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那点破事儿(12)

(2008-07-23 17:20:53)
标签:

恋爱

时尚

规定

分类: 校园轶闻
    校园因总是集中了时尚男女,因而最像时尚的风向标。
  单以恋爱为例。早些年,《学生手册》上载得分明:在读期间不许谈恋爱。那时候的男女学生,爱情发生了,只有让它偷偷地存活。校园的背阴处,若教学楼的顶上,花园的深处等,偶尔能见到接近的男女那么犹豫。有情人心中怕呀,有顾虑呀!怕被老师和同学看到,顾虑一旦恋情暴光,党入不了,优评不上,毕业分配也就只有拉着自己那个苦命的人儿,去往那个多数人不愿意去的地方。
  后来,学生管理手册上的“不许”,悄悄变成“不提倡”,一下就给青春男女们松了个大绑。入党、评优等不再直接与是否谈恋爱挂钩,唯一担心的,只是叫老师同学碰见了有些难为情。因此,牵手、勾腰虽然有,但不敢招摇。做着亲热的同时,还拿冷眼瞧路人。如果远远瞧见有人过来,绝对是手分得比一般同学还有距离感。
  再后来,在校期间不谈恋爱,或没有谈过恋爱,似乎已经少找。《学生手册》上再也不对能否恋爱规定个只言片语。于是男女谈恋爱时,非但不再避让老师和同学,反倒经常以大胆出位的行为艺术,让老师和同学不得不提前拐弯躲开。尤其是校方为女生的安全计,将她们与男生分楼居住,这下可热闹了,女生宿舍楼下从此男生成堆,热切的双眼望着楼内,率真的叫喊穿透铁门,里面闻声飞奔而出的,则通常与外面若隔三秋期盼的,迅速粘在一起,扭成一团。
  由于校园里不仅生活着总是那么年轻的男女,还有一天天老下去的老师,以及外面来办事的各色人等。于是就有看不惯,就有关于“校风”的批评。这些看不惯和批评多了,校方就不得不管一管。然而只有在此时才明白,管天管地管人放屁,也不及管人谈恋爱困难。发生过很多次老师直接劝导“不雅”男女时,遭到对方严重抗议和质疑。往往在这种时候,学生气,老师更气,大家都气,只是不晓得到底哪个在气哪个,以及到底大家因何而气。
  最气是有回一个高唱“严管”的老师,偏偏路遇严重藐视他的一对男女。那男女纠缠在一起占了道,老师得从旁边侧着身子才能过去。但直到老师走到跟前,他们也丝毫没有分开的意思。教师只好干咳一声,无效。再放大声音干咳一声,仍无效。教师于是扯开嗓子开骂:“太不像话了!你们是哪个系的学生?”这下那两个男女倒是分开了,但都拿诧异的眼神望着动怒的老师,望着望着“噗”地笑出了声,随即甩出一句呛死人的话:“我们没有义务告诉你,你也没有权力问我们!”结果导致这位老师跑到校领导那儿,先骂“太不像话”,后叹“世风日下”,再提“必须管管”。
  多次出现类似尴尬后,校方组建起一支专管学生恋爱风气的队伍——“校风纠察队”。夜幕降临,谈恋爱的高峰时节,队伍出发。沿着恋爱的最佳发生地,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男女学生,列队走过,边走还边用手电照照那些个背阴处。如此高调,其实意不在“抓”谁,打草惊蛇的提醒意味倒是很浓。便是温柔如此,还是隔三差五发生不愉快。比方说碰到对根本不把队伍放眼里的,那等于是在向队伍下战书:咱们就爱这样爱,你们能把咱怎样?可是等到纠察队员们问三问四折腾了大半天,人家才很认真地说,“我们不是学生”。而若要问“不是学生你们是谁?跑这儿来干啥?”人家起身就走人,随即丢下个鄙夷的目光。
  也有穿帮的。如有回校风纠察队逮了个女生,说她与男生不雅。纠正的结果,是发现那“女生”其实是青年教师。人家人长得小相,撂在另处吃香,放在此处吃瘪。当然,既然对学生都有“雅谈”的要求,对老师似乎就更应该。但是,正像一位青年教师所说,亲爱的,你告诉我,什么叫做“雅谈”?什么又叫做“俗爱”?而理论若进入这个层次,也就没法在公众场合往下谈了。
  于是大家就逐渐发现,同时也逐渐习惯,校园里肯定会有许多青年男女谈恋爱,谈恋爱的时候肯定会有类似影视剧中的动作。对这些动作,你可以看得惯,也可以看不惯。但看得惯你得看,看不惯你也得看。如果看不惯你闪开,那你是明智的正确的。如果看不惯你去管,那你就是自讨没趣,甚至是自取其辱。
  如今已没有“毕业分配”一说,不存在谈恋爱就得成双成对去往大家都不去的地方。再说谈恋爱未必与结婚直接挂钩,“毕业了我们一起失恋”,不也是这代学子的高唱的爱情悲歌么?“谈”这个动作,为什么必须配合着遵守校方的规定动作呢?校方的规定动作,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是从一墙之隔的校外,那校外的恋爱不也如此动作么?难道隔了一道围墙,谈恋爱的动作就必须有那么大的差异么?如果不是校外,那又会是从哪儿来?
  时代在前进,也许这种前进未必一定是进步。时代在发展,也许这种发展未必是向上。校园里的所谓“风气”,即通常人们爱说的“校风”,远不该是纯情男女们的恋爱方
式或动作,尽管他们的动作最具代表性或标志性。是啥?井民不晓得,自有高人晓得。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