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性随笔 |
井民对上述消息的真实性没有半点怀疑,包括更早的大学生做保姆、卖猪肉、当殡葬工等。然正是如此,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哪个大学生不曾怀揣斑澜的梦想?哪个大学生的梦想中包括了足浴、保姆、卖肉与殡葬?父母花了几万血汗钱,自己用了三四年不等的黄金时间,最后到上述岗位找饭碗,请媒体、大学生本以及他们的爹妈都老实回答,到底是心甘情愿还是实出无奈?此结果到底是应当受到称赞还是应当激起伤感?
把井民的泪水弄得久悬欲跌的是,自“大扩招”以降,也就区区七八年光阴,“天子骄子”成“引车卖浆者流”,大学生咋贬值得如此快速?而大学生价值狂贬的背后,是否大学本身价值的狂贬?若是,井民还在大学站台的人,还有足够的底气直面台下数十数百满含期望的眼球么?
社会当然需要素质相对较高的浴足、保姆、卖肉者、殡葬工,但这些人才的培养完全用不着大学,中技甚至短训班足矣。用大学专科的三年、本科的四年,去培养和造就上述人才,是对大学资源的浪费,也是对那些人才家庭投资的浪费,还是对那些人才自身的智力、体力和时间的浪费。
井民打死也不相信,人的脚板儿在大学生手下会比在非大学生手下更舒服;井民打死也不相信,家庭事务在大学生的打理下会比保姆管得更舒心;井民打死也不相信,猪肉在大学生屠夫的操刀下会卖得更受消费者欢迎;井民打死也不相信,死人会大学生殡葬工的修理下更叫家属及生前友好满意;井民打死也不相信,上述那些行业的从业者用得着那么多的科技、文化和知识,以及那时下最容易让歹人拿来懵人的所谓“高素质”。
井民倒是固执地认为,政府当从上述一而再、再而三的消息中深思,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在校大学生已经过2000万,百姓的“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中国高等教育也几年便撂下“精英”步入“大众”,可是,与之相伴而生的大学生就业严重困难,愈来愈多的大学生不得不弃原本的专业与知识、不得不做原本的未学或基本未学工作,这是不是个问题?若是个问题当怎样解决?若不解决当会有什么连带影响?因为现状不是大学生及他们的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本意,也不是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初衷。政府得拿出点办法来解决这个事实上已经愈来愈严重的社会问题,愈来愈严重的社会不和谐,愈来愈严重的愿望与现实背离。至少,不能像某些媒体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痛地夸什么“观念改变”之类。
还想对某些想较劲的人提前打招呼:拜托不要对井民说什么“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因为本话题无关“革命工作”;不要对井民说什么“任何自食其力的行为都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本话题无关“尊重与否”;不要对井民说什么“大学生的高素质干那些工作更适合”,因为井民恰好对此万分地怀疑。
井民带着欲跌的泪珠想说的是,若我的学生出了校门是到那几处就业,那将不是他们无颜见井民,而是井民无颜见他们。他们没有心理障碍,井民心理障碍严重。
前一篇:骄傲使人落病
后一篇:不是恶搞,也不是善搞,而是戏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