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性随笔 |
超女赛让超女的出彩成为提高收视率的道具。青歌赛让选手的出丑成为提高收视率的道具。
超女赛的明星是超女,也是黑楠、顺子、柯以敏等评委。青歌赛的明星是选手,更是余秋雨、徐沛东、赵易山等点评家。
超女赛找了伊利和蒙牛。青歌赛找了五洲、大红鹰杯、步步高、哈药六以及隆力奇。前者赞助商主喝,后者赞助商吃喝抹齐全。
超女赛再是不好,基本上还是把观众锁定在超女本身的唱、做上。青歌赛再好,基本上是把观众套在那可能的“洋相”上。
超女赛评委自知不是专家,不敢正说,错了不敢坚持。青歌赛评委是专家,是大专家,正色说事,正点评人,错了自己也会圆说。
超女赛隐含的是,唱歌也是文化,因而无须再考其它文化。青歌赛的隐含是,唱歌似乎不是文化,因此非得再加考其它文化,否则就不是个正经的文化活动。
超女赛时有引人入旁门感觉,比如煽情,赚眼泪,引观众目光到超女唱歌外。青歌赛引人不欣赏唱得怎样,而关心答得如何;不是听唱中享受,而是观丑中寻乐。
超女赛定位于娱乐,不敢往艺术上靠,成功者不叫歌手,不叫歌星,更不敢叫歌唱家。青歌赛定位于艺术,获奖者至少叫青年歌手,至多叫歌坛新星,最多叫青年歌唱家。
超女赛打擂,行与不行,高低上下,就比唱,比人好看。很残酷,很粗糙,很直接。青歌赛竞争,行与不行,高低上下,比唱又不仅仅是比唱,比好看又不仅仅是比好看,还要比演讲,比背诵,比填空,比记忆,比“文化”。
超女赛常有难堪,比如两位好姐妹不得不PK掉一个时。青歌赛也有难堪,比如在非要让人家那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连汉话都为太会说的选手答“青藏铁路的最高站”,让那两位来自四川的羌族汉子回答“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克里姆林宫分别位于哪个国家”。
超女赛想法简单,唱歌就唱歌,跳舞就跳舞,最多唱歌的同时又跳舞,跳舞的同时又唱歌,载歌载舞是也。青歌赛想法复杂,唱歌哪里只是唱歌,唱歌时还得想着知识,跳舞时还得注意文化,好像唱得再好答不上那几道题也不算好。
超女赛告诫落榜者的是,今年唱不过人家,回家好好练练,来年争取唱到前面去。青歌赛给落榜者的暗示是,“文化”那一分半分的,关键时刻可以决定你是进还是出,回去好好读读中小学课本,以及背背组委会发的那些辅导材料罢。
超女赛的逻辑是,唱歌比赛就比嗓子,比盘子,比条子。青歌赛的逻辑是,唱歌比赛既要比那“三子”,还要比书袋子。按超女的逻辑,同为艺体文化圈儿的刘翔,最先撞线就是冠军。按青歌赛的逻辑,即使刘翔确实最先撞线,也还得答几道“文化”题。
超女赛主办者公开商业性质,喊明就是要几家都赚钱,大家来进贡。青歌赛可不这么直接,更不这么露骨。它把挣钱的目的埋藏起来,遮起来,用“文化”包裹起来,虽然途径还是赞助、短信、广告,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公益事业,是在为民族歌唱艺术做贡献。
超女赛评委柯以敏等回击批评有术,称“个性化”评点是时尚。青歌赛评委余秋雨反驳质疑有方:“如果是我讲错了,观众们翻字典找出错误,我很高兴。在13亿人口当中,这几个歌手懂不懂不重要,但是在这样的夜晚中,让千家万户重新读两句李白的诗,重新看看范仲淹的文章,这是愉快的。”以及:综合素质考试“本身就是一个游戏”。
超女赛那样弄,当然是故意的。评委的“毒舌”与超女的现丑,构成了该档节目的看点和卖点。青歌赛这样整,没人承认是故意的,但人人能分析出并非无意。央视在回答对其文化素质考核的质疑时,承认收视率调查显示,青歌赛收视曲线的顶峰,就出现在余秋雨等同歌手的对话和点评上。这等于承认上述效果在央视料定中,甚至是其刻意的追求。
超女赛洋相百出,有破音的,有走调的,有摩仿拙劣的,有唱做不协调的。评委逮住猛洗刷,猛挖苦,观众逮住狂笑猛贬,当事超女猛流眼泪。青歌赛没有破音的,没有走调的,有摩仿但没有摩仿拙劣的,有动作但没有动作不协调的,但有认不得自家国旗的,有说不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有不知道04年奥运会在哪儿办的,有说莫扎特弹奏的是电子琴的,有说“莘莘学子”的意思是“形容学生的学习条件非常辛苦”的,有说“杯水车薪”的意思是“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的,有说“百步穿杨”指的是“百步之外射中了杨六郞”的,有说“管中窥豹”是指的“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的,有说长安街在美国的,有说浅水湾在青岛的,有把“这个国家的首都以啤酒闻名”答成“法国伦敦”的,有答“满城尽戴黄金甲”是“秦朝李自成”的,有答“大力神”杯“和火车有关系”的,有用“好想你”接“一日不见”这句诗的……当事者尴尬,评委遗憾,观众笑倒,观赏性丝毫不输超女。
不要以为井民在胡搅蛮缠。哪个都知道,“文化”这玩意儿有“大”“小”之分。“大文化”把一切打上人的印记的东西都包括了,因而可叫“人化”。如河里的石头,若完全是野生状态,自然状态,就与文化无关;若把它搬起来,放到后花园里做假山,或放到城里当雕塑,那它马上就成为文化的组成。“小文化”则包括今人所说“教科文卫”,“文”中又包括艺术、体育等等,直接由人操弄,直接感化于人,又可叫“化人”。由此可知,诸如唱歌比赛上还要专门设置什么“文化”考试,既是多此一举,又是对自身的文化属性的不自知和不自信。若唱歌比赛非得考什么“文化”,那么考考涉及唱歌的专业或相关知识即可。
想起一句听来的话,说什么叫专家?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的人就叫专家;什么叫教授?把明白的事情搞糊涂的人就叫教授。青歌赛考文化,莫非有此嫌疑?
前一篇:俗说哲理:你是你,我是我
后一篇:堂堂川音怎可借李宇春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