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闻月亮上曾经“有人”

(2007-11-07 08:45:00)
标签:

时事评论

嫦娥奔月

约翰斯顿

阿波罗11号

人类遗迹

分类: 另类科普
    伴随中国“嫦娥”的奔月,一则万分扯人眼球的科闻,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前高级雇员约翰斯顿10月30日的公开暴料:美国宇航员登月时曾发现,月球上曾经“有人”。
  此消息之扯眼球,一是暴料者的身份,二是所暴之料的威猛。以约翰斯顿在美国航空航天局23年的经历,尤以“阿波罗11号”登月后他主管数据及图片处理,人们就当晓得,他的料虽然是通过媒体所暴,却远非一般媒体的暴料能与之相比。据约翰斯顿的当场展示,类似建筑废墟、巨大玻璃穹顶物体、石塔以及如城堡一样的空中悬挂物等的照片,都是他当年的偷偷藏匿,如今终于暴露在地球人面前。
  约翰斯顿暴料的时间,选在中国“嫦娥”奔月期间,既是受到“嫦娥”激发,更是为之增添助力。他要用地球人至今不知的内情,回答人类为何要花那么多的人财物力,甚至不顾巨大的风险与重大的牺牲,往那不知深浅的宇宙空间飞行。俄、日、中、印等航天老手与新贵,如今探月甚至登月的兴致都十分高昂,就连38年前就已成功登月的美国,也宣布2020年前还要再登一盘。内中深义用另一位科学家的话来说是:“新一轮的竞赛结果,将决定地球上每个人的命运。”
  众所周知,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它是怎来的,它上面有些什么,它起些什么作用,它会给地球带来什么等等,便是仅满足于地球人的好奇,不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也是收不了这份儿心的。还不要说地球上如今资源枯竭,地盘打挤,便是出于寻找新栖息地的功利目的出发,把这个近邻的奥秘打探清楚,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那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与其说是美丽的爱情传说,不如说是深邃的人类沉思。
  或许有人觉得,取月亮资源地球用,无异于远水解近渴。比方那个叫氦-3的玩意儿,再可供地球人用多少万年,以至彻底解决地球人的能源危机,但时下单边飞38万公里才挖得回几锄头式的采集,等麻雀儿衔树枝似地好不容易一点点盘够时,黄瓜菜都凉了。可是,作如是想本身,便是在以今人之心度后人之腹,哪个晓得后人会有多聪明!比方现在十几天才飞拢月亮,将来通过“星际高速”,说不定几个钟头就到了;现在“一锄头”才挖几斤,将来说不定一趟就能载回好几吨。毕竟,今人的几乎所有,也曾是古人的想也不敢。
  再说那“人类遗迹”,更不可轻易说不可能。因为科学已证实,再是高级的文明,只要一经消失,区区十万到十五万年,就可被自然彻底抹灭。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以及月球上曾经有过人类或类似智慧生物,甚至有过高级文明,不是荒唐的想像,而是合理的推论。
  于是,未来人类的所有登月行动,便有了更深的含义和更多的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