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52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像剌儿一样——井民健身

(2006-07-23 13:42:03)
分类: 相对隐私
    井民自幼营养欠缺,体弱多病,以致该发育时发不起来,十五六岁才40公斤、一米五几,从而痛失当兵良机。如此悲惨故事已正式披露,今不再拿来折磨人。井民今想说的是,正由于体弱多病,想活得昌盛的井民才产生了强烈的健身追求。
    那大概是在遭解放军坚拒之后半年左右,井民进了攀钢四一零厂,干砸铁矿石这类重体力活儿,立马就感到自己体力不支。记得师傅老吴嘲笑井民,脑袋夹在胯底下,也把一铲铁矿石提不起来。而人家,大腿一抵,弓步一蹬,一满铲铁矿石就甩了出去。井民晓得再这样下去饭碗不保,饭碗不保定然下乡当知青,当知青就将背井离乡,于是下决心苦练。
    那是勉强可吃饱的时代,没有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井民学师兄弟,找来两粒废旧球磨机里的铁弹,请人焊成哑铃,天天关了门在家瞎举。之所以自我评价叫“瞎举”,是不知该怎样举,又不好意思问。举了几天下来,劳力不仅没有更好,反倒更差,因为两条胳膊哪都痛。为了保住饭碗,只好悄悄作罢。后来就是跟师兄德华学操打,即今人所说“习武”,结果又被老爸撞见强令禁止。一时间竟找不到锻炼的良法。
    大概又过了几个月,井民突然发现从西昌军分区那面坡上,经常跑下个矮壮的解放军。该解放军每次跑出,必短裤短衣,跑得健步如飞。忙问这是哪个,为何如此。得知,该解放军人称“蒋老管”,因为他姓蒋,是军分区的管理员。蒋老管爱好长跑,已坚持多年。还说他曾参加过大军区比赛,得过第三。当然,关于他那第三,一种当时流行的说法是,那次共有四人参赛,有一人半途退出。但此后以井民亲身感受,觉得人家蒋老管在当时的西昌,还没人在跑到二三十公里以上时还能跑过他。当然,这里指的是业余。
    蒋老管的出现,提醒了井民,健身也好,锻炼也罢,最方便可行的方式就是跑步。所谓跑步么,不过是把走路的步幅加大、频率加快,因而只要会走就会跑。于是悄悄学蒋老管,天天早上起来跑步。但由于军分区与井民所在较远,再说井民那点实力咋能与他一较高低?所以不敢说跟蒋老管跑,只敢说学蒋老管跑。
    井民当时住在老爸他们县粮食局宿舍,在县城大街上,跑几步就到大马路。于是井民由近到远,逐渐增加距离。一开始是跑出大街,跑到两三百米外的广场那儿就回来;后来是跑到千米外的南门大桥头再折返。再后来是跑到一个叫“四公里半”的地方,再沿路跑回来。跑到“四公里半”,一度是井民的奋斗目标,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到达,心里十分鼓舞。顺便说一下,在四川西昌,也就是今天人人皆知的“卫星城”边,那个叫“四公里半”的地方小有名气,一则那儿有座弹药库,解放军重兵把守,跑到跟前自己都觉神圣与神秘;二则单凭那名字,就晓得已经跑出多远,心里很有数也很有成就感。三则那儿边上就是著名的川南胜境邛海、泸山,空气与景色绝佳。
    在相当长时间里,井民从未在路上与蒋老管碰过面。井民不禁纳闷,蒋老管跑的是哪儿呢?当时的西昌,从城里跑出来,以道路安全论,只有两条道可跑,一条就是井民所跑的“四公里半”方向,另一条是今天发射卫星的方向。后来井民才晓得,这两条道其实就是南北一条道,即成都通往昆明的国道。井民跑的是南线,莫非蒋老管跑的是北线?“跑功”日渐增强的井民,有了想与蒋老管路上相会的欲望。
    于是更改跑的方向。可是又跑了几十天,仍旧不见蒋老管的身影,这蒋老管莫非故意躲着人跑么?再掉回去跑南线,还是没有与蒋老管相遇。直到很久后的一天,早已把蒋老管忘了,正跑在已记不起是南线还是北线上的井民,突然感到后面一声紧似一声的脚步,以及喘气,正想“哪个,跑这么远,还想追我?”就见那人迅速从旁边跑过,凭那熟悉的身影,井民差一点惊出声:“蒋老管!”当然,由于从未相识,声音是没有叫出来的。从此,井民几乎天天都会在路上遇见蒋老管,不论跑哪条线都会。井民很是奇怪,咋突然就那么有缘了呢?但直到井民考上大学离开,也没有同蒋老管说上一句话。今回想起来,只能界定为在那最需要健身或锻炼的日子里,蒋老管事实上启发和带领井民强身健体几年。
    待到上大学前,井民体重已有70来公斤,身高也长到现在的高度(不好意思说是多少,反正属于时下的“半残废”,但也比企图当兵时要高出十多公分)至于干活所需力气,则早已不在话下。吴师傅嘲笑的那种姿势不再出现,因为不需要那样,井民就能轻轻松松地把最重近70来斤的铁矿石铲起来,并甩出去。闲得无聊时,井民只手握住铁铲把儿尖,可以用慢起动作把整个铁铲举平。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若干年后在大学里装修房子的时候,陌生人才把井民错认成“农民工首领”。
    上大学时,井民的晨跑已成习惯,甚至癖好。纵然有早自习什么的冲撞,也改不了、不想改了。每天早上,井民必起身向大门外的两条大马路中的一条跑去。不知怎的,一看见面前的两个方向,井民就觉得似乎回到西昌。一有脚步从背后跑上来,井民就想喊“蒋老管”。如此错觉维持了很久,直到井民后来害怕遭车撞,只在学校操场跑圈儿为止。坚持健身或锻炼,尽管没有让井民百病不侵,但读书四年一天病假也没请过,对于咱这曾经被解放军淘汰的弱者来说,还是可心自我安慰的了。值得一提的是,井民还通过了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达标”,在当时以“老枪”为主的77、78届大学生中,属于少数。
    后来工作,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渐渐淡去“炼兴”,加之生活愈来愈好,体重就迅速从70公斤向80公斤突进,且有刹不住车之势。开始也不觉得有啥,还想充其量难看罢了,既已难看几十年,还怕继续难看下去?只是当人逐渐感到心慌心跳、疲软乏力时,到医院检查发现血脂、血糖、血压三高,脂肪肝“中等偏重、观察半年后治疗”,方才意识到问题严重起来。这期间有次回大邑县老家,一个老辈子不解地问:“你们城里人是咋回事情,花那么多的钱把自己吃得那么胖,又花更多的钱把那多余的肉炼下来,早晓得这样,少吃点不又省事又省钱?”老辈子的道理是对的,但操作性不强——吃是最大享受,咋可废了它去享受苗条、好看和健康之类?
    但老辈子的提醒,尤其是医院的结论,还是足以令井民不得不严肃对待“发福”与“三高”。毕竟多活就可多挣钱,多挣钱就可多享受么,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好日子来得、过得那么急促与短暂。于是开始重拾跑步。哪晓得,几年不跑,井民早已找不到当年跑步的良好感觉!就觉得每一步跑出去都那么重,腿肚子都那么酸,脚掌都那么痛,几乎跑不动。勉强坚持了几天,脚板儿也起泡了,上下楼梯也迈不动步了。这才颇为悲哀地发现,跑步的年龄多半已悄悄离我而去。
    于是寻找新的健身法。一度想到“吃药”。只因朋友小梁告诉一件他的亲身经历,才一举打消了那错误想法。小梁是井民那次参加四川旅游推广时的“司长”,与井民等人共跑了8000公里巴山蜀水。帅哥小梁看上去有些闷,一问才知他刚刚中年丧妻。细问中小梁渐渐透露,她的妻子非常漂亮,在本市一家著名的健身房当教练,与央视上那曾经红极一时的马教练一样。为了维持良好身材,她长期愉愉吃药,结果完全破坏了她的血液,待到她发现时,为时已晚,结局也如马教练一样。这以后,井民就发现那个把跑步速度减下来的锻炼方法:走路。换句话说,经过二十多年风霜雪雨,井民的锻炼和健身方法,终于完整地走了一个由快速走路(跑),到慢速跑步(走)的过程。没事想起这档事儿来,颇有深刻哲理在其中的感觉。
    现如今,井民每天必走一小时,大约5至6公里。如遇下雨,就走楼梯,从1楼到7楼,来回十来次,同样大汗淋漓。前段时间井民出差一个半月,出专门带上走路的鞋,想把那走路的习惯延伸到他乡。哪晓得那差出得竟无法走路,只好每天在寝室里正走与倒走交替动作,四十多天后竟也渐渐得一健身之法,且自觉边看电视边锻炼还不枯燥。当然,如此方法的前提是自我欣赏,自我享受,自我获利,若被外人瞧见,必疑为发疯犯病。
    几年下来,再体检,凡“高”的都不高了,脂肪肝也变轻度了。体重虽未明显下降,但肉质变优了,也就不再觉得有多累赘。井民今天说这些碴碴瓦瓦的事情,是想告诉与井民相类的人,健身或锻炼是不需要啥条件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条件的。只要你需要,愿意,随便在哪儿,随便用啥方式,你都能进行。这个世界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有人说“生命在于动静相宜”,都不一定适合你。只有你自己感到舒适的、愉悦的、有效的,才是你应当采用的生命存在或运动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