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科学命运杂谈 |
分类: 校园轶闻 |
饭碗之所在,这几日天惶惶,人慌慌。余震还隔三差五,个别还面目狰狞。“5.12”余悸尚存,恐终生难忘。尽管校方请来权威机构,一番里外看过,说教学楼牢实,宿舍结实,没有不可住的险情。但凭此就要把坚守户外的人通通叫回屋内,还是说服力欠缺。
领导的下属发来短信称,要教育同学“信政府,信科学”。井民不折不扣地贯彻。不想在学生那儿遇到阻力:“信政府肯定。信科学担心。”忙问何故,得到呛闭气的回答:“‘科学’说,‘地震无法准确预报’;‘科学’又说,‘余震还可能上6级’。我们该信哪个‘科学’?”问题提到这步,对井民来说,也就达及脑水处理的极限了。于是,原本的说客,竟被“科学”锁喉。
首次真切感受科学的尴尬。或许这正是人类的尴尬。曾几何时,人类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啊!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进而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集中的体现便是相信科学可解释一切,解决一切,包打未知世界的天下。这回才晓得,哪里有这回事。就拿这场地震来说吧,估计地球人中眼下最尴尬者,莫过于“地震专家”了。近日偶尔瞧几眼电视,见他们中的某“权威”,被问及当地会否还有破坏性地震时,必答“一般不会”;被问及余震还会否形成一定破坏时,则应“可能还有”。打猜猜,摆玄龙门阵,使用逻辑“既可亦可”的逻辑诈术,尽管可以理解,主观上也肯定不想如此,但事实是“权威性”荡然无存。难怪西方某科学哲学家会说,在对若干未知领域的解释上,一些科学所提供的解释模型,几乎与宗教甚至神话分不出兄弟。比如科学关于“宇宙起源”、“生命之谜”等的解释。还好,该哲学家嘴下留情,或认大不认小,饶了科学之于“天气预报”,以及“地震预测”。
在时下科学几乎独霸话语权的时代,一旦出现科学无法说服的领域,人们就很难有所适从。比方这些天,科学在回答“是否还有破坏性强震?”时,就休想得到公众的信服,甚至必要的谅解。网上“地震专家”几成“地震砖家”,在现实中则是遭口沫猛灌。所以,拿“信科学”去劝学生回屋居住,几乎没用。然而偶的天爷!在叫公众回还是不回家居住这事上,政府凭啥?还不是只有凭科学。想起了俄国那条著名弯弯绕:“地在哪里?地在鲸上。鲸在哪里?鲸在地上。地在……”问题的问题是,因科学的不可信,牵累了政府的可信。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昨天奉领导之命,挨个劝学生回宿舍,突然发现,面对余震,当老师的咋动作,竟比科学甚至政府还管用。事情直接来源于一学生。当时,该生在耐着性子听完井民的游说时,一直瞪着三分怀疑七分惊恐的眼睛,好似在问:“你们叫我们不怕,你们怕么?你们叫我们回宿舍住,你们回家住了么?”
在,且仅仅在此时,井民那消失已久的自负,变成了禁不住:“我就天天晚上回家睡,而且住的是七楼!”学生于是不再说话。同伴赶紧帮腔:“成都几千年就没有大地震过,主要是地下是现代冲击平原,软,跟铺了层床垫一样,即使周边有大地震,传到这儿力量也马上减小。”这倒提醒了井民,也赶紧对补充再补充:“说得极是!这回汶川地震,成都离汶川比青川近得多,破坏却比青川小得多。都江堰离成都那么近,却比成都损失大得多。那些地方地下硬,地震来了硬抵硬!”
情知不是科学。最多貌似科学。但效果是那学生同意回屋睡觉。
回来的路上,把感想说与同伴听。还想发挥“科学尴尬”那感想,没想到,同伴却说:“啥‘科学’都没你这几天在一直家住管用。”
井民听罢,陷入傻脑袋望天状:偶是一直住在家里,但那不是因为信奉科学,也不是因为自己瞎胆大,而是因为相信命运。觉得在科学也说不准的时候,生死其实是完全可以并且只能交与老天安排的。
可是,信那些个不入流的玩意儿,与井民这个多少靠“科学”吃饭的教咕咕来说,不也十分的讽刺与幽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