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斜的考分怎样扶正?(三)

(2006-06-21 08:25:15)
分类: 个性随笔
为证“合理”强为辩
    面对强大的法律和道义压力,有关方面和北京媒体做了如下辩解。 
    第一,北京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有众多的高校,而这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其他省份,包括高考大省都不具备这种优势。“清华近年来每年在北京的招生数是300至400名左右,实际上不算多。”清华大学招生办张老师说。北大招生办主任张彦也持相同观点,称这种情况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他说,北大、清华位于北京,而复旦、上海交大在上海招生也很多。
    第二,北京为所在高校提供了各方面的基础服务,投入巨大。随着高校多数划归地方管理,这种投入还要加大。因此,北京利用对高校的投入为其考生争取较有利的升学优势,无可厚非。如北京市属高校北京工业大学,90%的生源来自北京,北京60多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为23万,北京生源占其30%~40%。
    第三,按照所谓“公平”的逻辑,高考录取分数线向老少边穷地区的倾斜也不公平,那是不是也应该取消呢?
    第四,现在的高考命题,是从全国考生的普遍情况和基本知识出发,而未考虑到北京等地考生的特殊情况,造成某些省市的应试教育突出表现在高考分数奇高。如果高考能从诸如计算机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命题,或许北京与其他地区考生分数上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不过,这对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考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换言之,北京学生虽然分数低,综合素质高,进入大学后,能很快摆脱劣势地位。
    第五,当北京已全面实行了计划生育时,有的高考大省的不少地方还在无节制生育,为本就非常拥挤的高考又增加“新军”。如今,这种对基本国策执行不力产生的后果,反倒成为要求所谓“公平”的借口,其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
    第六,在北京,受“留京指标”、“进京指标”限制,许多用人单位不得不要求毕业生是北京生源,这就反过来也制约许多学校不得不在北京多招学生。
    第七,北京人口基数小,考生量不大,加之经济发达,职教与普教分离早,分流了大批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