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叮叮猫儿”不该飞到那样的观众面前

(2006-10-26 18:22:23)
分类: 个性随笔
    上周日(22号)的四川电视台《非常话题》节目,邀请了重庆一位45岁左右的女子,到场谈她的“悲伤的事业”,即靠替人哭丧挣钱。女子真名大家多记不得,但她的艺名“叮叮猫儿”,却与她那独特的发型一道,成为当地民间一个响亮的名牌。
    节目不错。选题尤好。确实是个“非常”的话题。
    必须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叮叮猫儿”:该女子原为一商店员工,人到中年遭“买断工龄”后,丈夫离她而去,她独自带着孩子,靠区区2万余“买断”的钱过日子。生活过得紧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人发现“嗓子好”,经人介绍,进入替人哭丧挣钱的悲伤事业。为了多挣钱,在长期的“悲伤实践”中,“叮叮猫儿”自创了“跪哭”,即不仅情绪来得快,三几分钟内即可泪飞顿作顷盆雨,且能边痛哭流涕边跪着爬向死者的棺材。而按当地的风俗,那棺材通常不盖严,里面的死人清晰可见,昏暗的灯光下尤显阴森恐怖。由于“叮叮猫儿”态度认真,拿他人的老人当自己的老人;业务熟练,做他人所不能做的唱哭跪哭;服务周到,叫哭就哭叫笑就笑;哭丧用情,哭得声嘶力竭如丧考妣。“叮叮猫儿”由此在重庆竞争激烈的“哭丧界”享有盛名,自然经济上也日渐宽裕,及至将一个单身的中年帅哥“发展”成男朋友。
    在整个节目中,出身如此“低贱”的“叮叮猫儿”,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主持人叫做啥就做啥,十分配合。甚至叫她现场“来段悲的”,脸上也马上睛转阴、阴再转雨,极为投入地表演了一段如泣如诉的“哭丧”,情绪失控到甚至需要她那老实的男朋友搀扶和安慰。其情其境,令人酸鼻。说实话,就其声音表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现场驾驭能力,气氛操控能力以及艺术感染能力而言,“叮叮猫儿”的水平丝毫不在一般艺人之下,甚至比多数艺人更好。因为她真正热爱这行,真正钻研这行,真正懂得这行。而她之所以如此“真正”,则是因为这行目前是她最合适的生存之道,是她的立命之本,是她的饭碗与活路。而许多艺人的表演,其实是无须动真情、下真功的,因为她们的饭碗早已不是个问题。
    在整整四十分钟节目里,井民十分入戏,甚至十分感动。湿润的心田只有两个字始终在翻滚腾跃:“敬佩”。一个中年女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与靠山的单身母亲,不等不靠不要,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用多数人需要却又不屑的方式去生存,去养育孩子,去替人告慰死者,去替人安抚心情,如此的自尊自强与自立,说“理解”都涉嫌贬低。老话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践”,现在似乎不这样说。但要知道,孔夫子早年也干过类似“工作”啊!据说他曾在治丧乐队干过吹拉弹唱之类,并引为终生难以抹灭的记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说实话,若要能用其它方式挣到钱,谁又愿意用自己的真情去哭别人的丧啊!一切劳动者都应当得到社会的敬佩与尊重,这是文明社会的起码表征。
    节目的遗憾恰在于参与的观众,尤其是部分“专家”和大学生。他们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甚至缺乏起码的同情与理解,竟然说什么“叮叮猫儿”是在“出卖感情”,是在“替那些不孝之子尽孝道”,是“把一场严肃正经的事情整成搞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整个“哭丧”甚至就是一个“陋习”,不值得提倡,甚至应当取缔。也有好心人建议,“叮叮猫儿”应当另择生路。瞎球扯!她要是能找到更好的挣钱方式,还要你来“指点迷津”!
    最想吐那几个“家”几泡酽痰!他们有搞法律的,有搞心理的,也有搞教育的,说起来都是一套套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微言大义,或纵横天际,然说来说去就那几句,即除了抽象“肯定”一二句外,全是具体的否定甚至是批评。正确倒是正确,系统倒是系统,对头倒是对头,就是一点儿用也不管,就跟白说一样,甚至比白说还不如。直说得“叮叮猫儿”及男朋友无言以对。偶有个别替“叮叮猫儿”说话者,也迅速被“主流专家”打哑。以至节目后期,“叮叮猫儿”和男朋友呆在那里,作受教育状,作聆听状,其状甚惨。
    在川渝两地俗话里,“叮叮猫儿”是蜻蜓的别称,形容蜻蜓这个自然界的小精灵,长了对猫儿一样的鼓眼睛,机灵地转来转去,自由地飞来飞去,寻觅着可能的敌人与食物,降落在心累体乏的黄昏。虽然渺小,虽然不起眼,但有自己驰骋的天地。可如今,一心向往蜻蜓一样卑微却尊严地活着的“叮叮猫儿”,却要听大学生或什么“家”说三道四、说长道短,大学生及“家”们,能说出“叮叮猫儿”听得懂的话么?“叮叮猫儿”做的事,大学生及“家”们理解么?那些个不知饿汉饥的饱汉们,满嘴的“高雅”、“文明”之类,全是建立在衣食无忧基础上的瞎说,犹如他们打着馊饱嗝时说出的饭菜评语。
    “叮叮猫儿”,自由地飞你的吧!千万不要听那些“四眼”的——尽管他们那眼睛也颇似叮叮猫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