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唉,这就是问震于专家!

(2008-07-13 11:44:45)
标签:

地震

新闻调查

杂谈

分类: 好看时评
    7月5日央视的《新闻调查》,遭遇史上最牛专家。该专家名叫张信宝,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该称号有“地方院士”之称)。主持人柴静问他:“你去过汶川吗?你了解那里的情况吗?”他说:“不用去现场调查就知道那里的情况,因为我是专家。”柴静又说:“一些科学家到那里进行田野调查,发现那里的问题非常严重……”他说:“你没看那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年轻人,没有经验。”柴静反问:“你不认为科学和事实与年龄资历没有关系吗?”他说“地质科学是经验的科学”。依他的“经验”,汶川异地重建,就是“逃跑行为”。
  也闹不明白,央视为非得要找成都的专家说与汶川地震!这些专家如果都像他们震后闹得那么明白,为何震前集体失声?时下已经有人称他们是一帮“震出来的专家”和“震昏了的专家”。好在人们晓得科学探索有难度,地震研究难度更大,才不追究他们疑似“知情不报”和“打胡乱说”的责任。
  比方,就在成都,有专门的科研院所,人民养育着一大帮“搞地”专家。上述张专家的饭碗所在,也就在成都市中心。但在5.12下午14点28分前,他们跟没这些人似的。5.12下午14点28分时,大家惊恐万状他们也没惊恐千状。因此,他们在5.12下午14点28分后说些啥,也就跟老百姓事后说的差不多,都没权威性。
  只是央视也着实为难:不找震区的专家,又找哪里的专家?外地的专家莫非就一定比成都的专家好么?
  很显然,地震这个怪物是不会让旁观者清的。就像它已经令当局者迷。如下是关于此次汶川地震的一些最简单描述和解释,外地专家与本地专家一样,都是说得个乱七八糟的——
  比如汶川地震相当于多少颗广岛原子弹?
  5月1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震专家邓乃恭说:“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5月13日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说:“相当于100颗”。同日台湾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陈朝辉说,相当于“252颗”。6月15日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说:“相当于1000颗。”6月19日,薄专家又说:“相当于5600颗。”6月25日四川省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李琇说:“相当于1000颗”。……谁若不信,网上一搜,即会晕翻。
  又比如汶川震后成都将安全多少年?
  中科院院士刘宝珺说:“至少可以安全两百年以上”。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运生说:“保守估计,至少300年成都周边不会发生8级地震。”而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讲解,应当是“3000年到5000年”。他的逻辑是:如此大地震的复发期有3000年到5000年那么长:“龙门山断裂带滑动速率缓慢,导致强震复发周期的加长,估计龙门山断裂带8级强震的复发间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
  再比如震中距成都市到底多少公里?
  有92公里说,有75公里说,有73公里说,有“70多”公里说……都说得让井民不好意思再说。因为若按公路里程论,想必是一说。若按直线距离论,多半又是一说。若按测绘结果论,必定会有一说。若按估计与猜测论,应当又有一说。只是“搞地质”或“搞地震”的专家,恐怕懂得当按哪个标准说。然而他们仍然各说不一如上。
  博学若孔夫子,也有所不知。或贵的是,孔子对自己的不知,知道得十分清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以,当两个小儿为“太阳到底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争得不可开交、求教于他时,他便从实承认无法断对错,哪怕遭到两个小屁儿的嘲笑。
  咋的,一地震,未能预报地震的专家们,反倒说起地震更语无遮拦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