不上去。然而,像中文、中医、中国史、中国字之类,人家懂的那些东西拿出来考人,不也考得人稀里哗啦么?再说他们所研究的那些东西,尽管有老外可能涉及很深,但终究水平最高者,肯定还是在咱国中。叫这些人也要英语达及什么标准,跟要唱民歌的咏叹调非要唱到多少级,实在是没啥区别。
然而,社会一旦祭起“开放”和“全球化”的大旗,很多的理由就不成其为理由了,同时很多的不成其为理由也就成其为理由了。比方本族语学得不好,甚至很不好,只要没有烂到无法与人交流,无法看书识字,社会就可以完全将其作为假定合格,然后放到一边,专挑人那软肋——外语——分分计较。其实,大多即使在四六级考试中过关,甚至过得趾高气扬的,到头来一则因为基本不用而终不可用,二则因为那本只是老外的小儿科水平,最后都等于没考甚至没学。有人诈称,学不好英语就搞不好科研。殊不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本人益川敏英,英语就烂到不敢用来演讲,因而也不愿参加国际学术会,但并不妨碍他把物理学的科研做到世界最好。
反过来问,便是在国内把英语四级六级过得很顺的,真正到了英语世界,他们那点儿相当于人家儿童水平的英语,又能为国争光为己拿脸么?园外人不晓得,园内人都清楚,这是绝对的不可能的。
历次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真的是防不胜防。井民也曾想不通,为何总有人把科研往那邪路上做,总有人把广告往那肮脏处贴,总有人把动作往那侥幸上搞,总人把前途往那危险处搁?是人的胆子太大,还是后面的逼迫太急?恐怕是后面的力量远强于前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