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火星人好奇心孤独开普勒计划杂谈 |
分类: 另类科普 |
其实,只要人类想像力还在,好奇心尚存,在地球内外发现“像人”的东西就经常。宇宙万物,不像这个就像那个,彼此有点挂相十分常见。生性好奇的人类,用充满想像的眼睛,把与己不像的东西过滤掉,留下与己相像的东西,有啥困难?著名的三峡十二峰中,那位壁立千仞的“神女”,被人认定之理,不就跟这幅“火星女”一样么。
再说,在人类能够观察到的星球中,火星表面色红,极冠色白,中间有“运河”,跟地球相似,想像那上面可能有人,也是合符逻辑的。在此心理动机驱使下,关于火星人的猜测,早已远远脱离科学的逻辑,在艺术的轨道迅跑。若《大战火星人》,《火星叔叔马丁》等,演得煞有介事,看得身临其境。至于有关“火星人”的读物,抢了多少娃娃的眼球,就更不消说了。
或许,关于火星人的种种猜测或传说,在科学家眼里一开始就是荒诞的,因为它们缺乏起码的实证支撑。但令系列井民感兴趣的问题也就连带产生,一个在科学上几乎不可能的存在,为何在世人眼里会那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呢?若仅仅归咎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又怎样解释地球上以及地球外几乎一切人类目前不解的神秘现象,若通古斯大爆炸、百幕大三角、麦田怪圈、UFO等等,最后都会绕来绕去绕到“外星人”上去呢?
这说明,在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想像力背后,还另有深刻的原因在支撑着人类的好奇与想像。井民认为,那便是人类这个地球上的万类之灵,于内心深处的深深孤独。人类虽在地球上存在了几百万年,但迄今仍未发现一个真正的难兄难弟。猩猩猴子之类,也充其量只是“像人”,而远非“是人”。最悲哀的是,它们纵然费尽吃奶的力气,也不可能进化“成人”。没办法,这基因的决定,也是老天决定。而其它的动物,离人就距离更远。所以,人类在地球上是没有可交心的朋友的,人类在地球上是形单影只的。科学家早已得出结论,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本身,已经是个概率极低的偶然,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人类独在地球,真的是若陈子昂君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啊!
但是,不死心的人类也会想,地球上没有同类,地球之外呢?因为科学告诉人类,地球人是地球环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的产物,那么,如果地球以外的某个星球也有与地球相似的环境,它会不会也会产生人类或类人呢?由于宇宙无限大,星球无限多,地球人如此的想像有的是延展的空间。一代代的地球人在潜意识中坚信,没有找到外星人,不等于不存在外星人,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等待,要做的只是寻找和打探。所以,只要一有余力,地球人就会往地球外发射寻觅外星人的探测器。尤其是地球老大美国,其宇航局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实施“开普勒计划”,直接是向太空发射先进的望远镜,以期深入“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去探索那里的水、氧气、有机物、生命甚至人类或类人的踪迹。
畅想真有那么一天,地球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孤独,浩瀚的宇宙中有自己的同类,地球人与外星人的文明对话,竞争合作,也就可能会提上议事日程。那时,地球人从来就冤怨不解的各种纷争,或许也就会大大减少,或许就会空前地团结,于是空间科学就顺带帮助人类实现了他们的世界大同梦想。
前一篇:上周要闻点睛:居安思危
后一篇:林丹:千万不要被李矛捏住了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