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堡神韵——桃坪羌寨

(2006-06-29 14:59:49)
分类: 搜奇游记
    1910年,英国传教士托马斯在他的《青衣羌》中写道,远远望去,桃坪羌寨就像欧洲的中世纪城堡。托马斯的感觉是敏锐的,桃坪羌寨的碉楼,高大巍峨,错落有致,一色青灰,在夕阳的映衬下确有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威严与古朴。然而托马斯的知识是错误的——桃坪羌寨的历史比整个欧洲的中世纪还要悠久。因为居住这里的羌人,从遥远的大西北迁徙而来,至少已有20个世纪以上。
    桃坪羌寨最初叫“赤溪寨”,据说因当地水中石头带红得名。又因“溪”、“鸡”读音相近,也被称为“赤鸡寨”。还因酷似地形,又叫“撮箕寨”。大约200年前,有陶、朱二姓先民定居于此,寨子改称“陶朱坪”。其后,夏日可见满山野桃,人们又管它叫“桃子坪”。最后,才在口口相传中叫了今天的“桃坪”。
    寨子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杂谷脑河从寨口自西向东流过。这种选址有利于冬天抵挡北风,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日照,同时还有易守难攻的妙处。
    走进羌寨,最惹眼的就是碉楼与住房合一的建筑。如这位陈姓人家的五层楼房,层层功能分明:第一层饲养禽畜,第二层用作卧室,第三层居储间杂,第四层用作晒坝,第五层用作照楼。现代人最时髦的“跃层式”,以及“屋顶花园”,在这儿早已不知不觉享用了数百个春秋。房子旧而不破,老而不朽,全仗设计科学,建筑精妙;还有那火坑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熏陶,彻底阻止了虫蛀与腐朽。
    细看此房的第二层,与碉楼相距约一米,中间以石板连接。原来,这就是著名的碉房合一结构。它平时用作生活,战时用于打仗,平战巧妙结合。迷宫般的暗道,无处不在的射击孔,以及那宽可通车,窄仅过人的九曲连环路,定叫那来犯之敌有来无回。入口处天然形成的过街楼,楼沿有精湛的汉式窗花,细看却是羌风犹存,原来这正是汉羌文化珠联璧合的证物。置于东边那扇斗窗,不仅易于透光,且可通过透进的阳光,推测时辰的变化,简直就是个“时间之窗”。
    由二楼登上三楼,木梯有扶槽无栏杆。这一小小设计,既可节省木材,又不影响安全,工匠的智慧可见一斑。一根虽不粗大但却结实的木柱,从底到顶立于楼中央,连接上下左右,羌人称它“中心柱”,它既起着与四周墙体共同承重的作用,也透射出游牧古羌人的帐篷遗风。主人用木钥匙打开一道房门,钥匙极为简单,可外人拿它就怎么也打不开锁。原来,这是羌人发明的“防盗锁”。再上四楼,饱满的玉米,鲜红的辣椒,溢香的腊肉,彰显着主人生活的殷实。
    登上楼顶,整个羌寨就完全进入眼帘。坚固而高大的碉楼古朴、雄伟,展现出无比的庄严与浑厚,透射出羌人坚毅的精神风貌和深沉的文化底蕴。断断续续的羌笛声,若有若无的水流声,以及高低错落的歌唱声,伴随着家禽家畜的鸣叫声,交织成一幅撼人心魄的生动画卷。
    羌寨底下,流水潺潺。原来,这是羌寨独有的地下水网。水从远处雪山来,由明渠转入暗渠,经一番复杂的地下循环,再从东、西、南三方破洞而出,去浇灌田里的庄稼。地下水网有取水方便、用水清洁、备用消防、调节室温和逃生通道等多种用途。尤其是那“调节室温”的作用,好似今日的“绿色空调”,方便、便宜、稳定,令城里人艳羡不已。
    水网、通道、房顶,构成羌寨地下、地上、空中立体通行系统,既可随处打击敌人,又可让自己方便地生活。这,就是羌寨建筑碉房合一的精妙之所在。
    据说这些雄伟精巧的碉楼,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工匠们在不吊线、不绘图、不搭架的前提下,信手砌成的。楼角线准确笔直,壁面光滑平整,结构坚固耐用,形态巍峨挺拔,效果颇似今天的“文化石”贴面。而这一切,仅是用当地的青石、黄泥和杉木得来。1933年和1976年,邻近的叠溪、平武、松藩等地接连发生两次7级以上大地震,山崩地裂,江堵房毁,羌寨却屹立不倒。难怪一位法国建筑学家由衷地赞叹道:这是“东方金字塔”、“世界建筑明珠”。
    羌寨每家屋顶都供奉着白色石头,明显是一种宗教崇拜。原来,当初羌人刚来此地时,曾与土著戈基人爆发激战。羌人渐渐不支,天神木比塔不忍,化作一白胡子老人降临,仲裁双方输赢。天神暗中施计,让羌人反败为胜,得以立足。从此羌人家家供奉白石,感谢天神的大恩大德。当然,这只是羌人白石崇拜的一种传说。羌人的白石崇拜史已有悠悠8000载,内中奥秘专家们至今也没个定论。  
    到桃坪羌寨,不仅可看古堡,更可听羌歌,看羌舞,吃羌饭,喝咂酒,跳锅庄,怀思古之幽情。游人在这里将尽享古堡的独特神韵,从而获得全身心的愉悦。
(为四川卫视大型旅游风光片《蜀风》《蜀韵》《蜀情》而作,写于2003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