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好看时评 |
以个人的口味论,杂技《俏花旦》、舞蹈《小城雨巷》、武术《行云流水》、小品《回家》,当算精品。
《俏花旦》与《小城雨巷》,既好看,又耐看;既养眼,又赏心;既国粹,又时尚。
《行云流水》尤令人称奇,让人惊叹。武术全国冠军(其实也就是世界冠军)们,身手不凡,功力超群;汇入其间的舞者,其优美的舞姿,与冠军们非凡的武姿,刚柔相济,珠联璧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只有我中华才有得起的艺体佳作。
小品《回家》,结构谨严,包袱自然,表演上乘,内含健康。既充满笑料,又富含温情。郭东临的表演让人刮目。估计今后他将越出某洗衣粉的形象代言,大步进入某些大品牌。
朗诵《心里话》,小品《考验》,舞蹈《飞弦踏春》,属于好的或比较好的。
虽然严格地说,《心里话》的表演者若不是打工仔子弟,此节目的影响或效果将大打折扣,但在整台太多假、滥、空、艳的节目里,如此真正来自生活、来自草根、反映民生的节目,仍然会以真情打动人。
《考验》虽然夸张得有点离谱,扯结婚证得用弹未来老丈人的脑袋为必要条件,让人不禁推论其婚姻最终非善。但该节目秉承“要俗就俗到家”的宗旨,还是把过度的夸张演绎得有那么点点合符逻辑。关键是,不必使劲儿挠观众的胳窝儿,也会得到几声真笑。
《飞弦踏春》中那群来自藏族同胞,让观众见识了什么叫“高原风”,什么叫“发自内心的笑”。仅凭那气势非凡的舞步,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就足以把那些硬挤出来的欢颜给比了下去。
相声《咱村里的事》,不说好笑不好笑、好看不好看,单说冯巩那连喝3碗水的情节,就让人想到二十年多前春晚的“陈佩斯吃面条”。而他那最后推着车走的情节,又让人想起他本人几年前曾经的台上拉车转。短短几分钟,就让人记起“好像见过”,也就很难说好了。
小品《策划》,可谓赵本山近年小品中的最次。故事承接生硬的“黑土”与“白云”,主题虽反映时下人人熟知的“恶炒”,然由于《卖拐》中那类环环相扣的包袱不再,《相亲》中那类内在的感染无有,甚至连以往每每出口就会成为“流行语”的精彩语句也告消失,加之结构不太完整,逻辑不太严谨,包袱不太有戏,有的只是似曾相识的“脑血栓病人走路”、“冷不丁跌倒在地”,以及恁把正常人“忽悠”到傻儿叭叽,因而这个胡编乱造的小品,也就绝对称得上是赵本山的败笔了。看来,老赵离开那片黑土地太久了。
最让人恶心的,也是最不可饶恕的瞎编,是潘、金二人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不说拿离婚说事已落旧套,也不说那网恋的主角成天背着电脑似的有多不么靠谱,只说二位那大把年龄了,还那么绵长、那么大声地“网吻”,就足以让人产生不良生理反映了。理解不了:经过那么多道关卡的审查,这个情节或表演的毫无美感、只有恶感,怎么就没有人给半道拦下呢?
余下,就是那种有亦可无亦可,或演了、看了、忘了的节目。即便要说说它们,也都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因为电视机一关,“它们”叫啥、谁演谁唱,都再也记不起来。遗憾的是,此类节目数量上至少过半,它们与任何大型演出的节目相比,都丝毫没有优势。换言之,它们可随时从全国无数此类节目中,任意抽取几个来拼入春晚。
看来,导演大概把“雅俗共赏”错解成“雅的和俗的共同拿出来供人欣赏”,并同时又把“俗”理解成“粗俗”和“庸俗”了。不然,咋会弄出如此艺术质量上严重不匹配的一台节目呢?
突然想到,春晚也像人,杰出的和差劲儿的都很少,平庸的和一般般的最多。因而也就觉得,当像对待人一样对待春晚,不可苛求它全部杰出,也不可把它贬得一钱不值。
前一篇:幸福像剌儿一样——井民命酸
后一篇:俗说哲理:正着数,倒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