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好看时评 |
圣诞节当天的本地媒体,均以相当版面披露:“平安夜”十余万人上街,不立圣诞树,不发圣诞卡,不唱圣诞歌,不吃烤鹅或烤火鸡大餐,不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半夜从烟囱里下来,也不把长统袜事先准备好以装礼物,他们聚集通衢大道,相互打闹,相互追逐,堵塞交通,踩烂花坛,污染街面。警察不得已逮了几个不听招呼者,方才平息蕴藏重大事故隐患的事态。
读罢上述新闻,委实有点不解。圣诞节乃基督教世界最大节日,虽日益商业化与世俗化,仍不离其生养的文化背景。我族多不信基督教,意识中自无“圣诞”一说,又来专门之“节”?他们那般热情倾注的“节”,既与他们的信仰、文化、历史和传统都没有任何关系,又怎么能提供给他们那么大的“过节”动力与热情?曾听香港儒教协会会长 汤恩加先生说,他就从不过“圣诞”,只过“孔诞”,因为孔子才是他心中的圣人。
觉得我们的传统节日该咋过,确实值得好生研究与思考。愈来愈热络的“过洋节”,与愈来愈冷秋的“过土节”,透射出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在今天有“过不下去”之忧。“中秋”、“端午”等早已被年轻人遗忘甚至抛弃,便是最具标志性的“春节”,纵有各级政府一再鼓动与支持,商业人士的起劲鼓吹与煽动,也日渐难以跟圣诞节比“热”。按说我们的民族节日要有文化有文化,要内涵有内涵,要传统有传统,要玩法有玩法,咋会“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呢?按说圣诞节在我们这里完全走的是自发路线,它有组织没组织,要领导没领导,要鼓动没鼓动,咋就“自热”起来了呢?有关部门和专家该好生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