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年,三本书,和一所学校[3]

(2008-04-28 23:10:00)
标签:

杂谈

 

在这三本书中,更本质的、使我们欲罢不能的是记忆和情感。何必的《一夜惘然》[《北大`往事》]是一篇令人难忘的关于青春、爱情和性的回忆。第一人称叙事,关于“我”和她在一个寒假的冬夜,在北大当年著名的“鸳鸯楼”的某间宿舍里,所发生的初夜的故事。这个叙事是如此的卓越,值得重新细读:

 

    我们可能从唱歌或吹口琴开始,因为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以充满牧歌情调的微小举动作契机。在那或许存在过的低吟中,我们的手指可能纠缠在了一起。是的,我们还很羞怯,对男女之事所知甚少,所以一开始的身体接触只会是象征性的手指交叉。

 

这是开始。然后是漫长而笨拙的摸索。光是帮她脱衣服就使“我”手忙脚乱:

 

    就在我浑身冒汗、呼哧喘气的时候,她在我耳边轻声说:“我没有丝毫冲动。真的。我有些冷淡,你相信吗?”

    我不相信。关键是我不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从一个隐身者的指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但我并不知道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它的终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终于,我们像最初上帝创造我们时的模样搂紧在一起。这是个如释重负的决定性时刻,它强化了似是而非的爱的感觉,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为零。

 

下一步该怎样展开呢?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展开呢?

 

    我的手指已经摸遍了几乎所有的危险的或遥远的国土,这象征着一个意志对另一个意志的占领,而从爱情的旗帜下,我获得了进入陌生世界的签证,尽管我和她,我们并不肯定,那是否真的就是爱情,抑或是被推向了极限的友谊。

现在,手向最后的禁区挺进。道德的训诫,教育的重负,使得这只本来果决的右手有写迟疑了。但退却无异于对自己的嘲弄。她不安地叫了一声,而我的手指已突破了界线。光滑,干燥,没有丝毫狂热或动情的征兆。这是一块未曾被爱情烧过、翻耕过的生地,它象征着欠缺、挫折、失意,却不意味着贫乏。

  “我的身体叫你摸遍了”

  “你要干什么?”

  “你要干什么?”这是一句似乎带有恐慌和颤慄的询问,然而它更像是一句提醒,或者一声挑战:“你敢再干点什么吗?”同时,那被压在身下的身体也仿佛散发出某种期待。

   行动。冲击。抗拒。

  “不行啊,如果。。。。。。以后我怎么办呢?”

 

就是这句话,引发了下面一段令人震撼的文字:

 

     这句混合着喘息而吐出来的断续的话语,使我片刻间僵滞了。这句话,在不经意间说出,却更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它并不是拒绝,而是一种有条件的首肯。它包含的条件是:假如你能提供一个“以后”,那么你便可以拥有“现在”。行动者,你必须承担起将要像影子一样竖起来的历史。同时,这句话还隐含着这种忧虑:“我知道,你没有下定要和我一起生活的决心。”

     我必须承认,在这种时刻,能不经意地说出如此内涵丰富的话语的女孩,决非寻常之辈。她不但没有被情欲迷惑了心智,甚至也没有被虚荣迷惑了眼睛。一种清澈的智力和非人的冷静显露了出来,并预言着,这样一个女人,今后要过着怎样波澜起伏,却有始终“合乎车辙”的生活。

     在这种冲动的时刻,在这种所有的男人几乎都无法自持的时刻,我感觉到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去无视那些清规戒律、道德约束、承诺许愿,去犯下美丽的错误。而且我年轻的身体也一再亢奋地提醒我,它需要决堤而去恣肆千里的豪放与奔腾。

     机会稍纵即逝。这时,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的脑子里,沉重的责任感、带有泥土味的胆怯开始显示出它们根深蒂固的力量,像梦魇中一直藏在幕后、却有反复出场的鬼神一样,它的手上,只有它的手上,捏着我们命运的线。它规定了我们一生的能力与缺陷,实际上它象征了我们生命的本质,因而它实际上规定了我们的一生。

     就这样,我从她身的上滚落下来,从她小如青杏的乳房上,从她结实的腹部和大腿上,从她黝黑的密丛和隐约的期待上,我落入自得、懊悔和失望的深渊。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它给定人生此后的方向。我以我迂腐的道德作了回答,籍此我留在了安全的此岸,它肯定了我灵魂的高尚和平庸,也预示了我和她的结局。

 

这是一个未遂的初夜,在流行A片和艳照门的今天重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是刻薄还是幽默?是可笑还是深刻?是轻蔑还是尊重?这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如此杰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效果,是独此一份的文本和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