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社会角色演员 |
分类: 个性随笔 |
将演之角,据说是男一号。百十位青年才俊与我共舞,千余名心高气盛者看我演出。
或许,在人是求之不得。然在我,真的不是理想的选择。
尽管选择我,也不是多角度领导均在的导演组的最理想。
艾略特说,人都是演员。我满心赞同,并狗尾续貂《我们都是演员》。
我演过的角色,主要有丈夫、父亲、教师、某“记”、某“长”。有些演得将就,有些演得拙劣。
一次次地扪心自问:啥角色是你的最适合?
结论出乎自己的意料:自己。
我本质上是个本色演员。因而纵然费劲吃奶的力气,出演远离本色的角色,都会很吃力。
我生性自由、浪漫、唯美,能张扬这一生性,就能把那角色演得出神入化。
但生活从来不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
扮演丈夫,钱全交,力全出,其它全无,只能是基本称职。
扮演父亲,有关爱,有付出,更有缺欠,只能是勉强合格。
扮演某“记”,负责百十人“思政工作”,调和过吵架的夫妻,平息过打架的学生,打捞过落水者的尸体,组织过经常的贯彻学习。但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只能是观众认可。
扮演某“长”,做过规划,谈过合同,写过文稿,编过小报,一些被导演组采纳,一些被导演组抛弃。只能是大致胜任。
其中一个“长”,上无领导,下无隶属,左右无邻,两个孤独的男人,表面分主副,实际各干各。多次怅叹:欲渡黄河霜满天,举目四望两茫然。
另一个“长”,上下左右皆备,多角度领导齐全,麾下男女十一人,三四间办公室打转,两三层楼房蹿动。看似整天忙得一塌糊涂,却在夜深人静时,空得自己也心慌。
而我即将出演的角色,又是一个“长”。且配角更杂,观众更多,要求更高。这叫我怎能心安!
唯一与我本色接近的,是扮演教师。曾一次次与这个角色心灵相通,气息相近,我即是他,他即是我。
但即使是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所体会到的,仍然是“这是个职业”,甚至是“这是个饭碗”。
次于教师的,是曾经反串过的角色,如辩手和博主。辩手让我享受了镁光灯的聚焦,观众的掌声和报纸的夸奖。博主让我体验了抒发的愉悦,张扬的快意和知音的互动。
还有偶尔的群众角色,因无知无畏和想入非非带来意外剌激。如把某个“理念”塞进某个报告,如把“一年美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橙绿时”献给某个讲话。无人知是我捉刀,独自回味人说好。
还有,导演组令我得暂时兼任现在的角色。众所周知,“暂兼”的角色最难把握。这将是对我表演功力的最大挑战。
开场锣鼓已渐渐迫近,追光已缓缓打来,耳幕已徐徐撩开,执行导演已轻轻倒数,我的心咚咚直跳,我的头刷刷变白,我的脚瑟瑟发抖……
前一篇:脑袋与脑袋的对决背后
后一篇:朋友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