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色.戒》完整版碎感

(2008-01-04 15:34:21)
标签:

色戒

本能

男人

女人

杂谈

分类: 影评博文
    夜半看《色.戒》,有期待,没有反应。先前听到过那么多,没有期待是假的。何况看的是完整版。没有反应,自己也不相信,然而却是事实。这里说的反应,包括心理的,也包括生理的。毕竟看的是完整版。
  最令人称道、最令人期待、最饱受争议的,当数那删节版中没有的几分钟。然而看过的印象是,李安是认真的,严肃的,艺术的,至少在服务他的想法和目的上。那场面不是硬贴上去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拿套话来说,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是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
  同理,梁朝伟和汤唯也是认真的,严肃的,艺术的。那衣服不是随便脱的,那三点不是随便露的,那动作不是随便做的。如果没有那三段床戏,易先生便不成其为易先生,麦太太也不成其为麦太太。更进一步说,没有二人的三段颠鸾倒凤,《色.戒》便不成其为《色.戒》。
  梁朝伟的肉体还看得,没有中年男人的赘肉,很酷。尤其是他那始终如一的表情。汤唯的胴体很好看,不输欧美明星。尤其是她身着外套、戴着礼帽的高身条,很美。迷离的眼神很动人,很媚人,也很勾人。老鬼易先生从看她的第一眼起,就掉入情网,那不是因她的心计,而是因她的美媚。
  三段床戏层次分明,功能各异。霸王硬上弓,缠绵忘情做,灵肉相与融,观众可看得十分真切,易先生在一步步破戒,麦太太在一步步蜕变。如此才有最后那粒绝美的“六克拉”一晃,原本担负暗杀汉奸任务的麦太太,迅速变成放易先生一条生路的死心情人。只是看过莎朗斯通主演的《本能》者,会对此有似曾相识之感。确实,三段床戏,几套动作,以及露点的程度,《色.戒》都酷似《本能》。这大概是《色戒》在欧美市场远不如在中国那么火暴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井民之流没再有反应的主要原因。
  易先生乃资深汉奸,阅人无数,包括阅女人无数;狠毒无比,包括对放他生路的恩人。照他亲口所讲,“破获”或“处理”的间谍一大把,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脱他的眼神。按说他不至于栽在所谓麦太太这个实际上的学生妹身上。然,是人就有弱点,是男人就有男人的弱点。比如好色。“不喜欢黑暗”的易先生,喜欢上了亮丽的麦太太,这是本能,是人性,与其政治归属,职业素养,人生修练等,没多大关联。何况他生活的那个圈子,以及他那只知搓麻将和赏钻戒的易太太,哪能给他麦太太式的温柔与消魂。就想,张爱玲原作之所以题名为《色.戒》,首先是告诫易先生式的男人的吧?
  麦太太原本是在读学生,一个本名王佳芝的业余话剧演员,有爱国热情,甚至有爱国热血,独无勾人之技,更无勾人之心。是战争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是同为爱国热血青年的同学,教她学会了勾引人与与人作爱。悲哀的是,教会她这一切的同学不仅不是她之心仪,反倒是她心之厌。但“爱国”的冲动太强烈了,“杀汉奸”的目的太崇高了,她为那神圣的动机所激活,自身也变得神圣起来。羞涩一瞬间消失,勾引术一瞬间成熟。战乱对人生的改变彻底,在麦太太或王佳芝身上表现得如此令人惊心。这是井民以为的《色.戒》最深刻处之一。
  故事是充满悬念的,层相扣,环环相连。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只是在后面才有所谓最热卖之点。但观众不会觉得前面乏味儿,就像不会觉得只有那三段床戏才有看头样。其实,全片的床戏当是五段,被忽略的,是梁同学对王佳芝行性启蒙那两小段。梁同学有嫖妓经验,其他同学没有,这竟然成为王佳芝不得不的主要原因。既是不得不,就不可能有灵肉相融,于是那床戏很麻木,很机械,很被动。梁同学第二次“教学”时,在上面边动作边说“你终于有点感觉了”,王佳芝在下面边接受边冷冷地断呵“少说那些废话!”这两小段床戏是后面三段床戏的前提,铺垫,衬托。有了它,才晓得后面的床戏,易太太或王佳芝是怎样的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享受。
  作为同学,想出用女同学去色诱汉奸的点子,真亏他们想得出。作为同学,自己同意牺牲色相甚至生命,真是傻得出奇。放在别的任何时候和场合,没有人能这样想和这样做。尤其是居然不论是否有感情,甚至是否有感觉,为让献身者能够更好完成任务,竟让有嫖妓经验的同学去完成性启蒙,如此荒诞的想法,居然也能成为事实,人们不难从中体会到,人们受强烈的政治理想鼓舞时,会干出多少寻常想也不敢的事情来。在这里,我们看到张爱玲、李安们对那个非常时候的非常认识和把握。这种认识和把握是深刻的,独到的,甚至是怪诞的。
  麦太太最后终于还原王佳芝,一切暴露后,她与策划并实施那个阴谋的同学们,一道上了刑场。在那个易先生最不喜欢的黑暗里,她与同学们被威逼跪下。迎接他们的,是易先生一贯的严惩不贷。夜幕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不知她那迷人的眼睛里是否因后悔而滚出泪水,亦不知她那娉婷的身姿是否因恐惧而瑟瑟发抖。但从她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在一旁的嗷嗷惨叫可知,至少他们在死亡降临的那一刻是恐惧的。想当初那般英气勃发,那般豪气冲天,那般不惜工本,那般策划周密,可就在接近成功的最后一刻,因王佳芝变卦,麦太太现原形,一句“赶快跑!”使所有制的努力前功尽弃。而王佳芝自己,也并未因临降放走易先生而保全自己。秀才造反的幼稚,青年革命的简单,这这样遭到张爱玲与李安们的无情嘲讽。这种嘲讽因其具体入微的情节和人物,让我们看得心紧,也觉得有失公允。
  或许,张爱玲和李安只是想告诉男人,再诡也诈再阅人无数,也不能坠入情网。再或许,张爱玲和李安只是想告诉女人,再漂亮再美丽再有媚力,也不能拿来当作手段,哪怕那种手段是服务于高尚和神圣的目的。毕竟“色”字头上一把刀啊,弄不好就会丢掉一切,甚至生命。男女都必须于“色”之上做到“戒”,都必须做到始终把持,始终坚守。于此之上,不能有侥幸,不能有幻想。
    一般来说,这是对的。然而,作为一般的此类告诫,人们因司空见惯而充耳不闻。因此,对内中道理有深刻感受与体悟的张爱玲,或许还有李安,将老问题置于“抗日青年暗杀汉奸”这一特殊背景下,似乎是想说,即使连如此神圣与正当的目的,也不能使“色”开“戒”,又何况其它场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用心是良苦的,选择也是精心的。
  然而,拿“抗日青年暗杀汉奸”作背景,去告诉人们那样一个老套的道理,似乎有些戏谑神圣,甚至亵渎神圣。因此,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的国人,看了《色.戒》觉得不舒服,觉得是非不分,觉得为汉奸张目,甚至觉得嘲讽先烈,还真的不是他们的感觉本身出了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