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那点破事儿(19)
(2008-08-08 17:51:01)
标签:
成教双学位合作野味杂谈 |
分类: 校园轶闻 |
可是,校园一不许我等自办成教,二不许我等自行招研,三不许我等自设小金库。传统的生财之道遂被掐灭,掐不灭的,仅存那发自人性的这山望到那山高。
老听人提醒,校园内某处办了“双学位”,高攀某所985,上几门课,收万把元,与那985分成,所得可观得足以笑傲小江湖。井民虽木讷,正常的功能还是有的,咋会不晓得哪家欢喜哪家愁?只是那经验好是好,咱学不了。本省用那模式办学,迄今只批准一家,及经常被提醒的那家。
另有几处虽无那种办学模式,但人家靠行业的走俏,科研经费足得老师不屑于上讲台。咱这行虽未衰过,但也从未火过,就这样不温不火至今日,吃不好,饿不死,气不坏人急坏人,难整。园外几校,成教分让下面办,虽也办得艰难,但艰难中能够挣得到钱,艰难也就属民工眼里的重活儿了。咱这校园的成教集中统一弄,学校与成教院分成后的所得,进入校园大锅饭,再往下分到眼巴巴的人头上,当然也就没人觉得拿得多了。
大活人不能硬叫那尿给憋死。便是无谓地动一动,也算做了个样子,不至叫人看成不作为,白占了茅厕的蹲位。于是假期就不敢太闲。隔三差五往外跑,以为机会就在跑中,尽管也晓得所跑大多不会有啥机会,但更知不跑就啥机会也没有。校友关系甚至私人关系被迅速用起来。比井民更忙的各位,抹不开情面,给了见面机会。虽然是三伏天,一身湿透,满脸油汗,委实不潇洒,十足很狼狈,但在当面锣背面鼓地诉求“寻求合作”中,多多少少还是答应“可以再谈”。那就等呗,据说“久等必有一禅”。但愿。
昨天又去了一个地方。那地方不能说。因为吃了不能说的东西。说了就等于卖了朋友。也是声言此行“看望朋友”、“建立联系”、“寻求合作”,也是向人家表忠心,一可以帮助搞调研,二可以帮助搞培训,三可以帮助搞项目。且全心全意,质量至上。朋友也不计较井民所言真假,那么远的地方,那么偏的县城,仅仅是朋友相见,就足以制造充足的酒饭理由。
朋友比井民心细,觉得我等一干人打大城市来,一定“高档”吃腻,便安排吃资格的“农家乐”。在一个芳名叫“九大碗”的地方,苞谷的黄,竹笋的白,黄瓜的绿,粉蒸肉的亮,凉拌鸡的红,弄得一个桌子五颜六色的,熬是好看。主人专门解释:“全都是无机蔬菜”。有美女或真不知何谓“无机”,或许明知故问,得到的进一步解答是“都是用屎巴巴浇出来的,没用化肥。”这下大家都明白了,高兴了,风卷残云般,真把那九大碗整了个一干二净。
午饭过后,天气桑拿起来。朋友问是否再“看看”,就答“不必了,多数人都来过了。”其实是怕热,再说也怕累。从早上七点半出发到此时,连坐车带参观加吃饭,六七个钟头就没歇过。朋友当然尊重我等选择,于是安排带空调的茶座,一面是滔滔浊河,一面是悠悠青山。城市里绝对没有。妥贴后还神秘告知:“下午吃点只能吃不能说的。”井民小聪明,加之环境所促,一个多少有些吓人吓己的字眼儿蹦了出来:“野味!”朋友笑而不答。匆匆离去对付莅临的上级。
于是静候那味儿。四五个小时喝茶,打牌,冲壳子,竟觉得有些漫长。终于到了六点前后,主人提醒“再打一盘就吃饭”,这才慌忙结束俗不可耐的娱乐,几分兴奋几分期待地尾随主人到了一个街边,进了一个房间,上了一道楼梯,转了一个弯,再转了一个弯,来到已经杯盘碗盏齐备、酒水饮料斟满的两个大圆桌前。这会儿瓜娃子都能明白,野味就要在这里被送进咱这一二十张嘴巴。
一席人刚刚坐定,五个大盘子就鱼贯端来。伴着一阵异香,几个菜名报了上来:“红烧水獭”、“黄焖剌猬”、“大蒜烧狍子”、“青笋炖鹿肉”、“青椒穿山甲”。如果不算困难年间吃过耗子肉和麻雀肉,井民此生算是第一回吃真正的野味儿。而一次吃这么多种野味,则可能此生也再难有几次。
承认先前心头有期待,也承认此时心头有障碍。筷子在主人的一再启发下,仍然不那么溜索。想起那年去九寨沟前面的平武,医院里看望病人,一个中年男陪护见井民长得令人放心,便悄悄对井民炫耀:“我吃过熊猫肉!”吓得井民比听到他吃过人肉还紧张。印象中曾问那人熊猫肉好不好吃,他说“跟牛肉差不多”。如今憋了半天总算小心翼翼挑了筷子“红烧水獭”,竟然觉得同当年那人说的味道也差不多。
就想不通,人为什么非得吃野味?既然味道都差不多,吃家味不更放心,更安全,更人文,更环保么?
悄悄看同桌的他她及他们,也没几人放开大夹,敞开大吃的。似乎个个都有心结,人人都有心病。也不知是中午的“九大碗”吃多了,还是真的对野味心存犹豫,总之两张桌子的所有盘子都没有见底。主人有些失望,使劲解释此味难得,非一般人吃不到,一般人要吃,这家人都不给做云云。怕遭暴光,遭罚款么!主人还说,不要小看了这家人,虽然连门面都没有,但从他爹做野味到交到他手上,已经做了这么大一栋楼起来。于是再看那楼,真的是上了规模也上了档次。但是……
天色不早,该客走主人安了。于是专程向正在另处陪上级的朋友道别。朋友提及“吃好没?”说的是那野味儿。答曰“吃好了,谢了!”说的是中午那“九大碗”。
前一篇:校园里那点破事儿(17)
后一篇:上周要闻点睛:百年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