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三本书中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关于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的描述,我自负地认为,这些的人和事不免要发生在北大。
涂骏在《纪念与反思》[《寻找北大》]中写到了教艺术史的朱青生老师,朱老师1987年从中央美院调到北大,1990年离开北大去德国海德堡大学读艺术史,下面是涂骏的描述:
余世存的《想念王毅》[《北大往事》]是这三本书中我最喜爱的文章,文中的王毅正是“又深刻又朴素,又诚挚又高贵,又纯净又微妙”的女性。王毅是世存大一时的英语老师,“上英语课时,眼前一亮,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在台上超然地立着。”很快他们成了朋友,“我只记得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我坐在21号楼她的宿舍里听她说话。她建议我要多读美学、哲学著作,而不要流连于文学本身。并借给我朱光潜的书。莱辛的《拉奥孔》、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她感慨说在思辩层面上,中国人太差了。”很快王毅要去美国读教育学了,她走前世存买了一本相册并在上面填了一首词送她。“很快就收到了她自美国寄来的信,她在信里说在临别时收到我的礼物非常感动,她说她像经历了一种古典的她曾经以为不会再有的情感,她说人世间确是有真实的感情的。她的言词就像是我们与那些曾以为不会再有的真实美好的情感猝然相遇,我们在惊喜里而说出客气的感谢。”1989年,他们失去联系。“不知道她现在如何,还像以前那样在寻找、在启蒙、待人‘又深刻又朴素,又诚挚又高贵,又纯净又微妙’吗?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想起王毅,对她充满感激。我对母校北大的感念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平常的故事。我写下这样一个故事向北大致意。”当年我看到此文时,马上就想起《倚天屠龙记》里张君宝[张三丰]与郭襄的情感故事。N年后我在《江湖外史》里写了一篇《引而不发的爱情生活》,说张君宝对郭襄的情感是“爱慕”:
因为有很多像朱青生、王毅这样特立独行、情操高尚的人在北大,北大才像吴晓东常说的那样,是我们永远的“流动的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